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電子零件創作藝術

文章日期:2024年05月03日

【明報專訊】本來這個月打算為一個獨立展覽空間做專訪,然而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現在必須延遲到下個月了。那麼這個月寫什麼好呢?

上周末本着陪皇后出巡的心態去了英國東南端的海邊小鎮Hastings,作為一個觀光旅遊景點,本來我以為那裏的舊城區會是那種充滿咖啡廳、古董店、書店之類的慢活風小鎮,就算有畫廊,都會是那種非常商業的類型。而事實上以上的東西它全都有。然而,在那裏竟然讓我遇見一個很想介紹的展覽,而且是一個我一直很猶豫要不要寫的主題。

Hastings Contemporary目前展出的Eregata እርጋታ,是來自埃塞俄比亞藝術家Elias Sime的個展。因為非洲是很多二手、或被淘汰的電器的集中地,因此藝術家利用他在雜貨市場蒐集到的電子零件例如電線、電路板、鍵盤等,以編織、拼貼等手法創造裝置藝術及雕塑。仔細觀賞作品,能感受到藝術家用了很長的時間、很多的思考來把這些材料和諧地聯繫起來(簡稱:手作的溫度……?)。利用這些讓人生活變得飛快的物件作為原料,卻使用接近民族工藝的手法來慢慢創造出作品,這種衝突正是我覺得這個展覽非常有趣的地方。

毋須執著強調文化底蘊

展覽亦讓我聯想到一個很想寫,卻有點難帶到的主題。大學的時候,我們每周都會有「crit」,基本上就是班上每個學生都會展出一件作品,然後所有同學與教授會一起來評鑑。而宗教或民族主題的創作總是最容易陷入那種「你會這樣說是因為你不懂」的死胡同裏面。確實,這些作品的鑑賞門檻較高,因為如果觀眾不了解該文化或宗教的基本資訊,很多時候根本無從解讀。然而,作為創作者,特別是對於當代藝術,過分執著這些元素,或總是本着「我要強調我的民族文化」的想法來創作,會讓藝術家變得「匠氣」,想要說的東西會被這些文化符號所壓倒。

雖然有些理想主義,但是我一直認為藝術家不需要想辦法強調自己的文化底蘊,因為這些符號早已是人成長過程的一部分,Elias Sime的作品就是不錯的例子。他沒有要做文化風格的藝術,亦不是以埃塞俄比亞的民族藝術作為靈感,藝術家想說的純粹是他自己對於科技,以及對材料的想法。然而,在他的作品中,不需要文字加持,都能感受到一種來自非洲的視覺元素。

文:Michael Cheung

(當代藝術家,現居倫敦,畢業於Central Saint Martins)

個人網頁:michael-cheung.com

[開眼 大都會文藝誌]

相關字詞﹕開眼 每日明報-副刊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