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7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白蓮會》首兩季均叫好叫座,並為HBO帶來金球及艾美等獎項,而且發展出一套模式:以白蓮會度假酒店為背景,命案成為劇情懸念,從中窺見階級與人性的多樣與複雜,同時留下人物與線索給續集。首季故事發生在夏威夷,一開始就告訴觀衆有命案發生,再倒敘發生過程;第2季移師西西里島,在首季扮演富婆Tanya的珍妮花古烈治(Jennifer Coolidge)成為第2季命案的死者;第3季改到泰國取景,而且角色更多,韓國女團Blackpink成員Lisa參演,更成為熱話,初次拍戲的她表現不錯,但戲分有限。第3季開首也跟首季類近,度假酒店爆發連環槍聲,屍體出現,然後才倒敘到一周之前解釋來龍去脈。香港時間今早第8集大結局會在HBO、Max上架,到底誰開槍誰喪命將會揭盅。
2025-03-09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一年內,香港發生兩宗嚴重棚架倒塌工業意外。去年啟德私人住宅澐璟地盤塌棚2死3傷,今年初啟德新急症醫院地盤再塌棚致11傷。工業傷亡權益會(工權會)提出竹棚安全隱憂,呼籲發展商及業主循序漸進,以金屬棚架取代竹棚,減低風險。同時,香港竹棚業持續發展關注組(關注組)反對工權會的說法,指不應該一刀切取代竹棚,也應該顧及數千竹棚工人生計。大概沒有人會反對竹棚是傳統技藝,但既然事故頻生,我們該如何審視此種建築工序,是否應該取其代之?記者採訪工權會總幹事蕭倩文,關注組成員及港九搭棚同敬工會理事長何炳德,發現兩方的立場並非絕對,更隔空尋得部分共識。
2025-02-21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早前收到公司公告,因為保安理由,提醒大家不要在公司電腦或電話上安裝DeepSeek或TikTok等中國程式。有些人最愛說不要時時講政治,但事實是政治就是生活。
2025-02-10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渣打香港馬拉松2025昨日舉行,吸引大批藝人參賽,包括69歲周潤發、唐詩詠、連詩雅、林淑敏、許家傑、C AllStar成員梁釗峰及陳健安、林子善、陳山聰和梁諾妍等,還有參加Netflix真人騷《體能之巔:百人大挑戰2》的韓星李載允專誠來港挑戰半馬,跑完開心跟偶像周潤發合照。挑戰半馬的周潤發以2小時24分完成,賽前賽後都被不少跑手包圍「集郵」,更被封「全場最喜歡的跑手」。他稱天公作美跑得舒服,會食碗仔翅慰勞自己,希望到80歲仍保持此狀態參賽。
2025-02-04 FAMILY > PARENT-CHILD
【明報專訊】農曆新年,最開心的,莫過於小朋友,既有新衣穿,又有糖果吃,最重要的,是有𢭃不完的利市!利市除了滿載長輩的愛和祝福,也是孩子學習理財的好工具。親子理財專家建議,當子女年屆7、8歲,爸媽便應該主動把利市錢交還他們,通過約法三章,幫助小朋友學習管理財富,建立終身受用的正確金錢觀。
2025-01-26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本來準備好要寫一個最不幸的古仔,但當我重聽訪問錄音時,才赫然發現這也是一個最好笑的訪問。由於笑聲不絕,以致我要不停「倒帶」,反覆細聽那些被笑聲覆蓋了的內容。如果說,一齣笑片的骨幹通常來自一個悲劇的情節,那就讓Colby帶大家來回地獄又返人間一次,春天分手秋天會習慣。時間先回撥至他18歲那一年,即是我們的2017年。
2025-01-24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農曆乙巳蛇年將至,各大商場、超市又染上一片紅。揮春、利市俯拾皆是,百家姓、祝福語等傳統設計持續熱賣,去年廣受喜愛的Chiikawa更是率先跑出全城缺貨。但萬紫千紅間似乎較難尋見金蛇獻瑞,由西方伊甸園惡蛇到東方的蛇吞象,在圖像與「意頭」上不易拿揑。歸根究柢,利市的意義是什麼,設計時又牽涉什麼?本報邀請多位本地設計師及學者,剖析利市封設計的二三事。
2025-01-21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金像影帝占美霍士(Jamie Foxx)前年4月在美國亞特蘭大拍攝新片《間諜夫妻再出山》(Back in Action)期間,因腦中風入院治療,休養數月後復工,以為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間》片剛於1月17日在影視串流平台Netflix上架,爛番茄網站綜合55篇影評文章,此片得分只有不及格的24%,實在令人失望。
2025-01-17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挪威聖誕新年期間(挪威語稱為Romjul)總是特別靜,因為普遍節目是與家人團聚,躲在室內整日吃喝玩樂,當中不乏慵懶地在客廳內看盡所有新舊電視節目。入鄉隨俗,新年流流我就留在家中看電視,尤其是奧斯陸年初即受到大雪洗禮,加上流感高峰,最好還是留在家中看電視。
2025-01-07 FAMILY > PARENT-CHILD
【明報專訊】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兒童,語言、社交溝通及認知能力較弱,情緒行為亦易受影響。他們普遍也有不同程度的體能發展遲緩情况,接受訓練時,往往難以配合。事實上,只要用心去了解每個孩子,就能明白他們的內心世界和學習模式,用合適的方法,讓他們發揮潛能。
2024-12-29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自「逆權」系列起(即2013年的《逆權大狀》,以及2017年的《逆權司機》和《1987:逆權公民》),韓國近年製作不少以自國重大歷史事件為題材的政治電影。去年公映、以全斗煥策劃「雙十二政變」為題材的《12.12:首爾之春》即為近年代表作。剛於第45屆青龍電影獎贏得「年度最高票房獎」、「最佳電影」等獎項,電影的成功,某程度反映韓國觀眾不忘歷史教訓,對軍事獨裁的警惕。奈何命運難料,總統尹錫悅在本月初祭出「親北韓勢力」干預國政的旗號,宣布緊急戒嚴(12.03,22:28),震動全球。其後國會緊急召集議員,三小時內通過要求解除戒嚴的決議案(12.04,01:01),最後尹氏據國會決議宣布解除戒嚴(12.04,04:27)。
2024-12-10 FAMILY > PARENT-CHILD
【明報專訊】筆者是一名駐校社工,曾聽過家長說:「我唔買手機畀個仔用係有原因嘅,我寧願個仔呢世憎我,都唔想畀手機搞到佢DSE考得差。」
2024-12-02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周殷廷(YT)及其組合JFYT首次打入商台叱咤頒獎禮「我最喜愛的男歌手」及「我最喜愛的組合」5強,JFYT成員陳鈺麟(床哥)直播拉票,將MIRROR成員呂爵安(Edan)與林明禎遊台灣夜市一事擺上枱「抽水」,惹姜濤出頭鬧「冇品」成熱話,隨着床哥與Edan就事件溝通,之後和姜濤互相道歉,平息事件。床哥昨日與YouTube頻道JFFT成員到科學園出席「跑步祭」活動,表示以後開玩笑要睇對象,這段期間拍片會收斂,等去完頒獎禮再說,屆時打算主動向兩當事人握手,看看有沒有機會變成老友。
2024-12-01 SHOWBIZ > LATEST 即時娛樂
YouTube頻道JFFT成員陳鈺麟(床哥)因為以呂爵安(Edan)與林明禎夜遊台灣夜市一事作題材拍片「抽水」,被姜濤出頭鬧「冇品」,搞到是非纏身,隨與Edan就事件溝通,以及和姜濤互相道歉,事件似乎平息。
2024-11-28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周殷廷(YT)及其組合JFYT首次打入商台叱咤頒獎禮「我最喜愛的男歌手」及「我最喜愛的組合」5強,JFYT成員陳鈺麟(床哥)近日在社交平台直播為組合及YT拉票,將MIRROR成員呂爵安(Edan)與林明禎遊台灣夜市一事擺上枱,又呼籲爵屎(Edan粉絲暱稱)投票給他們。床哥言論惹起爵屎及鏡粉(MIRROR粉絲暱稱)不滿,姜濤公開留言斥床哥「冇品」。Edan與姜濤昨日出席活動回應,前者相信床哥沒有惡意,認為最重要互相尊重,強調自己100%投入工作。姜濤承認「無品」言論有少少衝動,覺得同行要將心比己,身為公眾人物每句話都要思考過,不是一句講笑就可以無事。
2024-11-24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日本國民詩人谷川俊太郎於2024年11月13日晚上10時5分,在他家附近的東京杉並區荻窪病院,平靜地走完了他92年11個月的人生旅程。
【明報專訊】今日下午,或許正是你讀到這篇報道的時候,聖母聖衣堂正在舉辦《破‧地獄》電影欣賞活動,場場放映均爆滿。基督宗教教堂放映道教主題電影,做法破格——教徒不是應該避免接觸「拜偶像」嗎?教堂主任司鐸、天主教香港教區神父羅國輝卻說「完全沒有問題」,他會跟400多個信眾或公眾人士,在這裏破除心中「地獄」,沒任何避忌。
2024-11-21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蒙嘉慧、陳海寧(Dee姐)和吳保錡主持的ViuTV旅遊節目《呢度住吓 嗰度住吓》播映到尾聲,開播至今話題不絕,觀眾對鄭伊健太太,51歲蒙嘉慧「復出」幕前特別感興趣,其暴脹身形和外貌成熱話。蒙嘉慧未有介意被指身材走樣,還說:「就當我接了角色,演一個肥了30磅,30年後的蒙嘉慧。」有人指蒙嘉慧在節目中現老態,但年逾半百的她表現自在,贏得不少網民力撐,喜歡她不造作、沒「膠面」或濃妝,一臉幸福太太模樣。
2024-11-05 FAMILY > PARENT-CHILD
【明報專訊】子女在成長過程中,特別渴望得到父母的支持和肯定。最近一項調查顯示,小學生最想聽到的話往往是那些充滿支持和鼓勵的語句。筆者最近帶兒子去兒童遊樂場玩樂時,眼見一名爸爸氣冲冲地對兒子破口大罵,更說了幾次「到底要我講幾多次?」以及問兒子「喊完未?」其兒子不僅淚流滿面,更低頭逃避旁人的目光,原本快樂的遊戲時間,最後卻以不快樂的形式作結。而調查顯示子女最反感的,就是父母使用「命令式」語言。爸爸如何避免這種溝通誤區,並促進更好的父子關係呢?以下3點溫馨提示,希望幫助爸爸更好地與子女溝通。
2024-10-18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最近嘗試重投社交網絡,不時在Threads流連。看到的內容不是音樂就是剛移民到英國不久的香港人的碎碎念,窺看他們的英國新生活,蠻有趣,亦讓我想起自己最初移居歐洲的狀况。不過,他們提到的最多是食物,甚少提及文化或電視劇。也難怪,英國電視黃金期已過,BBC及Channel 4都受到外圍經濟影響,愈來愈保守,不敢開發新節目。尤其後者,千禧年代前Channel 4是電視上的創新分子,不時有既破格又受歡迎的大作。這數年就只能靠食老本,靠用巨額買下的The Great British Bake Off來搶觀眾及廣告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