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5 CULTURE & LEISURE > TRAVEL
【明報專訊】談起北海道,札幌向來是港人旅遊首選熱點。如果想為札幌之旅注入一點新鮮感,從JR札幌車站搭乘函館本線,只需23分鐘車程便可來到江別市。這個北海道近年新興的旅遊景點,雖不似札幌般熱鬧,但勝在小麥及酪農業發達,充滿田園氣息,還可結合觀光打卡、歷史文化、文創購物及地道美食;無論你是文青、吃貨,還是熱愛探索特色小鎮的旅客皆能享受其中!
2025-03-18 CULTURE & LEISURE > TRAVEL
【明報專訊】台東被當地人譽為台灣的後花園,其中成功鎮是近年冒起的旅遊景點,既有歷史,又結合文創元素,十分適合來個深度遊。成功鎮擁有台灣東海岸地區最大漁港——成功漁港,宛如香港仔般散發濃厚漁港風情。當地更有活化餐廳推出「一日職人體驗」的旅遊導賞,通過聲音導航,讓遊客自在地探索漁港鮮為人知的歷史、文化和美食,「漁」樂無窮!
2025-03-11 CULTURE & LEISURE > TRAVEL
【明報專訊】從抵達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到鑽入成都大街小巷,熊貓無處不在,無論是玩偶、食物抑或文創紀念品,都印有熊貓身影,本來平平凡凡的一件物品,在熊貓加持下頓時變得可愛,讓人忍不住想帶回家。來成都必逛的寬窄巷子,就是其中一個入手熊貓紀念品的好地方,從人氣潮玩角色的周邊產品、飾物、文具,到熊貓糕點、雪糕等,總有一樣能勾起你的購物慾。
2025-03-07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上周(2月28日)本欄訪問香港恒生大學藝術設計系助理教授蔡曉瑩,她提及長遠發展本地IP尤為重要。提起港產IP,讀者第一時間會想起什麼?麥兜?李小龍?抑或是近期大熱、在香港出生的熊貓BB?若讀者曾到訪維港、西九文化區和各大商場,應該不難發現一些港產IP的身影。但它們的名字始終未能順着嘴邊溜出來,到底是缺了些什麼?
2025-02-28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Chiikawa、龍珠、007電影,都是街知巷聞的IP(Intellectual Property)。由卡通角色到電影系列,看似萬物都無不可IP,到底我們常常掛在口邊的「IP」是什麼?網上搜尋IP的中文意思,頭幾項都彈出「智慧財產權」,似是而非、難以參透;再點擊下一頁,方發現原來是似曾相識的「知識產權」。但用來保障創作者的法律框架,又如何突然變成近年的「知識產權經濟」?
2025-02-18 CULTURE & LEISURE > TRAVEL
【明報專訊】大家出外旅行時有否想過參觀糖廠呢?像台灣的高雄橋頭糖廠和台南十鼓仁糖文創園區等都辦得有聲有色。其實內地老糖廠亦漸漸開始活化起來,今次介紹的珠海金灣紅旗糖廠,建於1970年,曾是珠海五大糖廠之一,見證了當地製糖工業的發展。時移世易,糖廠已閒置20載,不過2024年底經活化後重新開放,成為珠海罕見以工業為主題的旅遊點,新鮮感滿分!
【明報專訊】同樣在去年新開幕、鄰近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的商場口岸天地,則以舞獅掛帥!商場內的3樓設有「觀橋當代藝術中心」,常駐設有「夏國璋中華舞獅文化展」,館內有各式各樣的手工紮作醒獅,其中又以10萬顆奧地利施華洛世奇仿水晶訂製的獅子最搶鏡,耗資50萬港元製作,霸氣盡現。這裏亦有不少以舞獅文化為主題的文創商品,值得支持。●
2025-02-16 SHOWBIZ > LATEST 即時娛樂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文創產業發展處(文創處)與香港電影發展局,率領業界代表團參與第75 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並舉辦「香港之夜」招待會、邀請香港新進電影監製,參加合拍電影巿場及資助香港發行商作巿場展映等活動,以增加香港電影業人員在海外曝光機會,為香港電影開拓更多機會進入國際市場。代表團由文創處文創產業專員曾昭學率領,成員包括新進監製龍國瑤、麥婉欣和蔡浩泉等。
2025-02-07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從1月25日至2月中,高雄市政府觀光局聯同日本當紅IP「吉伊卡哇(Chiikawa)」舉辦「2025冬日遊樂園」,「小八貓」(圖2)、「吉伊」(圖3)和「兔兔」(圖4) 3個大型充氣裝置進駐高雄愛河灣,高雄市觀光局長高閔琳接受台媒訪問時表示,累計至年初五(2月2日)已有將近300萬人次來到高雄愛河灣,又指Chiikawa「為高雄的觀光帶來滿滿的商機」。記者年初四當日搭捷運去湊熱鬧,把悠遊卡拍在閘機,傳來響亮的一聲「Chiikawa」。
2025-01-28 FAMILY > PARENT-CHILD
【明報專訊】農曆新年,是華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當中的習俗和由來,有需要傳承下去。想小朋友以輕鬆的方式認識更多,圖書和遊戲,肯定是不二之選!兒童書店Seeds創辦人譚再思(Joyce)一口氣推介2本睇得又玩得的賀年主題繪本。
2025-01-25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HOY TV推出新春節目三連炮迎蛇年,除夕晚(28日)播《粵來粵好過大年》,多名香港與內地藝人演出迎新春,大年初二有蘇韻姿與陳思圻主持的《灣區過新年》,還有HOY TV首個自家微短劇《我家有囍事》。
2025-01-24 SHOWBIZ > LATEST 即時娛樂
HOY TV今個新春再度與文創產業發展處「創意智優計劃」合作推出多個節目,包括年廿九與廣東台聯合製作的春晚盛典《粵來粵好過大年》、蘇韻姿及陳思圻主持的《灣區過新年》、自家製微短劇《我家有囍事》。
2025-01-24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農曆乙巳蛇年將至,各大商場、超市又染上一片紅。揮春、利市俯拾皆是,百家姓、祝福語等傳統設計持續熱賣,去年廣受喜愛的Chiikawa更是率先跑出全城缺貨。但萬紫千紅間似乎較難尋見金蛇獻瑞,由西方伊甸園惡蛇到東方的蛇吞象,在圖像與「意頭」上不易拿揑。歸根究柢,利市的意義是什麼,設計時又牽涉什麼?本報邀請多位本地設計師及學者,剖析利市封設計的二三事。
2025-01-17 HOT PICK
沙田好運中心即日至2月16日舉行「好運中心x乖巧寶寶『招財進寶包好運茶居』」,人氣表情貼圖IP「QUBY乖巧寶寶」 與吉祥物靈蛇寶貝合力打造4大趣致打卡位:「包」參翅肚財神到、蒸蒸日上「包」好運、「乖巧大利是」、「包」好運茶居打卡牆。「茶居」甚富懷舊色彩,「乖巧寶寶」特別為「包好運茶居」設計近2.5米寬巨型點心蒸籠。大家影相打卡之餘,還可大玩Lucky遊戲,在場內以電子貨幣即日單一消費滿$300,可換領遊戲券,參加於周六及周日開放的「LUCKY飽有福遊戲」。
2025-01-17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觀塘工業區向來充斥一種講求實用、明買明賣的生意氛圍,原來卻有許多小型藝術工作室和創意品牌隱藏其中,是藝術家和創作者聚集的地方。明天舉行的慈善步行籌款活動「藝境遊ECO ART WALK 2025」中,這片石屎森林搖身一變,成為以環保為題的「移動藝術館」,匯聚本地藝術家、環保單位和可持續品牌,引領大家藉城市漫步重新認識觀塘。大家不妨把握機會,齊來發掘這裏的藝術潛力和社區活力。
2024-12-08 HOT PICK
東薈城名店倉聯乘韓國文創設計品牌DINOTAENG,即日至2025年1月2日舉行東薈城名店倉MEETS DINOTAENG「Marshville's Winter」聖誕主題活動,設置7個棉花糖村雪國場景:「BOBO的甜蜜聖誕樹」、「繽紛雪橇大道」、「滑雪橇比賽」、「堆雪人比賽」、「冰上小木橋」、「極幻巨型冰屋」、「BOBO頒獎台」。打卡之餘,大家可以往二樓中庭廣場的「極幻巨型冰屋」,挑戰「冰釣尋寶」數碼互動遊戲:下載TAIKOO+流動應用程式,即場登記成為CLUB CG準會員或出示電子會員卡,可親身體驗韓國冰釣鱒魚的樂趣,更有機會贏取限定「朱古力棉花棒棒糖」。
2024-12-08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上回寫到《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提及要重塑公共圖書館及文化設施的功能和設計,然後呢?原來是要推廣及加強閱讀氣氛,推介優秀作品和鼓勵寫作,並支持出版業界的工作。但藍圖沒列出具體方案,也來不及問上周被免職的文化體育及旅遊局長楊潤雄,只好先參考孕育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韓江的韓國,還有同為繁體中文書刊市場的台灣怎麼做,看看本地書籍出版業有何出路。
2024-12-07 CULTURE & LEISURE > TRAVEL
【明報專訊】近年本地不少公園和遊樂場的設計都甚有特色,如有「蜎山窿公園」之稱的西環We Park內有真渠管遊樂裝置,而東啟德公園的兒童遊樂園則設有彩虹滾輪,讓大小朋友像倉鼠般「滾動」。今年康文署又有新搞作,早前開放的海輝道遊樂空間,以及附近的海輝道海濱花園,提供多個令大人也想瘋狂放電的遊樂設施。今期「打卡遊」就帶大家到大角嘴海濱玩個夠,並以鏡頭喚醒大家心裏的內在小孩。
2024-12-03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洪金寶1995年與港姐冠軍高麗虹結婚,明年剛好30周年。受訪當日,洪金寶先出席研討會,再參加香港電影發展局與文創處舉辦的派對,還接受多間傳媒訪問。輪到本報時,已是晚上7時多,問他是否很攰?他直言:「係,好攰。」一直待在他身旁的高麗虹,馬上遞上熱茶,還給他一個咕𠱸。洪金寶很聽太太話,拍照時高麗虹叫他坐直少少,他立即挺直腰身,露出笑容。高麗虹提議調動工作安排,洪金寶即說:「無所謂,你話事。」盡顯對太太的尊重。
2024-12-01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千呼萬喚,《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藍圖》)終於出台,定目標10年後文創產業增加價值增至逾2000億元,就業人數達26萬人。要如何撐起這幅大圖景?如何令文藝參與到達股市樓市人人沉浸其中的氛圍與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