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學堂:孩子經常說謊,怎麼辦?

文章日期:2024年02月06日

【明報專訊】曾有美國臨牀心理學家指出,說謊是一項需要非常繁複的心智及認知能力的事情,例如在心裏盤算與規劃說謊的內容、後果和父母的反應等,小孩子說謊代表他們有一定的發展程度與聰明,只是這種才智需要得到大人恰當的引導,運用到好的地方。因此當孩子說謊時,重點不是如何懲治他們,而是如何理解他們。

害怕犯錯被懲罰

大多時候,孩子說謊是源於害怕、無助、壓力,或擔心受到懲罰,對於預期以外或者未知的結果感到恐懼,因而選擇說謊來逃避這份巨大的壓迫感。這其實與家長的管教方式有關,若父母習慣用責備、處罰的方式鞭策孩子,長久下來會令孩子留下陰影,畏懼因說實話而受到嚴厲的責罰,也害怕因犯錯而被人看扁或批評,因此不由自主地說謊以避免落得不愉快的下場。

過分稱讚或鼓勵不夠

另一方面,若家長過分稱讚孩子,這種讚賞會在孩子的心裏膨脹,認為這樣做父母便會肯定自己;當事情做得不夠好時,就會靠說謊來獲得認同。舉個簡單例子:每次默書,孩子都取得90分以上並獲得高度讚賞,某次默書孩子忘記溫習,但期望可再次透過高分數換取父母的稱讚,於是他選擇作弊。當然,鼓勵不夠也可能造成孩子對被稱讚的極度渴望,所以孩子可能為了讓父母高興或者得到關注,而編造沒有發生過的事。

面對孩子經常說謊,我們做以下「EPS三部曲」,讓孩子改掉這個壞習慣:

1. Empathy(同理心)——理解孩子說謊動機

作為家長,知道子女說謊一定會生氣,但首先深呼吸,冷靜下來。當務之急不是要責難,而是先探索根本原因,嘗試代入孩子的角色,感受孩子的動機。家長可以用說話安撫孩子,同時讓孩子知道父母的感受,例如:「我知道你並不是故意說謊,你一定很辛苦,但媽媽也覺得很難過,你能說出來讓我們一起解決嗎?」透過這樣的方法,引導孩子理解和解釋真相,一同反思和學習,鼓勵他們以誠實和負責任的方式面對自己的行為。

2. Punishment(罰則)——適當的賞罰制度

訂立賞罰分明的制度有助讓孩子理解謊言帶來的後果。當孩子做得好,當然可以獲得獎勵,例如每次誠實作答可以有一個貼紙,當儲滿20個貼紙,可換取心愛的玩具。相反,孩子說謊時,即使他們最終承認謊話,都要有所懲罰。這個懲罰可以涉及到孩子想要的一樣東西,例如想看的動畫片,或是他不喜歡做的家務、運動等,明確讓孩子明白說謊是會有後果。請緊記,懲罰不是體罰,更不是冷暴力,重點在於鼓勵孩子以誠實和負責任的方式面對自己的行為。

3. Support(支持)——給予孩子支持和鼓勵

家長想要與孩子建立信任和尊重的關係,可嘗試多用「5種愛的語言」(貼心的禮物、專屬的時刻、為對方服務、肯定與讚美、身體的接觸),讓孩子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愛、支持和理解。家長也要確保自己言行一致,多反思日常行為,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總結而言,成人應透過積極的引導、良好的溝通和支持,幫助孩子建立誠實和正直的價值觀。

文:李曉嵐(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助理主任幹事)

作者簡介: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重視個人身心發展,以及健康的親子和家庭關係。青年會致力提倡品德教育、文化承傳、康樂體育等發展,彰顯「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服務精神。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87期]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