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為應付短暫的學位需求,本港在過去幾年,曾經同時出現過5間俗稱「短命學校」的限時小學,其中3間已於今年7月完成9年歷史任務,功成身退。雖然3間學校只是「曇花一現」,卻贏盡口碑,其中最反傳統、勇於引入當時仍未流行的LBD(Learning by Doing,從做中學)教育模式的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第二小學(下稱堅二),更是3校之中曝光率最高的。身為堅二創校也是未代校長的蕭婷,今個學年轉到屹立於大埔區逾半個世紀的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下稱埔小)當校長,除秉承該校重視「幸福教育」的特色,也會把她在LBD的成功經驗,帶到埔小。
文︰沈雅詩
在教育界,總會有些校長,每當說起他/她的名字,就會立時叫人聯想起某種教育模式,在記者心目中,「蕭婷」就等同「LBD」!第一次認識蕭婷、第一次接觸LBD,正是9年前在堅二,學生在下午課節「開心時段」捲起衣袖剪裁皮革、做木工的場面,仍歷歷在目。當年她大膽破格的舉動,如今已成為教育局《小學教育課程指引》(2024)內提倡的其中一種學與教策略。
聽到記者形容她為LBD的象徵人物,蕭婷先哈哈大笑,之後才回復正經地說︰「我相信現在推動LBD,會比起9年前容易,也覺得是很合適的時機將其引入埔小。因為『從做中學』不單已經寫在教育局的課程指引之內,事實上,亦是教育界的一個趨勢,而且勢在必行。我們都明白,要讓孩子行得更遠、更優秀,最重要的,不是學術上的高分數,而是擁有軟技能、共通能力,這些都是需要透過另類的學習經歷,才可取得。」
創意活動 培育共通能力
蕭婷續稱,她很感恩,埔小前任校長榮休前,創設了一個很有利的時間表,就是下午課節不上傳統學科,以致她上任後,能更有空間去開展創意教育活動。今個學年,埔小逢周一下午,各級都有LBD課堂,讓學生在「邊做邊學」的過程中,提升創新思維及解難能力;逢周二下午,各級則有視藝課堂,其中在小一和小五兩個級別,校方更找來伙伴機構合作,注入更多創意藝術元素,並將傳統視藝科慣常由學生獨自完成作品的形式,改為小組協作完成,藉此培育他們的創意、溝通、協作、解難等共通能力;逢周四下午,小一及小二的孩子,會有Language Arts,透過各種藝術表演,例如話劇、唱歌等,幫助小朋友輕鬆學好英語及普通話,而當天小三至小六的學生,則參與STEAM課堂,強化他們在科學、科技及數學等學習領域的知識和技能,為未來做好準備;逢周五下午,全校學生會有靈命培育活動,通過成長課及分享《聖經》故事,促進他們的身心靈健康。
各位心水清的讀者,可能奇怪為何上文沒有提及周三下午的教育活動。沒錯,因為逢星期三,埔小學生只需上課半天,午膳後便可放學了!蕭婷說,有這個安排,是全面回應教育局《4Rs精神健康約章》(下稱《約章》),「我們希望盡力為學生提供多些放鬆減壓的機會,加強他們與父母之間的聯繫,提升幸福感」。
利用社區資源 探知自然
新冠疫情爆發後,「幸福教育」成為埔小的核心關注事項,蕭婷接棒後,不單延續前任校長的信念,還進一步優化。她認為幸福感不應只停留在校園,更應該輸送到社區每個角落。那麼,可以借助什麼運輸工具呢?向來鬼主意多多的蕭婷,有天靈機一動,既然大埔有聞名的香港鐵路博物館,於是便借用教育局「有機結合」、「自然連繫」的概念,在學校創設「埔小幸福號BP Star 8405列車」,矢志把學生由「廣福站」帶往「幸福站」!
為了令旅程更愉快和充實,兼任「列車經理」的她,鼓勵一眾「乘客」沿途在「服務中學習」,為身邊有需要的人表達關愛;並善用「列車」上的不同物資和工具,從「創造中學習」,發揮無窮創意;另外,「乘客」也可隨時在座椅下,拿取讀物,在「閱讀中學習」之餘,也能潤澤心靈;當然,「埔小幸福號BP Star 8405」亦有別於一般列車,「乘客」毋須時時刻刻坐定定,反之,可透過「遊戲中學習」,寓玩於學。
不過,說到「有機結合」、「自然連繫」,又豈止「埔小幸福號BP Star 8405列車」呢?埔小本學年起,將充分利用大埔的社區資源,豐富學生全方位學習經歷,促進全人發展。蕭婷透露,該校今年新建成的「自然探知館」,就是希望能變成鄰近鳳園蝴蝶保育區的一個分支,冀可吸引一些蝴蝶前來棲息,「如果成功的話,『自然探知館』除供本校生使用,亦會開放給區內幼稚園生參觀,讓小朋友觀蝶之餘,更藉以建立正確的環境保育觀念」。此外,大埔區亦有完善的單車徑網絡,因此,蕭婷會把騎單車納入埔小體育科的其中一個學習單元,「我們的夢想,是有天能與埔小的同學們騎着單車,沿途欣賞吐露港的美景!」
■INFO
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
類別:資助男女小學
宗教︰基督教
校網︰84
地址︰大埔廣福邨
電話︰2656 3933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