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3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我是羅偉祥,我是一個幸運的人。」在自傳《阿祥奇遇記》中,羅偉祥(祥仔)這樣寫道。「幸運」的他,因出生時缺氧一分鐘,終身都在輪椅上度過。幼時住在沒有電梯的大廈,每日肚皮貼地,與老鼠為伴;從特殊學校畢業後進入社會,想找工作卻因身體障礙四處碰壁;2022年,在長期臥病帶來的抑鬱與傷痛中離世。
2024-06-07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忘記他/等於忘掉了一切」林夕和黃偉文統攝廣東歌壇以前,說黃霑坐擁半壁江山也不為過,試想一下,若從歷史抹去「黃霑」這個名字,廣東歌還是否廣東歌?流行文化近年被納入官方論述,首屆流行文化節去年開幕,今年為紀念黃霑逝世20年亦有相關展覽。官方未動,民間先行,本地深度遊企業「活現香港」和流行文化學者吳俊雄早於2015年帶團遊歷黃霑成長的深水埗,細說霑叔還是霑仔時。將近10年過去,「黃霑團」仍可有幾番新?他的故事為何仍然重要?
2024-06-02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近日香港新聞博覽館舉辦「緬懷新聞攝影泰斗陳橋先生 鏡頭下香港歷史點滴」專題展覽,紀念首代華人攝影記者陳橋,後輩稱之「橋叔」。橋叔屢獲殊榮,包括6次世界新聞圖片榮譽獎,和英女王榮譽獎章。橋叔今年4月6日在加拿大溫哥華辭世,享年96歲。他走過近一個世紀的歲月,旁人不太可能完整說出他的故事。記者分別訪問幾名曾短暫與橋叔共事的人,他們都異口同聲道出橋叔謙遜又不甘平凡一面,較少人留意的是,不論橋叔拿着相機跑什麼場合,他腳上依舊穿着一雙皮鞋。
2024-05-12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若非社工行內人,很少把工種細分:總之做社福工作的某些人,就是社工。冼昭行是「社區發展」社工,他和團隊一同發展過深水埗、薄扶林、長洲和中西等區。近來被納入《施政報告》的「社區客廳」,以及關注清潔工的「勞動友善社區」和「倒垃圾學堂」計劃,他都有份促成。趁他到海外深造前,記者找到這個隱身在計劃後的資深社工,談談被稱作「夕陽行業」廿多年、仍存在的社工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