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6 FAMILY > PARENT-CHILD
【明報專訊】復活節,本是基督徒慶祝耶穌復活、象徵新生與盼望的節日,但對我們德萃學校的師生和家長而言,今年卻格外沉重,因為開校以來的第一位老師、一直陪伴我們成長的副校長伍蘊寧(Ms. Ginna Ng),四月因大腸癌離世。她的離開不僅帶來巨大的哀傷,更讓我和身邊的教師、同學們再次深刻反思:我們有否真正準備好,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認真面對生命教育這個議題?
2025-02-04 FAMILY > PARENT-CHILD
【明報專訊】我認為,今天的香港,基本上每一天每一個人的生活都與人工智能(AI)緊接,息息相關。可能你以為沒有這麼誇張,但我可以告訴你,只是你看不見,但不代表AI不存在。AI以驚人的速度融入及改變我們日常的生活及工作方式,但也對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我們如何培養學生在這個AI主導的時代中生存和取得成功?答案很清晰,不是要孩子放棄思考,而是要讓他們擁有「第二個腦袋」——批判性思維與AI的結合,才能應對未來的各種挑戰。
2024-11-26 FAMILY > PARENT-CHILD
【明報專訊】早前,Khan Academy的創辦人Salman Khan在一個TED演講中提到全球教育面臨的最大挑戰——「師生比例」過高。Khan 指出即便是在全球最富裕的地區,通常一名教師需要面對20至30名學生,而我們也知道,提升學習成果最有效的方法是降低師生比例。理想情况下,一對一輔導是最佳模式,但這種模式一直難以大規模實施,人工智能的普及看來去到這個問題,帶來了一點突破的曙光。
2024-10-01 FAMILY > PARENT-CHILD
【明報專訊】剛過去的8月和9月,作為父母和教師的我們忙碌地準備迎接新學年的到來。然而,對於遊戲愛好者而言,這段時間也是關注國產3A遊戲《黑神話:悟空》的高峰期。這款遊戲在短短一個月內銷售達到2000萬份,成為中國文化輸出的代表作,讓全球玩家深入了解中華文化。作為一名遊戲愛好者,我非常欣賞這家開發商「遊戲科學公司」,他們突破傳統遊戲格式,從全新的遊戲本質出發,為玩家帶來嶄新體驗,並在全球範圍內獲得廣泛認可。提到「科學」二字,不禁讓我聯想到香港教育局於2023年宣布的科學課程改革,兩者之間有着有趣的相似之處。
2024-07-30 FAMILY > PARENT-CHILD
【明報專訊】前段時間,有家人建議我去看一部內地電影,認為我看完後必然會對教育有一些反思。於是,早前我到了內地,觀看由沈騰主演的《抓娃娃》(以下劇透注意)。
2024-05-21 FAMILY > PARENT-CHILD
【明報專訊】幾乎每個香港家長都會為孩子配備一部可以上網的手機,這不僅是現代都市人的必需品,亦在父母與子女溝通上發揮着重要作用。特別是對於高小學生及中學生而言,放學後可能需要自己去補習班、課外活動班等,我們通常會給孩子一部手機,以便保持聯繫。此外,在現代社會中,大部分孩子的娛樂活動都集中在手機遊戲、觀看短片或與同學溝通,這已經成為必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