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網站

特敏福傍身抗流感? 亂食幫倒忙 增抗藥性

文章日期:2025年02月10日

【明報專訊】台灣藝人徐熙媛(大S)農曆新年期間與家人外遊日本,不幸染上流感併發肺炎離世,終年48歲,令人震驚。

冬季是流感病毒的活躍季節,日本自去年底大爆發,香港亦步入流感旺季,單計1月份,本地入住深切治療部或死亡的成人個案,已較去年同期多57%;而未來數周預計是流感高峰期,怎樣防範?專家提醒外遊時若配備抗病毒藥特敏福(奧司他偉),小心用法不正確或幫倒忙,引致抗藥性。

不少人以為年輕一族染疫風險低、病情輕,但大S的死訊敲響警號;醫生提醒勿掉以輕心,盡早接種流感疫苗,既減低重症風險,也可保護身邊人。

心臟病肺病糖尿 併發重症風險較高

據台媒報道,大S於1月29日赴日旅遊,2月1日確診甲型流感,夜晚送院搶救至翌日(2日)病逝。她曾透露有心臟二尖瓣脫垂及腦癇病史,對今次病情有無影響?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表示,長期病患如有心臟病、肺病、糖尿病等,感染流感併發重症的風險會較高,較難渡過危險期,增加死亡風險。至於腦癇,若控制得好影響不大;但當併發嚴重肺炎,出現呼吸衰竭、病毒或細菌感染等,也可觸發腦癇復發。肺炎是感染後常見併發症,部分人會因病毒損傷呼吸道黏膜,引致細菌入侵,造成繼發性感染,「尤其是肺炎鏈球菌、甲型鏈球菌等,可導致病情急劇惡化,引致呼吸衰竭、敗血症,死亡風險很高」。

流感病毒活躍於中國大陸、香港、台灣、日本以至北半球眾多地區,怎樣保護自己和家人呢?梁子超與香港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系主任許樹昌,解答大眾常見疑問。

估計香港本月內達高峰

1.香港現時流感嚴重嗎?

許樹昌指,本港流感個案正處上升階段,仍未達高峰期,農曆新年長假期後,大家外遊回港,有可能使感染數字再增加。香港流感季節一般在1月第2周開始,大約4至6星期到達高峰,之後約需6至8星期回落至底線,估計本月內將到達高峰。而今年嚴重個案比去年同期多,1月首4周已有199宗需入住深切治療部或死亡的成人個案,上一流感季節同期只有127宗;而199宗個案中,有122人死亡,當中超過七成沒有接種流感疫苗,另外近九成是滿65歲人士。

疫苗覆蓋甲乙型流感

2.為何日本今個冬季流感尤其嚴重?有日本專家估計,現時肆虐的甲型流感或被乙型取代,對香港有什麼影響?

據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統計,去年9月至今累計超過952萬人感染流感。梁子超認為,可能因為日本位於北半球溫帶地區,流感季節來得早、持續時間較長;加上一年才出現1次高峰,容易掉以輕心。而且日本人口老化向來嚴重,高危群組人數多。而疫後復常階段的防疫措施鬆懈、疫苗接種量不高,群體免疫水平低,再加上寒流侵襲,種種因素都會影響流感大爆發。

梁續指,社會復常後,大家除下口罩而沒有接種流感疫苗,便會出現「免疫缺口」,「尤其長者、嬰幼兒等高危人士,可能疫後初次暴露在流感病毒之下,『免疫缺口』仍然未補足,感染後就更容易引發嚴重病」。

至於病毒類型,梁表示,香港與日本的主流病毒株一樣是甲型,「某程度上,在面對其他病毒品種時會產生交叉免疫反應,短期內有機會抑制到另一波爆發」。現階段只有少數地方流行乙型流感,例如西非及歐洲小部分地區。「乙型流感在全球較少大規模傳播,因為它的傳播效率低於甲型流感」,而且現今流感疫苗亦覆蓋乙型流感病毒,毋須過於擔心。

接種後兩周才有抗體

3.疫苗怎樣預防流感?

許樹昌指,現時4價流感疫苗覆蓋甲型流感病毒H1N1、H3N2和兩種乙型流感病毒。接種後兩星期產生抗體,除了一定程度減低感染率,更主要是減低重症和死亡風險。接種疫苗後,免疫系統靠B細胞產生抗體,防止病毒感染,同時靠T細胞殺死病毒,「但抗體會隨着時間下降,因此(接種疫苗後)不是百分百不會感染,不過可刺激T細胞反應,當病毒入侵時攻擊病毒,預防重症及降低死亡風險」。

流感康復後也需打疫苗

4.什麼人需要接種疫苗?現在接種是否太遲?

接種流感疫苗的最佳時機是在流感季節開始前;但許樹昌表示,距離流感季節結束還有一段時間,現時接種仍不遲。

政府的流感疫苗接種計劃,免費資助滿50歲人士、孕婦、兒童及長期病患等高危組別,「其實滿6個月大的人,都建議接種疫苗,尤其是高危組別」。沒有長期病的年輕人和中年人,都有需要打疫苗,尤其是經常出遊的人,「雖然他們感染後病徵較輕微,但可將病毒帶回家,影響家中長者;若社區愈多人接種疫苗,保護率就愈高」。

如果剛感染過流感,還需要接種嗎?許指,康復後仍有可能感染其他類型的流感病毒,「建議康復後接種疫苗,就可覆蓋全部4種病毒」。

快測檢驗流感 或有假陰性

5.流感與傷風感冒怎樣分辨?

梁子超表示,流感與感冒病徵相似,臨牀上較難分辨,「基本包括一些上呼吸道病徵及發燒,但流感可能令人更疲倦,而發燒、頭痛、肌肉痛、關節痛等徵狀通常更嚴重」。現時市面上有不少快速抗原測試可協助判斷, 但快測有一定局限,有可能出現假陰性,耽誤治療。高危人士建議有病徵後盡快求醫,交由醫生檢查及判斷。

出現病徵48小時內服特敏福最佳

6.感染流感,怎樣處理?

抗病毒藥物特敏福最能針對病情。許樹昌指,坊間成藥主要是紓緩不適徵狀,如流鼻水、咳嗽等,患者即使服用後,仍需靠自身免疫系統擊退病毒,「沒有長期病的年輕人士,大約5至7日會自行康復;但長期病患服用特敏福會較穩陣,可減低併發症和死亡風險」。

感染流感病毒後,會有2至3日潛伏期,病毒量會在出現病徵後的48小時達到最高峰,一般在出現病徵48小時內服用特敏福,效果最好,但若(出現病徵)過了5日後才獲處方抗病毒藥物,病毒可能已引致「免疫風暴」,炎症失控或同時併發細菌感染,此時用特敏福效果已大打折扣。

氣喘氣促高燒疲倦 快求醫

7.出現哪些警號需立即求醫?

流感與一般傷風感冒病徵相似,一般人未必為意嚴重程度而忽略病情;許提醒,「若氣喘、氣促時,就要小心,代表下呼吸道受到感染」;當流感病毒破壞上呼吸道,肺炎鏈球菌等細菌有可能乘虛而入,早期是黃痰、氣管炎,但若落到下呼吸道,可演變成肺炎、呼吸衰竭,甚至休克。

梁子超補充,如果還有發高燒、疲倦、食慾不振,甚至神志不清,代表病情已很嚴重,建議盡快到醫療機構接受完整診斷。

外遊前宜與醫生商討用藥

8.若要前往日本或其他流感肆虐的地區,出發前有什麼要準備?

梁子超指,旅遊出發前兩周接種疫苗是第一道防線;第二道防線是考慮推遲到發病高風險的地方;第三道防線才是準備藥物。外遊前可諮詢家庭醫生意見,商討感染後的應對方案,家庭醫生或會考慮配備抗病毒藥作預防之用,以應對當地醫療設備可能不足,但通常藥物劑量會減半。許亦提醒,「最怕大家亂吃藥,明明只是一般傷風感冒,卻吃特敏福,因為傷風感冒可由鼻病毒或其他病毒引起,特敏福幫不上忙,卻可能導致抗藥性增加」,因此宜與家庭醫生商討用藥。出遊時亦應佩戴口罩,尤其在公共交通工具和人多擠迫的地方,並要多洗手。

梁續補充,旅遊前了解清楚當地的求醫渠道;旅行途中身體不適,應多休息,避免浸溫泉,以防加重心臟及血液循環系統負擔;若不幸感染,宜與他人隔離,避免交叉感染;有需要可聯絡帶團領隊或酒店尋求協助。

文:陳真紀、張淑媚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健康]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