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5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坐落台中市草悟道上的勤美術館,經過6年的重建迎來蛻變,並終於在2024年對外開放。繼承過往美術館「無牆」的概念,勤美術館從大地掀開無縫連接草悟道的林蔭大道,也將周邊的藝術氛圍延續。它不僅是一個融合美術館、餐廳、公園和天台休憩空間的藝文空間,更是連結鄰近大型綜合發展項目和社區的一個節點。美術館請來日本建築師隈研吾重新思考一座美術館該如何成為台中鬧市的公共藝術空間,將創意設計融入城市生活。
【明報專訊】從大埔墟港鐵站到大埔藝術中心,步程接近20分鐘,但每次走這段路都絲毫不覺沉悶,沿路走在樹蔭下,經過單車徑,漫步於林村河畔,有綠意與寧靜相伴,眨眼就到達目的地,是個適合散步的地方。怎樣憑一雙腳或兩個輪子,探索大埔社區呢?香港藝術發展局主辦的「城中藝遊」今年選址大埔,找來4名與大埔有淵源的藝術家,創作4組作品,串連起大埔社區與自然生態,邀請大家跟隨藝術家目光,展開一段藝文旅程。
2025-04-23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曾患驚恐症的李珊珊去年與朋友合資開設網台「三坐山」製作節目重投工作,再次活躍幕前。她多年沒有參與公開活動,近日現身金鐘添馬公園,參觀《舞動的水滴》大型藝術展。李珊珊除穿梭巨型水滴藝術裝置間,還坐在草地,輕推身邊的水滴不倒翁,「怎樣跌都不怕,還要更用力彈起身!」她覺得「不倒翁」精神跟自己的人生軌迹不謀而合,盡現積極人生態度。
2025-04-22 SHOWBIZ > LATEST 即時娛樂
久未在活動現場公開露面的李珊珊,近日現身金鐘添馬公園,參觀慶祝東江水供港60周年的《舞動的水滴》大型藝術展。她暢談過去人生心路歷程,更以「不倒翁」自喻,展現積極人生態度。
2025-04-17 HOT PICK
將軍澳廣場與本地藝術創作團隊ALAN(Artists Who Love Animals and Nature)合作,即日至5月1日在商場中庭設置「蘇門答臘教育館」展覽,透過六大意念創新的藝術裝置:「穿越紙林」:奇花異卉目不暇給、「盔犀鳥」:因獨特外貌成捕殺目標、「森林中的人」:平等對話、「97%」:重拾與大自然之間的連結、「空寂」:靜思探索、「蘇門答臘雨林遺產圖」:雨林圖鑑,糅合多種藝術媒介(紙藝、插畫、視覺互動、AI人工智能生成技術),從不同面向呈現蘇門答臘雨林的原始生態。現場設有趣味互動遊戲,孩子可發揮創意為熱帶雨林的動物朋友添上新裝,並在大型壁畫上展出,傳遞保育信息。[詳情]
2025-04-16 HOT PICK
「西九家FUN藝術節」即日至4月27日舉行,於西九不同角落舉辦近百場合家歡藝術節目,包括不同得獎藝術家及藝術單位的互動表演、劇場體驗、戶外大型藝術裝置、免費演出及工作坊。亮點節目包括:由著名美國藝術家組合Alex Schweder和Ward Shelley創作並首次在亞洲展出的大型戶外藝術裝置「輪居」、澳洲國際知名當代雜技團Circa結合馬戲和多媒體,以奇幻迷人方式呈現法國作曲家聖桑的《動物嘉年華》、加拿大劇團CORPUS在戶外放置一顆大型透明泡泡,在裏面上演童話般的默劇表演《抱泡》等。[詳情]
2025-04-14 HOT PICK
恒基地產與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合作,將The Henderson旁邊的琳寶徑休憩花園,優化為集藝術、創新及可持續元素於一身的藝術花園,成為全亞洲首個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Zaha Hadid Architects)雕塑花園,糅合音樂與燈光編排,日夜呈現不同景象。[短片:中環The Henderson藝術花園黑夜亮燈]
2025-04-12 CULTURE & LEISURE > TRAVEL
【明報專訊】未來建築The Henderson落成後,改變了中環天際線的面貌;而往地面回望,它周遭的綠化空間亦悄悄迎來變化。位於大廈下方的小花園被打造成一個「會呼吸」的藝術公共空間,邀來英國園景師設計植物形態,栽有多種促進生態多樣的植物,還加設多件以大自然為靈感的公共藝術裝置,將本來平平無奇的小花園,搖身一變成為具藝術色彩的未來綠洲。從此附近上班族有多一個空間透透氣、放放空,逃離繁忙日常。
2025-04-11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旅途上,酒店是中途休息點,而在藝術家眼中,卻可以理解為人生尋覓過程中「從哪裏來,到哪裏去」之間的狀態。本地藝術家廖家明與林國鑫最近在Mondrian Hong Kong酒店舉行雙人展覽「失而復得」(Once Lost, Now Found),分別在酒店40樓的空中庭園與毗鄰酒店的街頭藝術空間The Corner Shop中展出作品,探討各種「尋覓」的故事。
2025-04-04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由1970、80年代的「垃圾蟲」到如今的「清潔龍阿德」與「提子」,政府的不同吉祥物卡通角色可以說「總有一隻喺左近」。細數近年推出的吉祥物,原來2020年起政府推出了逾40組、近90隻吉祥物,當中有多少名字道得出,又有多少寂寂無聞?早前觀塘翠屏河完成活化,渠務署除在明渠設人工浮島及園境平台等,亦花心思為河畔添上一抹別致的風景——擺設該署吉祥物「下水水」75種不同造型的藝術裝置。為了解市民到底有否留意到這番心思,又是否認識「下水水」與其他政府吉祥物,記者早前實地街訪,一探究竟。
【明報專訊】早在「想東想西——英文方塊字書法教室」展覽開始前,香港藝術館的玻璃外牆已貼上中國當代藝術家徐冰以「英文方塊字」呈現的「Hong Kong Museum of Art」、「Connect Art to People」。9隻形似中文的字被拍下、放至社交媒體,隨即引起網民表達對藝術美感、可讀性等看法,此般熱烈的藝術討論少見亦樂見。《英文方塊字》的誕生正是徐冰提出新的思考角度,改變固有思考方式的創作。
【明報專訊】誰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藝術家?問ChatGPT,它說「藝術是主觀的,沒有絕對答案」,但羅列出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梵高、畢加索與莫內。又問近期大熱的DeepSeek,得到答案竟完全重合。此刻,讀到這段文字的你,腦內浮現出的名字是否也相同?還是說,看着以上名字,你的腦內浮現出的是疑惑——為何沒有偉大的女藝術家?
【明報專訊】人來人往的太古廣場中庭,忽爾出現3隻比人還高的昆蟲?熟悉本地生態的人或許會認出這是長鼻蠟蟬,牠們專門偷吃荔枝與龍眼,因而有「龍眼雞」的別稱。自稱「怪物」、喜歡以怪獸為創作主題的蘇黎世藝術家Monster Chetwynd,將太古廣場變成生態園地,創作出公共藝術裝置Lanternfly Ballet,3件長鼻蠟蟬裝置既是靜態雕塑,又是現場表演一部分,邀請觀眾以奇趣、驚喜的目光,探索作品。
2025-03-28 CULTURE & LEISURE > TRAVEL
【明報專訊】「為什麼香港又叫九龍?」3年前,啟德體育園高級總監藍列群遇到中國雕塑家任哲的提問,不知如何回答是好。由此啟發體育園委約任哲做一件既代表九龍啟德,又含中華文化元素的作品,3年後任哲交出藝術裝置《龍之九子》,現放置於主場館外中央廣場。另外還有10多組公共藝術裝置或壁畫遍佈園區,當中不乏年輕藝術家的參與,為他們提供展示創意的平台。若大家今天去觀看七欖球賽,可走遍體育園角落,尋找藝術品的蹤影,之後亦可到附近社區繼續發掘有趣的歷史。
2025-03-08 CULTURE & LEISURE > TRAVEL
【明報專訊】除了魚木花海,大角嘴還有其他打卡位。奧海城2期靠北的露天廣場(NAMCO遊樂場對出位置)於今年初增添一組藝術裝置——高5米、名為《「轉角:」城市生活所》的展亭,屬於「『轉角:』公共及社區藝術項目」的一部分,由4名本地年輕建築師組成的團隊設計,恍如船體的外觀,概念來自大角嘴的造船修船歷史。
2025-02-28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巨型黃鴨2023年訪港,掀起熱潮,2013年在台灣以高雄為起點,亦曾經帶起全台「追鴨熱」。這隻由荷蘭藝術家霍夫曼(Florentijn Hofman)設計的鴨,不僅以浴缸玩具的可愛造型喚起無數人的童年回憶,亦成為了公共藝術裝置的經典案例。相隔逾10年,黃鴨於去年「攜眷」回到高雄,但隨着展期告終,這兩隻巨型黃色小鴨的命運也引發了關注——它們除了化作廢棄物,還是否可能有新的生命?
2025-02-14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說起設計,不少人以美學角度切入,但論好的設計,還要兼顧實用和可行程度,背後總少不了人文關懷。HKDI與廣東美術館合辦「有溫度的存在:廣州設計三年展——香港特展」,將2024年廣州三年展重新策展,集合17個內地和香港的設計單位,帶來涵蓋建築、時裝、家具、海報設計等共22件作品。作品包括為斜槓青年打造的共享空間「紫泥十二門無界社區」,探索瓦通紙板作為環保物料的藝術裝置,展現中國文化傳統的藝術絲巾等。當中由首名登上巴黎時裝周的中國設計師馬可創作的《無用之土地》,運用從工業廢棄回收的紡織品、手織棉麻面料、塑膠、金屬等物料製成衣服,放在泥土上,向自然、農民和土地獻上敬意。
2025-02-07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3月尾舉行的Art Basel Hong Kong是城中藝壇年度盛事,半島酒店集團剛公布與倫敦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V&A)結成藝術伙伴,合作策劃一系列當代藝術裝置。首個展覽會在今年Art Basel Hong Kong期間於香港半島酒店亮相。雙方的首個創作由V&A博物館亞洲部策展人李曉欣策劃,到時酒店大堂將會展出全新裝置,另外兩件全新委約創作亦會同時登場,以嶄新角度呈現香港半島酒店富歷史價值的外牆和古典室內裝潢。酒店將稍後公布詳情,大家可密切留意。
2025-01-31 CULTURE & LEISURE > TRAVEL
【明報專訊】我們能夠用耳朵去「看見」什麼嗎?這不是詞語錯配的玩意,而是談論聲音藝術的可能。日本聲音藝術家evala專注研究立體聲、環繞聲及22.2多聲道技術等,以See by Your Ears為創作概念,通過不同聲音裝置設計,創作獨特的聲學空間,以聽覺體驗喚起人們潛藏的想像力。evala說:「我認為藝術的本質,就是你經歷了一些事情後,改變了感知的方式,你的價值觀也隨之變化,由身體作為起點去改變看待世界的方式。我正是想透過聲音藝術來探索這種新的感知體驗。」大家若來到東京,不妨嘗試用耳朵「觀賞」evala的作品。
2025-01-28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今個農曆新年,位於南區的港鐵商場THE SOUTHSIDE聯乘港島南學校,包括新會商會陳白沙紀念中學及香港加拿大國際學校,以逾200個回收鋁罐打造新春大型藝術裝置「甜蜜『鋁』途」,祝願大家過一個開心又充滿愛心的新年。另商場各層均放置不同動作的熊貓裝置,以及一些關於熊貓小百科的展板。如你是熊貓fans,更不能錯過「抱抱熊貓見面會」,跟巨型熊貓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