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設定騎呢變可愛 《大叔的愛》見證同志劇變遷

文章日期:2018年08月18日

【明報專訊】一句「春田田,我喜歡你!」一石激起千重浪。早前熱播的日劇《大叔的愛》,本來喜歡女性的男主角春田君,接連被男上司和男後輩告白,生活遭遇巨變。此劇從日本紅遍兩岸三地,三男一女的四角戀發展跌宕起伏,各派CP(Couple,配對)的粉絲反應熱烈,連本地大台也在處境喜劇大玩二次創作。

劇集爆紅背後,如把時間線推前,或者可以看見一幅隨時代演變的全景圖。

先為沒有看過《大叔的愛》的讀者解惑。今年4月朝日電視台在深夜時分推出此劇,每周播放一集,其間引起熱論,劇名多次登上Twitter的全球搜尋榜首。

無可否認,選材以外,《大》的劇情設定亦很特別。性小眾倡議媒體G點電視台長郭可芹(Mo)指,「這套劇與一般BL(Boy's Love,男男愛情)劇的最大分別,就是加入了大叔的角色」。大叔,即男主角的55歲上司,事業有成,結婚多年的妻子美麗溫柔,他卻無意間在10年前愛上了男主角。外形方面,大叔身形不高,蓄鬍子,不是那種細膩精緻的俊秀,的確有異於一般「俊朗有型」的主角設定。

Mo沒看過《大》,但早前她的facebook滿是朋友對此劇的評論。她認為BL劇中的情愛與現實同志並不同,前者主打美少年,但只是幻想,不反映現實。「《大》拍得好的地方,就是反映同志不止年輕貌美的男性,還有『大叔』們的存在。」

美少年變大叔更反映現實

這套劇吸引到的注意確實不少,甚至有網民「舉薦」三位本地男星,開拍港版《大叔的愛》。而早前TVB就「順應民意」,在處境喜劇中找來飾演「根叔」的劉丹,與兩位男星上演《根叔的愛》;更重現《大》的一幕經典浴室親吻情節。

TVB此舉可算出人意料,因過往本地電視劇的創作空間一直被詬病。不過,如認真細看該集內容,也會發現劇情主線並非在主角是同性戀者的基礎上發展,那些「男男愛情」的畫面,純屬「二次創作」。

早在2012年,已有人研究TVB電視劇中同志角色的呈現方式。發起人之一的Vincci,當年從香港中文大學性別研究碩士課程畢業,正打算申請報讀研究生,構思題目時,發現電視劇的同志角色大多有既定形象。後來與志同道合者開始研究,其後更邀請網媒合辦網上投票,選出最恐同及對同志最友善的劇集。

港劇七成含「恐同」情節 三成殺人

研究審視了從1976至2012年間約70齣有同志角色的劇集,結果顯示超過七成劇集含恐同情節,超過三成更把同志設定為殺人或被殺角色。

1990年代,TVB開始播映一系列「專業」劇集,包括法律、刑偵、醫療類。翻查資料,即使是當年因題材新穎而被譽為經典的《壹號皇庭》系列,當中包含了同性戀、變性人等角色,但處理手法亦顯得兒戲。例如第二輯由梁婉靜飾演的湯芷珊Queenie,一度以女同性戀者的形象現身,但原來她是因為被前夫傷害,才與女性談戀愛;後來她發現戀人出軌,改與由陶大宇飾演的角色談戀愛,無異於將女性愛上同性的原因歸於遇人不淑,沒有認真剖析女同志的感情。

同為1990年代製作的《刑事偵緝檔案》、《鑑證實錄》等刑偵類劇集,亦一再出現同性戀者殺人的情節。其中梁婉靜在《刑》第三輯中,再一次飾演女同志,殺害欲分手的情人後,又謀殺自己的未婚夫。《鑑》劇在兩輯內容亦有加入同性戀角色,第一輯更描述了一個男同志因被拋棄而變性,最後把戀人、外遇對象等殺掉,深化同志遭遇情傷後,傾向以謀殺犯案解決問題的形象。

踏入千禧年代以至近年,刑偵劇集如《棟篤神探》、《談情說案》等仍不乏同志情殺案情節。針對此現象,研究報告就形容:「彷彿是要告誡電視觀眾:不能與同性發生超友誼關係,否則就不得好死」。

電視台保守?還是觀眾保守?

而一般劇情類劇集,對同志、或行為舉止令觀眾認為是同志的角色,亦傾向以惹笑、誇張的造型登場。在上述調查中被票選為TVB歷年「恐同劇集」亞軍的《衝呀!瘦薪兵團》,當中有一個女性化角色「刁生」,容易令觀眾聯想到同志「愛揩油」的負面形象,但最後他卻自揭是直男。報告批評「滿足了直人對同志的獵奇心態和厭惡情緒,又不用落落大方承認她/他們真正存在」。

又例如在《巴不得媽媽》中打扮出位的角色「蘇基」,雖無道明性向,但從名字、外露的陰柔氣質,均令觀眾有「攣」的聯想。但蘇基最後卻邂逅一個打扮男性化的女角,兩人相愛後,各自也回復「正常」打扮,以及符合各自性別氣質的行為,形同強調同志可隨意愛上異性、「回復正常」。

Mo曾在電視台等各大媒體工作,她認為不能歸咎「電視台保守」,而是反映當時社會現况,「TVB的主要觀眾群是主婦,她們當年這樣看待同志,這些劇也就這樣呈現」。

藝人相繼出櫃 同志終於受正視

她留意到本地媒體對同性戀的論調,從2013年起改變,「繼2012年藝人黃耀明、何韻詩等公開出櫃後,媒體也不能忽略同志的存在,反對的聲音不會太張揚」。不同新聞事件增加了同志的曝光率,同時掀起大眾關注。而近年香港各電視台的劇集中,也多了性小眾角色,「除了因新的電視台目標觀眾是年輕人,他們對性小眾議題有更多關注外,亦因整個社會對同志觀感有改善,製作人也採取了新的呈現方式」。

不少人都認為西方國家對同性戀的態度較開放,同志在電視劇的形象必會較佳。但Mo提醒,根據美國一個非政府監察組織GLAAD(Gay & Lesbian Alliance Against Defamation)多年研究,時至今日,雖然美劇中的性小眾角色漸多,但仍有不少劇集把同志等同殺手、變態。

文:段曉彤

編輯:蔡曉彤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