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點滴:十大癌症新排名啟示

文章日期:2025年01月06日

【明報專訊】醫管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早前公布了最新(2022年)癌症數字,十大癌症中排名出現變動,其中乳癌新症案例超過5200宗,雖然比2021年的5592宗少逾300宗,卻仍然取代大腸癌,成為新症數目第2多的癌症,大腸癌跌至第3位,肺癌則不論新症數字或死亡個案都仍高踞頭號癌症。這是否代表我們對乳癌需加強預防,對大腸癌則可以稍為放鬆呢?

乳癌新症降但排名升

首先,乳癌新症數字下降但排名上升,主要是由於大腸癌新症數字跌得更多,2022年比2021年減少了700多宗。因此,市民暫時毋須因這個「新排名」而對乳癌過分擔憂,但仍需維持警惕,因為早期(第一期)乳癌只要盡早治療,5年存活機會接近100%!

其次,大腸癌雖然跌至第3位,但2022年實際新症數字其實只比乳癌少18宗,對比起全年5000多宗的基數,沒有太大實質意義。當然,我們樂見大腸癌數字下跌,但全年近5200宗,仍是相當高的數字,所以絕不可因大腸癌排名下跌一級便掉以輕心。 

此外,從十大癌症新症總數來看,2022年比2021年減少了3000多宗。細看之下,十大癌症的新症數目都無一例外地減少。這可能是因為政府防癌工作做得好,市民防癌意識持續提高;但更可能是因為2022年出現第五波新冠疫情,醫療負荷「爆煲」,很多非緊急醫療檢查都被迫延遲,可能因此令2022年癌症新症數字減少。我們還需要多觀察幾年,才可確認乳癌、大腸癌以至其他常見癌症數字是否真正下降。

若大腸癌數字確實減少,相信最大原因是市民多做大腸癌篩查。近年政府和醫學界提倡大腸癌篩查,即在未有任何徵狀前接受檢查,希望藉此找出較早期的大腸癌,提高根治機會。政府推行的大腸癌篩查計劃,提供大便隱血檢查,另外還有大腸鏡篩查,兩種檢查方法各有優劣。大便隱血檢查簡單而有效,符合經濟效益,但有可能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而近年美國和其他先進國家都有較新指引,即任何人若沒有大腸癌的徵狀或風險因素,應考慮在50歲(有些指引更建議45歲)接受第一次大腸鏡篩查。市民可諮詢醫生哪種方法較適合自己。

文:李兆康(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