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6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由李六乙改編的《雷雨》今年1月在內地上演,本月5至9日來到香港,在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演出,購票反應熱烈,不過觀後反應和預期有落差。在我看來,這不單純是劇組演得好不好的問題,背後涉及《雷雨》劇本的特點以及在當代改編時形成的特殊現象——例如觀眾因為劇情太狗血(過於誇張或較明顯刻意挑動觀眾情緒)而「笑場」,其實並非這次才出現,早在10多年前在內地就發生了,而且引發討論。作為一種文學現象,這些笑聲揭露了作者、作品與觀眾之間的縫隙,也正是將劇本帶入當代需要細想的片刻,不該一笑了之。曹禺《雷雨》劇本最初發表於1934年7月,同年12月首次演出,距今已經90多年。趁此,本文由《雷雨》的接受史說起,循版本修訂與主題解讀說明其特點,也談論這部劇本在當代改編所遇到的問題與挑戰。
2024-11-27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香港電影資料館以「舞文弄影─香港電影與文學」為主題,12月1日至明年2月重映17部電影。文學與電影屬兩種不同媒介,卻有千絲萬縷的緊密關係,電影人不乏從古今中外的文學著作汲取創作養分,啟發靈感,改編拍成電影,擴闊觀眾對文學世界的感知。另一方面,由戰前的侶倫、張吻冰(望雲),到戰後的易文、張愛玲、阮朗等作家,跨界參與電影編劇,為劇本增加不少文學色彩。
2024-08-25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偶像令人癡迷,甚至是有着時空的差異,也阻止不了「粉絲」追尋雪泥鴻爪。朱少璋博士便是此等人物,為着所鍾愛、欣賞的粵劇粵曲藝術家與生花妙筆上下求索,由「追星」成就研究與著述。這些年朱博士便為南海十三郎、唐滌生、陳錦棠、小明星等——他的「偶像」們拾遺補闕、著書立傳,出版了類型多樣化的粵劇書籍,包括劇本整理與文本分析、人物傳記、資料輯錄拾遺、創作詠賞。借近月朱博士新出版《拜月傳奇——唐滌生《雙仙拜月亭》賞析》的時機,請朱博士分享他從事粵劇研究與著述的心得與展望。
2024-08-13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殿堂級劇作家杜國威今日(13日)78歲生日,創作舞台劇與電影逾百部,膾炙人口,1992年舞台劇《我和春天有個約會》與1993年《南海十三郎》首演至今,仍不斷有人問何時重演。杜國威抗拒《南海十三郎》重演,表示謝君豪做得太好,留個美好回憶,畫上句號,笑說:「好多人問過我:『你係咪南海十三郎?』我答:當然唔係啦,我好易為五斗米折腰㗎。」杜國威自嘲表達心裏委屈,因當年寫電影劇本遇「壞人」,為了完成工作,尊嚴受損、逆來順受。他表示不再在舞台劇裏尋求突破,寫粵劇開畫展拓展不同領域,此時此刻最享受和逍遙,閒時搭兩蚊車,坐茶餐廳觀察眾生相。
2024-08-12 SHOWBIZ > LATEST 即時娛樂
殿堂級劇作家杜國威(杜Sir)迎78歲生日,他的舞台劇與電影作品逾百部,很多膾炙人口的劇作,其舞台劇代表作《我和春天有個約會》(1992年)與《南海十三郎》(1993年)首演至今分別32、31周年,仍不斷有人問杜Sir何時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