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我在學校的圖書館服務,為孩子經營「閱讀的溫暖小窩」,常常辦理各種和書相關的活動。在眾多項目之中,最讓孩子期待的,是「一本書的誕生」閱讀文化交流團。我們除了帶學生逛書店、去圖書館,還會帶着學生到訪出版社,訪問作者和編輯,了解書籍出版的工作。交流團還有一個特別的環節,就是大伙兒一起到印刷廠,在生產線上看印刷和釘裝,看看一本本圖書是怎樣「生」出來的。回頭看來,籌辦活動的初心,就是想讓小朋友知道,他們平常翻着看的書,是經過很多人努力和付出,才來到他的書桌上的,每一本都值得我們珍而重之。
縱觀出版職位、工序
我想起這久違了的「一本書的誕生」之旅,也不妨帶學生讀讀《一本書的誕生》吧!簡言之,這是一本說「書是怎麼來的」童書,順序向小讀者展示書籍如何由作者腦海裏的一個想法,最後來到我們手上。孩子讀着讀着,即使一如平日看故事書這般,把原因、經過和結果讀一遍,卻會發現,成書過程的關卡和工序很多,走一趟圖書誕生的過程,原來並不簡單。另外,如果請小讀者數一下書中的「登場人物」,每個人物都有其代表的工作崗位,人數之多也肯定出乎他們的意料,想來,也算是一種生涯規劃教育。
小朋友都上過作文課,甚至很多小朋友也喜歡創作圖文小書,過一把小作家癮,有些甚至有寫一本書的願望。他們大概都知道,作者是成書理所當然的靈魂人物。《一本書的誕生》帶小讀者去追尋作家完成了初稿之後的故事。孩子們可能比較容易明白,作者的文字和構思進入出版流程,會經編輯、美術總監、設計師和畫家等處理;也不難理解出版團隊中,出版人和銷售總監等,會就各自負責的範疇提出專業意見和修訂。那麼,什麼是「打稿」?什麼是「藍紙」?書籍專業的製作和印刷是怎麼樣的呢?版權總監是幹什麼的?一本書還能有多國語言?也有不同制式的電子版本,那是如何做到的呢?一本好書,印好就好了,市場部還要做什麼工作呢?
珍惜書本 尊敬文化
這本色彩明艷的繪本,書中角色,尤其作者、編輯和設計師3人,他們常常在完成一個任務,向成功多走一步的時候,便跑出來狂歡起舞,這種快樂讀者能感同身受,大概真的是克服步步考驗,才值得如此雀躍。就這樣,《一本書的誕生》帶着我們經歷一本書從零到有的過程,當中有很多人的勞動與汗水,心力與付出,夢想與期望。於小朋友而言,最重要的收穫不止「識書」,更是「惜書」——對書籍的敬重,對文化的崇敬——珍惜擁有的東西。
我第一次翻到這本書時,忍不住問編輯小姐:怎麼要把它做得這麼大本?敬業樂業的她說:「當然了!一本書的誕生是大事,當然要弄得大一點了!」也沒錯!每一本書的誕生,都是想法的實踐、意念的成真,然後,再緩緩地降落到讀者手上的一段奇妙旅程啊!
文:倫雅文(資深學校圖書館主任)
作者簡介:手捧一本書,是幸福的。兩位學校圖書館主任——程志森和倫雅文,想分享閱讀的快樂,聊大小朋友的書,聊讀書的邊邊角角……打開一本書的那一刻,就是讀書的好時節。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