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6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Melancholic》田中征爾自編自導,《無間雙龍》生田斗真與《信用欺詐師JP》東出昌大合演日本動作片《鬼城殺》,2月27日在影視串流平台Netflix上架,截至上周仍穩佔非英語電影收視榜第4位,可見捧場者眾。新片改編日本漫畫家河部真道的同名作品,故事以虛構日本「新條市」為背景,講述殺手坂田周平(生田斗真飾)金盆洗手前,突遭神秘組織「奇面組」滅門,妻子葵(木龍麻生飾)和女兒涼遇害,並嫁禍坂田為兇手。12年後,坂田出獄重遇宿敵,誓死為妻女報仇。
2025-03-18 SHOWBIZ > LATEST 即時娛樂
由文偉鴻(Jazz)監製的無綫動作懸疑劇《奪命提示》昨晚(17日)首播,劇中飾演女UC的廖慧儀(Jessica)雖然戲分不算多,但甚搶鏡,慘遭鋸腳致失血過多致死的她,被殺前不斷痛苦掙扎及「嗌到劏豬咁」,演得逼真。談到被鋸場口,Jessica拍攝時感覺似被賣豬仔:「嗰日係公司廠景,一行入去好似去咗切割肉類嘅廚房咁,我就好似畀人賣豬仔咁,綁住對手喺枱上面,有種行刑感覺。」
2025-03-18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瑞典懸疑劇《奧勒謀殺案》(The Åre Murders)2月6日在影視串流平台Netflix上架,蟬聯非英語節目收視榜首,並連續4周佔據三甲位置,叫座之餘亦叫好,「爛番茄」影評網站給予83%高分。劇集改編自瑞典作家Viveca Stens的推理小說,故事講述斯德哥爾摩女警Hanna接受內部調查期間,到瑞典滑雪勝地奧勒散心,剛巧當地接連發生案件,她主動要求參與調查工作,與當地刑警Daniel一起偵破謎團。
2025-03-16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去年威尼斯影展參賽電影,除了《粗獷派建築師》、《我生如是繼續》(I'm Still Her)、《美聲歌后:瑪麗亞》、《隔壁的房間》大放異彩之外,還有《惡的序章》賈斯汀高索(Justin Kurzel)執導的《秩序》(The Order),雖然沒得任何獎項,但《心計》祖狄羅(Jude Law)與《熱血喪男》尼古拉斯侯特(Nicholas Hoult)片中分別飾演聯邦密探和白人至上恐怖組織首領,演繹貓捉老鼠戲碼,相當可觀,在爛番茄評論網站綜合155篇文章,得分92%。不過香港沒有發行商購入版權,如果觀眾有興趣可透過影視串流平台Prime Video收看。
2025-03-15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文偉鴻監製、梁恩東及湯健萍編審的無綫新劇《奪命提示》,由陳山聰、張振朗、劉佩玥、劉穎鏇、丁子朗、郭柏妍及林子善主演,宣傳片已看到他們連場激烈打鬥。
2025-03-14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電影《粗獷派建築師》近日上映,引發大眾對建築的關注。片中主角建築師Toth一生波折,晚年終在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展出畢生心血。就在電影上映之際,被喻為「建築界諾貝爾獎」的普利茲克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在月初公布,劉家琨獲選為2025年度獎項得主,是歷來第三名獲獎的華人建築師。
2025-03-12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第23屆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HAF)將於3月17日至19日舉行,新晉導演陳思樣執導、陳慶嘉監製的《海不揚波》,以及樊家駿執導、林淑賢監製的《不明事件》入圍今屆「發展中項目」(IDP),兩片可透過IDP尋找投資者。
2025-03-11 SHOWBIZ > LATEST 即時娛樂
由新晉導演陳思樣執導、陳慶嘉監製的《海不揚波》,以及樊家駿執導、林淑賢監製的《不明事件》,入圍今屆「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HAF)」的「發展中項目」(IDP),透過IDP尋找投資者。
2025-03-11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韓國導演奉俊昊憑《上流寄生族》橫掃奧斯卡最佳電影、導演、原創劇本及國際電影4項大獎,把韓流推上頂峰後,相隔5年終有新片《米奇17號》(Mickey 17)面世,加上《吸血新世紀》羅拔柏迪臣(Robert Pattinson)、《齮齕人生》連尚燁(Steven Yeun)及「變形俠醫」馬克路法奴(Mark Ruffalo)等合演,理應萬眾期待,偏偏上周五(7日)在美國開畫,首周末票房收1910萬美元(約1.48億港元)略遜預期,觀眾反應冷淡,跟總統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宮可有關係?
2025-03-04 SHOWBIZ > LATEST 即時娛樂
由文偉鴻(Jazz)監製的無綫新劇《奪命提示》,將於3月17日(周一)起接棒《痞子無間道》,逢周一至周五晚八點半翡翠台播映,主要演員有陳山聰、張振朗、劉佩玥、劉穎鏇、丁子朗、郭柏妍、林子善、呂珊、樊奕敏、區明妙等。
2025-03-01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密探霹靂火》金像影帝真赫曼(Gene Hackman)與妻子Betsy Arakawa本周三(26日)被發現倒斃在新墨西哥州聖達菲市寓所內,享年95歲及63歲,其中一頭愛犬亦伴屍身旁。當地警方原本表明「事件不涉他殺或犯罪行為」,經過初步蒐證,前日改變口風,認為死者遺體腐爛,Betsy的手腳已木乃伊化,真赫曼亦有類近情况,相信兩人死去一段時間,加上寓所前門未有上鎖,以「情况可疑,需要蒐證和調查」為由,向法院申請搜查令,並把遺體轉交法醫進一步檢查和化驗。
2025-02-21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推理日劇一向不乏捧場客,菅田將暉主演《勿說是推理》便是最佳例子。日本NTV電視台冬季劇集《遺產偵探》1月25日首播,收視錄得8%成績不俗,截稿前已播出4集,香港觀眾可以透過影視串連平台Netflix收看,目前只有兩集上架,類似「延後」情况同樣發生在今季另一日劇《The Hot Spot》身上,估計跟NTV出售海外播映權的條款有關,令人看得不夠過癮。
2025-02-18 SHOWBIZ > LATEST 即時娛樂
《步步驚心》女主角劉詩詩,內地藝人竇驍和徐嬌主演的古裝內地劇《掌心》,已經登陸「黃Viu」!該劇首播當天僅4小時,便拿下內地播放平台的古裝懸疑劇熱度第一,更登上多個劇集榜討論度冠軍!以下5個和劇集相關話題,受到網民熱話。
2025-02-14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創作者最大的恐懼是什麼?電影監製及編劇文佩卿回答,是「辛辛苦苦地創作但最後這個世界根本沒有人看到,這大概是對作者的最大折磨」。去年,由她所創的「香港新晉創作人協會」籌辦首屆「新晉編劇計劃」,為入選劇本提供資金與指導,希望給新進編劇一個「被看見的機會」。
2025-02-02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春秋時期,正值童年的孫叔敖遇上一條兩頭蛇,他聽說見過這種蛇的人必死無疑,於是把牠殺掉並掩埋,以免別人遭遇不幸。但他同時又擔心自身命不久矣,回家對母親哭泣不休。母親安慰說:「暗中做好事的人,上天必會報答。」孫叔敖果然沒有夭折,成年後更官拜楚相。東漢王充《論衡》收錄該故事,頗有崇尚仁德、破除迷信之意。但兩頭蛇予人的不祥感,歷時久遠。唐代段公路《北户錄》仍謂兩頭蛇「俗占見之不祥」。元曲更時常用以比喻心狠手辣、十分陰險的人,如:「毒似兩頭蛇,狠如雙尾蠍。」無獨有偶,梁山好漢解珍、解寶兄弟的綽號恰好分別為兩頭蛇、雙尾蠍,可見都是武功高強的狠人。
2025-01-19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襲擊以色列,屠殺1000多名平民及擄走人質,惹來以色列大舉向加沙用兵,加沙經過15個月戰火後,一片頹垣敗瓦,已有逾4.5萬人死亡。一直各不相讓的以色列和哈馬斯最終達成停火協議,以色列內閣周五亦加以認可,有份斡旋的卡塔爾宣布停火將在1月19日上午8時半(即香港時間下午2時半)生效,意味着經過戰火蹂躪15個月的加沙人終於可以暫時鬆一口氣。不過,這是真正的結束嗎?還只是為特朗普上台冲喜一下而已?
2025-01-06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踏入2025年首周末,《彈珠人生》李敏鎬與《山茶花開時》孔孝真合演韓國有線頻道tvN重頭劇《問問星星吧》,前晚(4日)首播即掀起各大電視台周末劇集收視大戰。李敏鎬自《The King:永遠的君主》相隔5年再拍韓劇,《問問星星吧》首集收視錄得3.3%,遜於上一檔《愛在獨木橋》開播3.4%成績,難免令人失望,反觀同時段播出JTBC《玉氏夫人傳》第9集首次突破雙位數(10.3%);MBC《現在撥打的電話》第12集大團圓結局,收視升至8.6%亦創同劇新高。
2025-01-05 SHOWBIZ > LATEST 即時娛樂
由錢人豪執導、金鐘獎最佳女主角尹馨監製及主演,聯同白靈、馮淬帆、何超儀、曹佑寧及安心亞等藝人演出,以台灣最有名的猛鬼大廈為藍本,電影《鬼們之蝴蝶大廈》透過驚嚇同時觸動人心的故事,道出人比鬼可怕的殘酷現實。
2025-01-05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披粉紅皮膚、滴答哨叫的中華白海豚(Sousa chinensis,下稱白海豚),在香港回歸時被人類喻為「海上大熊貓」。27年後的今天,白海豚的命運不似大熊貓,反而更似「海上野豬」:香港野豬5年間數量減少近三分之二,中華白海豚的數量則在廿年間減少八成,最新公布數據是34條。「徵用」海豚生境的機場三跑於2024年11月啟用,寄望航班於聖誕回復疫情前水平;跑道經濟未起飛,政府提前送白海豚聖誕禮物——北大嶼海岸公園,有望加強保育。白海豚近日兩次上報,一是擱淺二澳的豚屍,另有被繩纏入肉的「V仔」;若出海找剩下的卅多條的豚,在「生態補償」見效前,大概看到垃圾(或水花)的機會會更多。
【明報專訊】韓國神劇《魷魚遊戲》終於在3年後推出續集,第二季去年底於Netflix開播,相信成為全球劇迷跨年追看之選,點播率高企,不過似乎叫座不叫好。導演及演員被罵得體無完膚,有人批評劇本不濟、狗尾續貂,亦有人嫌「遊戲」內容雷聲大雨點小,不及前作獵奇瘋狂。劇情鋪排緩慢不及第一季緊湊血腥,以網劇來說的確是致命傷,但第二季的處理並不是沒聰明之處,尤其幕後班底明白,再精彩的遊戲,再玩、再來一次都會玩厭,因此,第二季沒有將重點放在「遊戲」如何揭露人的恐懼、劣根性,而是圍繞遊戲「制度」背後的建制者與反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