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9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2024年走到尾聲,眼見老問題又要大多一歲,譬如,不受歡迎的廢膠怎麼辦?「小不點學堂」今期上最後一課,學落田搞廚餘,孩子最初掩鼻又耍手擰頭,但當了解到廚餘與農作物再而跟自己的關係,一切就不同了。這一課,倒過來由孩子示範,意識如何改變未來。
【明報專訊】自「逆權」系列起(即2013年的《逆權大狀》,以及2017年的《逆權司機》和《1987:逆權公民》),韓國近年製作不少以自國重大歷史事件為題材的政治電影。去年公映、以全斗煥策劃「雙十二政變」為題材的《12.12:首爾之春》即為近年代表作。剛於第45屆青龍電影獎贏得「年度最高票房獎」、「最佳電影」等獎項,電影的成功,某程度反映韓國觀眾不忘歷史教訓,對軍事獨裁的警惕。奈何命運難料,總統尹錫悅在本月初祭出「親北韓勢力」干預國政的旗號,宣布緊急戒嚴(12.03,22:28),震動全球。其後國會緊急召集議員,三小時內通過要求解除戒嚴的決議案(12.04,01:01),最後尹氏據國會決議宣布解除戒嚴(12.04,04:27)。
2024-10-13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2024年諾貝爾文學獎日前出爐,由53歲韓國作家韓江摘得桂冠。得獎當晚(10日),韓江接受諾貝爾獎委員會電話訪問時被問及打算如何慶祝,她的回應只有淡然一句:「我打算和我的兒子一起喝茶,今晚安靜地慶祝。」星期五(11日)早上,韓國媒體採訪同樣是小說家的韓江父親韓勝源,他透露原本打算在家鄉為韓江得獎舉辦宴會,但她認為在全球戰火紛飛的當下,不是享受喜悅的合適時刻,因而回絕了提議,更表示不會就獲獎一事舉辦記者會作回應。對於韓江而言,維持安靜似乎是她獲得諾貝爾獎後的最大願望。韓江獲獎後,不少昔日圍繞她作品的種種風波都再次被翻出來檢視與討論。藉此機會回溯種種噪音,似乎不難發現韓江何以如此執著於安靜。
2024-07-07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7月7日,標記了抗日戰爭的全面開展。適逢香港中文大學鄺可怡教授近月出版《跨越歐亞:香港報刊抗戰文藝資料翻譯與選輯(1937-1945)》,當中收錄近200篇抗戰文藝資料。近年,大疫封鎖令跨越國界變得近乎不可能,戰火又同時在世界延燒。此書編註抗戰文藝呈現的紛繁思辨,似乎不只是歷史的重新呼喚,更是面對當下瀰漫於全球炮火與硝煙的幽微回應。這次訪談,邀請鄺教授帶領我們跨越歐亞、回顧歷史,藉由閱讀抗戰文藝,重新思考戰爭與文藝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