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2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放完聖誕和新年假,正密鑼緊鼓應付校內考試的中小學生好大壓力,家長亦有擔心——學童自殺問題仍有發生,自己會不會逼得小孩太緊?這棘手問題一直困擾港人:究竟要做些什麼,才能阻止悲劇發生?因應人工智能(AI)發展屢屢突破人類想像,不少人想到用AI幫幫手。政府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港大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下稱中心)總監葉兆輝為了解AI預測學童自殺的可行性,去年底邀請澳洲專家來港演講;專家言簡意賅:行不通。
2025-01-06 BEAUTY & STYLE > FITNESS
【明報專訊】醫管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早前公布了最新(2022年)癌症數字,十大癌症中排名出現變動,其中乳癌新症案例超過5200宗,雖然比2021年的5592宗少逾300宗,卻仍然取代大腸癌,成為新症數目第2多的癌症,大腸癌跌至第3位,肺癌則不論新症數字或死亡個案都仍高踞頭號癌症。這是否代表我們對乳癌需加強預防,對大腸癌則可以稍為放鬆呢?
2024-12-29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發泡膠是最難分解的垃圾之一,素有「白色污染」的惡名。雖然發泡膠循環再造有價有市,但回收業界反映其處理成本高加上配套不足,香港每天有大量發泡膠箱終遭堆填。與此同時,環保署於9區推行的「中央收膠」將結束,承辦商不再獲資助處理廢塑膠,這對於發泡膠回收有何影響?環保署早前表示,垃圾焚化設施I˙PARK1未來將接收都市固體廢物,當中包括發泡膠。可回收的發泡膠莫非要葬身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