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梁厚鍵半生勞碌為事業打拼,臨近退休之齡,卻發現身患癌症,唯有提早離場。
離開不一定傷感,走前一步,世界不再只有辦公室的四面牆,天空海闊任鳥飛。梁厚鍵選擇抬頭望向廣闊天空,欣賞雀鳥自由展翅,更利用自己多年的專業電子工程知識發明觀鳥儀器,讓更多人享受觀鳥的樂趣。
梁厚鍵1974年從香港理工學院畢業,之後投身電訊業,加入跨國公司打拼事業;他笑言從前的生活是:「有上班,沒下班,回家也要覆電郵,有時半夜也要與不同時區工作的同事聯絡,誇張點說好像24小時都在工作。」忙碌的工作,令他的身體響起警號,58歲時患上癌症,上半場被迫提早完場。
他的上半場,離不開瞬息萬變的電子世界,來到下半場,依然圍着電子儀器四處走,唯一不同的是,他終於有時間和空間發展自己感興趣的電子領域,實現多年來的發明小夢想。
2012年,他在鄰居介紹下加入香港觀鳥會紅耳鵯俱樂部,並成為導賞員。起初純為打發時間,但他在實習過程中,卻發現原來大家一直使用的觀鳥器材──單筒望遠鏡,在觀鳥時出現不同的限制,因而引發他設計實時觀鳥儀器,讓觀鳥者能享受更大樂趣。
單筒鏡對焦難 限制多多
2014年在香港濕地公園鳥屋當實習導賞員時,梁厚鍵發現公園內提供的單筒鏡問題多多,例如單筒鏡設在固定位置,不能移動,而且每次只限一人使用,導賞員未能實時為旅客導賞。加上對使用者的身高有限制,例如小朋友需要家長抱起才可使用得到,而輪椅人士亦難以賞鳥,令他覺得觀鳥活動並不能全民同樂。他又認為欣賞雀鳥須抓緊時機,不是人人一下子就懂得使用單筒鏡對焦,即使對焦成功,雀鳥也許早已飛走,特別是長者與小朋友,大多因不懂對焦,而錯失賞鳥的好時機。梁厚鍵覺得有迫切需要為長者設計一套合適儀器,推廣觀鳥活動,不單是賞鳥,也希望大家從觀鳥之中,學懂保育知識,得到心靈上的安靜。
大屏幕導賞 長者易投入
梁厚鍵說:「這套儀器內,有些新技術是從網上自學的,特別是連接環,是從YouTube自學3D打印技術,不但學懂新技術,更能用較擅長的領域,去推動觀鳥,服務更多有需要的人,覺得好開心。」他口中所講的「連接環」,就是一個綠色塑料環,緊緊纏着單筒鏡,可連接其他儀器;另外他把木板循環再用,切割成其智能手機的形狀,在木板釘上小孔,用作固定電話與連接「連接環」,而「連接環」則連接單筒鏡內的景物。最後智能手機的屏幕就能放大單筒鏡內的景物。後來他覺得智能手機的屏幕始終有限,遂利用Screen Mirroring連接智能手機影像,投射在更大的屏幕上。這樣便可解決身高限制與單筒鏡難以對焦的問題;而利用大屏幕投射影像,更讓本來獨樂樂的觀鳥活動變成眾樂樂,而導賞員更可作出實時導賞。
整套儀器誕生後,便在觀鳥會不同的服務活動中使用,只要有梁厚鍵,這套觀鳥儀器便會出現。後來紅耳鵯俱樂部主席丘漢光,鼓勵梁厚鍵參加理工大學活齡學院及尊賢會舉辦的「Passion Award反斗奇兵」比賽,而他就憑着這套觀鳥器材──「觀鳥聽鳥樂逍遙」,在比賽內贏得1萬元獎金。由於俱樂部分為6個導賞小組,他便利用這筆獎金多製作出5套儀器,方便其他老友記去觀鳥。
記者參與了由觀鳥會與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於香港公園合辦的觀鳥團,當日康文署提供了兩支單筒鏡給團隊,但一行十多人,只有兩支單筒鏡確實不夠用,而記者嘗試使用單筒鏡時,單是對焦已花上幾分鐘,當清楚對焦時,雀鳥已飛走了;同行的團友則要調節合適的角度,尋找雀鳥位置。這時,梁厚鍵從背包拿出一套儀器,讓團友們都能輕鬆觀鳥,而且導賞的義工們,更能在大屏幕中作出實時導賞,好像拉近了雀鳥與自己的距離。
當日為實習導賞員之一的王志慧說:「我剛完成導賞培訓,正跟從組長實習,這套儀器很輕巧,早前我們與嗇色園主辦可健耆英地區中心長者合作,帶一群長者觀鳥,當他們看大屏幕觀鳥時,立即嘩嘩聲,而我可以指着屏幕向長者實時講解,非常方便。」
研發聽鳥器 視障者同享樂趣
另外,來自澳洲的團友Simon與Ruby,均表示觀鳥過程很有趣,在大屏幕觀鳥,就能與同伴分享所見所聞,加上年紀大有點「老花」,影像放大,看起來更清楚方便。
贏得獎金後,發明夢依然繼續,梁厚鍵現時仍在發明不同儀器,希望讓更多人體驗觀鳥之樂,如:收雀鳥聲的錄音器,讓視障人士可聽雀,而導賞員則在一旁描述,打破更多觀鳥限制。除了觀鳥,他的生活可算是多采多姿,逢周三早上帶觀鳥團,下午到歷史博物館參與文物復修的義工服務,星期日整天會到濕地公園導賞。而每星期又要為榕光社駕駛義診車與配藥,每月一次幫忙香港輪椅輔助隊收輪椅,也會定期幫助香港盲人輔導會在香港各地收手杖,其餘時間則醉心研究發明。
「做義工,可幫人又可令人快樂,只要別人快樂,也是我的一種動力。再者,退休生活相對地比工作時悠閒得多,可以做到好多年輕時有興趣但時間不容許做的事,如文物復修,接觸文物令我了解到當時的生活面貌,現時義工活動充實生活,又不會太忙,這樣才不會老人癡呆,哈哈!」
都說活得充實就是快樂人生的最基本元素,看梁厚鍵,你還不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