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1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1983年,林振強入行三年,其時盧國沾正發起非情歌運動,而林本人寫非愛情題材的比例也不少。以他寫給三位鬍子歌手的歌為例,像林子祥的〈究竟天有幾高〉、李龍基的〈稻草人〉和盧冠廷的〈深山行〉,都不難聽出夫子自道况味。至於寓言體的〈笛子姑娘〉(葉振棠唱),經他在專欄證實後,如今歌迷莫不知悉是悼亡妹之詞。不過,大眾注意力始終集中在他較具噱頭的作品,畢竟廣告界出身的他創意實在搶眼。果然該年〈激光中〉就成為他首支全年十大金曲,到1984年勁歌總選40首候選歌中,他一人包攬10首,單看歌名像〈夏日寒風〉、〈愛到發燒〉、〈H2O〉和〈電光霹靂舞士〉,無疑他正帶領樂壇步入電光熱能全面發射的時代。
2025-04-13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盧國沾仙遊,各界論其功績,例必提及他在1983年發起非情歌運動。余生也晚,當年未懂聽歌,但後來讀到這傳奇般的名詞,實在心馳神往。運動有自上而下者,也有自下而上者,但即使是後一種,像韓柳提倡古文,若非附和者眾也勢難成為運動。偏偏盧大俠這場運動卻由他一人號召,按黃志華《香港詞人系列:盧國沾》的說法,運動在主力兩擊〈螳螂與我〉與〈小鎮〉後,響應者寥寥,「僅一年多一點便無疾而終」。我一直納悶:如此規模也算運動麼?但又有點不服氣,它作為香港文學史上屈指可數有名目的「運動」,倒不應該如此簡單罷。所以姑且不自量力,嘗試勾沉一下這場運動的背景。
2025-01-12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香港粵語流行曲源於20世紀初的粵曲和粵劇唱腔,到了1950年代有內地人來港拍電影並衍生歌曲,再到1970年代初隨着香港社會轉型而興起本地粵語流行曲。流行曲的生產涉及作曲、作詞和歌唱三個部分,究竟過去75年什麼人主宰了本地樂壇?本文希望來做個盤點。
2024-05-24 SHOWBIZ > LATEST 即時娛樂
《新城唱好海洋公園音樂會 周禮茂作品展》將於6月8日晚假海洋公園怡慶坊舉行,門票早已售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