2025-03-16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由李六乙改編的《雷雨》今年1月在內地上演,本月5至9日來到香港,在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演出,購票反應熱烈,不過觀後反應和預期有落差。在我看來,這不單純是劇組演得好不好的問題,背後涉及《雷雨》劇本的特點以及在當代改編時形成的特殊現象——例如觀眾因為劇情太狗血(過於誇張或較明顯刻意挑動觀眾情緒)而「笑場」,其實並非這次才出現,早在10多年前在內地就發生了,而且引發討論。作為一種文學現象,這些笑聲揭露了作者、作品與觀眾之間的縫隙,也正是將劇本帶入當代需要細想的片刻,不該一笑了之。曹禺《雷雨》劇本最初發表於1934年7月,同年12月首次演出,距今已經90多年。趁此,本文由《雷雨》的接受史說起,循版本修訂與主題解讀說明其特點,也談論這部劇本在當代改編所遇到的問題與挑戰。
2025-02-14 CULTURE & LEISURE > TRAVEL
【明報專訊】「文學史上最著名的那場雨是什麼?」早前,有人在社交平台提問,引起一眾文學愛好者留言。有人寫下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有人憶起《百年孤寂》中那場「一連下了四年十一個月零兩天」的雨;亦有人想起張愛玲的《小團圓》,九莉在筆記簿上寫道「寧願天天下雨,以為你是因為下雨不來」。
2025-01-31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柏林一些戲院動輒近百年歷史,對我這個成長於香港的影迷來說很是新奇;依稀記得父親說年輕時曾在黃金戲院打雜工,現在大家都只會知道那裏是電腦商場。1月柏林的巴比倫戲院(Kino Babylon)辦芬蘭電影節,選映一部1927年的芬蘭默片On the Road of Life,一位伯伯映前介紹電影時便說,這部電影1927年公映,比這個戲院還要早兩年問世。坐在絲絨櫈上,看着眼前的舞台和懸吊的銀幕,威瑪年代的默片也曾在此上映,還保留了現場演奏樂隊至今,《大都會》、《吸血鬼》等名片也是Babylon的常設節目,二戰前的德國觀眾跟我如今所在,並無太大分別。
2024-12-21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謝君豪再次參演香港話劇團的《天下第一樓》,此劇由前話劇團駐團編劇何冀平編寫,1988年首演,曾獲文化部戲劇最高榮譽「文華獎」和中國戲劇文學「曹禺獎」等多項大獎,與《茶館》、《雷雨》同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戲寶,至今已上演超過600場,成為超越時代的經典作品。2022年香港話劇團將劇本整理為粵語版本,10場演出全部爆滿,隨即於華語戲劇盛典奪得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及最佳男配角三大獎項。
2024-08-20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江美儀、黎燕珊及徐小明前晚到九龍灣出席第3屆中國表演藝術獎頒獎禮。江美儀表示獲獎固然開心,但做演員也想有新突破,現正等待10月參演的電影上映,希望為觀眾帶來新鮮感。雖然在無錢遲遲未有劇拍,不過她透露北上有工作安排,什麼都嘗試,挑戰自己,「要離開我的comfort zone,真的無辦法,要出去闖,我跟無綫仍有合約,正等待公司召喚開工」。
2024-08-19 SHOWBIZ > LATEST 即時娛樂
江美儀、黎燕珊及徐小明昨晚(18日)到九龍灣出席《第3屆中國表演藝術獎頒獎典禮》,江美儀表示獲獎固然開心,但作為演員也想有新突破,現正等待10月參演的電影上映,希望有為觀眾帶來新鮮感。雖然於無綫遲遲未有劇拍,不過她透露北上有工作安排,她說:「要離開我的Comfort Zone,真的無辦法,要出去闖下,我和無綫仍有合約,正等待公司召喚我開工。」
2024-07-01 SHOWBIZ > LATEST 即時娛樂
粵劇名伶陳培甡、南鳳、黎燕珊與鄧有銀等演出舞台劇《雷雨》日前於新光戲院大劇場重演三場。不少圈中好友到場欣賞,包括:薛家燕、楊明、莊思明、劉家豪、梅小青、王玉環、倫永亮及歐信希等。家燕姐睇足全場非常投入,大讚今次跨粵劇與演藝界合作演出,一眾演員演得非常好,她說: 「粵劇演員培甡、鳳姐他們演舞台劇都一樣好精彩,好有獨特之處,令我最驚喜首次睇黎燕珊演舞台劇,繁漪這個角色絕對不易演,但她演繹充滿層次感。整齣劇冇冷場,好好睇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