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7 BEAUTY & STYLE > FITNESS
【明報專訊】痛風症是一種代謝失調的病症,若身體製造過多尿酸或未能及時將尿酸經小便排走,尿酸結晶可能會沉積於關節及周圍軟組織,引致關節發炎。常見於手指、腳趾、腳跟或其他關節出現紅腫及疼痛,皆為痛風症狀。
2025-01-20 BEAUTY & STYLE > FITNESS
【明報專訊】市面上輪椅五花八門,有不同款式及功能,如手推式、護理型、運動型、電動型等,令照顧者眼花撩亂,不知如何選購。若購買了不合適體型的輪椅,使用者可能會坐得腰痠背痛,令他們抗拒使用,代步變成禁足。因此,選擇輪椅時,要考慮不同因素。
2024-12-30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香港社會老年化,愈來愈多照顧者為照顧家人付出無數心力;然而,照顧者本身也需要支持與休息。如何讓護老者可以休息而行更遠的路?一個創新工種——「替假護老者」應運而生,正好團結社區力量支援護老者。
2024-11-20 HOT PICK
淺水灣影灣園露台餐廳推出「願望之樹」節慶下午茶及「周日節慶樂韻下午茶」。「願望之樹」節慶下午茶以傳統下午茶三層架盛載鹹甜美點,鹹點包括蘋果煙熏三文魚他他三文治卷、虎蝦芝士配甜洋葱蛋餅、黃油雞胸配香草蛋黃醬、阿拉斯加蟹和羅馬番茄撻配三文魚子等。甜點有芒果慕絲蛋糕配奶油、檸檬泡芙、雜莓芝士撻,以及開心果及紅莓味英式鬆餅。淺水灣影灣園每售出一份精緻下午茶,將會捐出$40予本地慈善機構聖雅各福群會。
2024-10-15 FAMILY > PARENT-CHILD
【明報專訊】聖雅各福群會東區社區發展服務,將舉辦一場由孩子主導的大型活動。一班來自港島東區及深水埗區的基層兒童,經過幾個月準備,設計了多個手作工作坊,包括自製手鏈、植物拓印布袋、身體彩繪體驗等。同場還有以「五感」為設計靈感的裝飾展示,迷你東區老店訪問相片展覽,以及自家製桌上遊戲,讓大小朋友體驗社區的獨特魅力。
2024-09-29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沒有冷氣,沒有舞室全身鏡,3個共融舞團的9名舞者,在濕熱夏天於JCCAC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公共空間排舞。有的舞者把輪椅融入舞姿,也有的因不同身體特質,肢體特別柔軟。身心障礙此時不是限制,而是舞蹈的特點,流個不停的汗水連結眾人。社區文化發展中心(CCCD)共生舞團導師卞偉東鼓勵舞者透過身體,把感受在下月共融舞蹈節跟觀眾分享。表演和復康,他們不要二選一,可以全部都要。
2024-09-16 BEAUTY & STYLE > FITNESS
【明報專訊】現時香港每10名70歲或以上長者,便有1名認知障礙症患者,85歲以上患病率更高達三分之一。2021年全球認知障礙症報告顯示,5500萬患者中有4100萬名患者尚未被診斷出來,比率高達75%,反映一般人對此症缺乏足夠認知,從而錯過及早介入及治療的機會。
2024-08-26 BEAUTY & STYLE > FITNESS
【明報專訊】中風可導致大腦不同區域受損,影響身體不同功能,患者面對的問題也各有不同。假如中風影響站立、步行和平衡力,物理治療師先會為患者全面評估,以判斷對方能否自己行走,再決定使用助行器的類別,以減低跌倒風險。
2024-08-12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食物不單可果腹,還是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明報專訊】了解到長者及照顧者希望與家人一齊慶祝節日,盛饌定期推出節日系列軟餐食品,包括農曆新年的軟餐鮑魚盆菜、年糕及蘿蔔糕,端午節的糉,以及快將推出市場的中秋節月餅。
2024-06-24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忙碌一天後,最需要是睡一場好覺,讓身心休息及放鬆。可是要睡得好原來不容易,不少香港人受壓力、情緒、健康問題或生活習慣影響,導致睡眠受到困擾。而精神健康狀况欠佳會影響睡眠質量,睡不好亦容易引致精神健康問題,兩者有着密切關係,形成惡性循環。在壓力、憂慮等狀態下,出現難以入睡或過早睡醒的情况。
2024-06-03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得到維拉律敦治‧荻茜慈善基金贊助,香港老年學會聯同3間非牟利機構(救世軍、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及聖雅各福群會)推行「陪住你」上門看顧支援計劃,支援社區上有需要的護老者。香港老年學會專責設計、推行「替假護老者」證書課程。
2024-06-02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不論是垃圾徵費措施,還是社區自發的減廢行動,只要是涉及民眾的事情,就會有爭拗和懷疑。政府宣布暫緩實施垃圾徵費後的第一周,我們邀請3個freecycle(免費贈物)行動發起人或負責人,談談這個在香港實踐了12年的概念。面對價值觀衝突,怎樣能令環保一往無前。
2024-05-20 BEAUTY & STYLE > FITNESS
【明報專訊】生物製劑並非全無副作用,也有可能增加感染風險,但風濕病科專科醫生蘇晧指出,世界各地研究或臨牀資料均顯示此風險屬合理水平,毋須過慮,「反而應注意,雖然使用生物製劑有機會減少使用類固醇,但類固醇不能突然停藥,長期服用類固醇的病人必須依照醫生指示循序漸進(突然停藥可能會因急性腎上腺機能不全而導致嚴重或致命的併發症);也不要因類固醇有副作用就害怕使用,當病情需要使用類固醇時,它是十分有效」。
2024-04-22 BEAUTY & STYLE > FITNESS
【明報專訊】食用油是人體主要脂肪來源,而油(脂肪)是重要營養素之一,跟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並列三大營養素。雖然建議攝取量應盡量低,但是不可不吃,並要注意正確選油,不同烹調方法選擇不同種類的油,才能維持身體健康。
2024-04-21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鮮少買衫的讀者,或許難理解時尚追求,但身邊總有親友會把衣櫃塞滿又要棄置,不難體會人類的衣物文化需要更環保變革。今次我們採訪會勸阻顧客買衫的二手衫社企,以及一間建立日系襯衫風格社群的樓上二手時裝店。看看舊衣服除了扔掉或回收,還可以有怎樣的轉生出路。
2024-04-14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日前有網民在社交平台發文,配圖顯示快餐店外賣的紙匙羹浸湯後扭曲變形。今個月22日開始,香港將實施《2023年產品環保責任(修訂)條例草案》(下稱走塑令),禁止本地銷售或提供多類即棄塑膠餐具和其他產品。該名網民會用到紙匙羹,正因各大餐飲店提早為走塑令做準備。這些新型即棄餐具,如何能兼顧使用和環保需要?我們找到紙餐具製造商、家居回收公司和紙品回收專家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