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5 CULTURE & LEISURE > TRAVEL
【明報專訊】旅行,可以有很多理由;以一個展覽為開端,連飛台日兩地,親眼細賞建築大師的傑作,似是瘋狂又帶點浪漫。
2025-02-23 SHOWBIZ > LATEST 即時娛樂
李龍基(基哥)昨天(22日)現身新城廣播,接受薛家燕、范振鋒、思敏《開心大派對》節目訪問,宣傳2月25日於文化中心舉行的《李龍基笑看人生演唱會2025》,透露到時演唱經典金曲外,亦會唱大家從未聽過的,但就表示不是唱時下歌手的歌曲,覺得好難記,更大讚家燕姐好勁,懂唱懂跳《APT.》,並請家燕姐教他跳《APT.》。
2025-02-07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紅磚白牆的藝穗會,建築立面寫着「Art + People = Fringe Club」。如今佇立於中環雲咸街與雪廠街交界的會址,有五湖四海遊客慕名打卡;而在40年前會址首次向公眾開放時,現場「People」是一群香港非主流藝術先行者,包括藝穗會創辦人謝俊興(Benny Chia)。不久前出版回憶錄Life on the Fringe:The Almost Naked Memoir的Benny告訴記者,藝術發展沒有方程式,本港藝術最精彩的時期,有如「無人打理的後花園」,資源匱乏,卻在夾縫茁長,生機盎然。
2025-01-28 CULTURE & LEISURE > TRAVEL
【明報專訊】大家即使未去過大埔林村,都一定聽過許願樹。據說林村的客家鄉民早有在農曆新年期間拜許願樹的習俗,會將寫有個人資料及願望的寶牒拋上樹,若能掛上枝頭便象徵可願望成真。林村有三代許願樹,第一代的大樟樹及第二代的洋紫荊均被香火燒毁,第三代的榕樹則在2005年2月發生樹幹斷裂掉下意外。為安全及保護樹木起見,村民在2010年以高25呎的仿真許願樹代替,供市民拋寶牒祈福,並在翌年首辦「香港許願節」,至今已發展成一項香港盛事活動。今年香港許願節將在大年初一至正月十五(1月29日至2月12日)期間舉行,活動除傳統拋寶牒,還有祈福蓮花燈、萬家點燈賀添丁、夜市及花車巡遊等。●
2025-01-14 CULTURE & LEISURE > TRAVEL
【明報專訊】位於沙頭角地區翠綠山谷的谷埔,假日有不少行山客經過,在榕樹下歎客家菜,與蘆葦田打卡,在堤壩欣賞沙頭角海,短暫停留後便離開;這條有逾300年歷史的客家村,特色遠不止於此。近年村民與保育團體積極活化與保育谷埔,向遊人展現豐富多彩的客家文化。從今個周末起,連續兩個周六日,谷埔將會打開大門,屆時大家將可走入近百年歷史的客家大宅,觀賞消失近30年的谷埔麒麟巡遊,在鄉郊小徑欣賞發光藝術裝置,還有各式工作坊、表演等。曾一度隱沒於歷史洪流的村落,正慢慢重拾人氣。
2025-01-07 FAMILY > PARENT-CHILD
【明報專訊】認識老公之後,元旦拍拖必定會登高行山(早年都有寫過元旦登高篇);生了弟弟之後,這兩年改為跑沙灘、接觸大自然,就好像2024年全家選擇了人流稀少的聖士提反灣,兒子發現一隻充滿韌力的螃蟹,細佬形容為堅強的伯伯。
2024-12-06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油尖旺既是18區中面積最小,也是全港最熱鬧的區域之一。當中旺角、尖沙嘴都是潮流購物的寶地,但夾在中間的油麻地卻有點老派「香港魂」,街上處處充滿老香港味道。這些老香港地標無聲地滲透在人們的日常之中,常常為人所忽略卻仍然神奇地屹立不倒。現正舉行的「油麻地毛展」,以6個油麻地地標為靈感製作6件羊毛氈,當中包括廟街牌坊、果欄、天后廟等,以針氈工藝敘述老香港之美,宣揚香港設計文化。
【明報專訊】羊毛氈分為針氈與濕氈,是次展覽作品皆為羊毛針氈,是種利用特殊戳針的手工藝創作。藝術家鄒漫盈解釋,羊毛表面結構像魚鱗般層層疊,能透過壓力與摩擦,將它們放在一起彎曲成不同形狀。只需利用一種帶有點點細粒、長兩厘米的幼針,不斷在100%的羊毛之間穿越,增加它們的壓力與摩擦力(簡稱「氈化」),便能把羊毛創造出任何想要的形狀(平面立體皆可)。羊毛針氈分別有氈化、組合、上色、上線、混毛、植毛共6種基本技巧,記者嘗試氈化,毛茸茸的質感非常舒服,用針來回穿插羊毛與泡沫塑料針墊時的「戳戳」聲異常減壓,看着羊毛漸漸彎曲成形亦有種莫名奇妙的滿足感,推薦壓力大的香港人試玩。有興趣者可在展覽現場預約羊毛氈體驗工作坊。
2024-11-24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深水埗」和「花草樹木」是兩個好難連起的詞。說起深水埗,區外人會來這裏選購電子產品,近年大南街供人看展或買書,印象是區內有很多劏房(簡樸房)戶;左望右望,不夠細心的眼睛看不見草木在哪兒。樹藝師兼長春社總監蘇國賢,邀請沒有樹藝背景的兩個寫作者,寫此地人和植物的故事。前記者、雜誌編輯吳芷寧決定從地產舖門前的盆栽講起。
【明報專訊】鄉郊村民拜土地公,祈求保佑全家出入平安,無災無憂。粉嶺南圍有個土地公神壇,神壇後面有棵大榕樹,樹大有枯枝,禿枝漸漸生不出嫩芽,枯枝更幾度墜落恐生災。經市民投訴後,地政總署早前派員考察,左鋸鋸右鋸鋸,無補於事,認為樹木仍有潛在風險,上周四(21日)正式派人移除。自2021年起監測上述大榕樹情况的康文署前高級康樂助理員、退休樹藝師袁達成感慨,榕樹之死與蛾害有莫大關係,背後更涉及連串樹木管理問題。發展局曾表示榕樹與蛾蟲並存是正常現象,蛾蟲啃食樹葉,樹葉減少,外觀變差,但不會對樹木整體健康和結構狀况造成嚴重影響。上述榕樹恐成反面教材。
【明報專訊】《破‧地獄》仍然是熱話。有人看完感念寡言的亡父,有人議論故事情節對宗教描寫失實,電影亦挑起了記者姚超雯的好奇心,於是相約研究道教科儀30年、因緣際遇下轉信道教的黎志添教授做訪問,讓看戲後對有關殯葬儀式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增補認識。
2024-10-22 CULTURE & LEISURE > TRAVEL
【明報專訊】廣州市,這座有千年歷史的名城,靜待旅人探索她的故事。根據《希爾頓集團2025年趨勢報告》顯示,全球有25%的旅行者喜歡探索當地文化。相距高鐵廣州南站約40分鐘車程,位於廣州名山越秀山之下,背靠「羊城八景之一」越秀公園的越秀賓館,正是探索廣州文化的理想起點。越秀賓館,既承載了無數老廣州的記憶,也是陪伴年輕一代長大的重要地方。這座建於1960年的建築,與廣州市地標「五羊雕像」同齡,曾接待過許多國家領導人和社會名流。與之相伴的那棵樹齡超過260年的古榕樹,更是越秀賓館的標誌。
2024-10-11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建築雖是死物,卻承載着活生生的歷史,透過歲月痕迹「說」故事。
2024-08-18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學習像石一般堅硬/生活是連綿的敲鑿/太多阻擋 太多粉碎/而我總是一塊不稱職的石/有時想軟化/有時奢想飛翔」——詩人也斯於〈中午在鰂魚涌〉寫他散步,觀看日常街景排遣工作壓抑。香港經歷社會運動和新冠疫情等事件後,步入離散時代,不少人斬斷扎在香港多年的根,移居海外。在他們離開前有深入了解過香港嗎?「soften and soar 」4名本地藝術工作者Syche、Rachel、Van和John設計了兩條官涌散步路線,以聲音導航,引領散步者追尋官涌散落在佐敦的碎片。
2024-07-21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由印度導演拍攝的紀錄片《臨夜月蛾啟示錄》近日上映,記錄了科學家與他的原住民助手在東喜馬拉雅山研究飛蛾的過程,反思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香港也有記蛾者,退休樹藝師袁達成每日游走港九新界,觀察朱紅毛斑蛾蠶食榕樹的情况,並寫成「榕情日誌」。氣溫上升使這種食葉害蟲的發育周期縮短,牠們繁殖得更快,擴散更廣,袁發現最近九龍區的榕樹蟲害更見嚴重,九龍公園內《古樹名木冊》的榕樹也受到影響。
【明報專訊】周五報館有人大喊「Windows死了」,猶幸遺禍全球的「蟲」害在香港未算嚴重,除致機場航班與秩序混亂,未聞商店銀行有大影響,但足以向世人示範,在科網時代裏撐起地球人日常生活的一張網,這麼結實,那麼脆弱,不過是更新系統的一個小缺陷,已足牽一髮即動全身,網上有網民驚呼:儼然遲來了廿幾年的Y2K。
2024-07-06 HOT PICK
「100%多啦A夢&FRIENDS」隨意門在香港,於7月9日至8月8日穿梭全港10個景點,帶來10道逾2米高、1:1原大尺寸的法寶「隨意門」,10個展示地點包括:香港藝術館、山頂凌霄閣、觀塘海濱公園、中環閣麟街(近荷里活道)、中環碼頭、中環遮打花園、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秘密花園)、 廟街(榕樹頭)、灣仔「水上運動及康樂主題區」 ,以及元創方PMQ, 各個地點的「隨意門」各有特色,門內更有專門為各景點而創作的插畫,向大眾介紹香港獨特的文化魅力,發掘城中各式各樣的景點。
2024-06-23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六月是倫敦建築節(London Festival of Architecture,LFA),這是全球最大的年度建築節之一。今年倫敦建築節一連30天舉辦了超過300個活動,包括建築展覽、講座、工作坊、公共藝術裝置和各類討論會等,而我最喜歡就是徒步導覽(walking tours)。今年LFA舉辦了接近50個徒步導覽,路線遍佈倫敦各個地區,涵蓋了超過50個區域,當中包括倫敦市中心和周邊的社區,每場導覽都會專注不同的建築主題和歷史背景。我也藉此機會嘗試多走訪不同社區,想進一步了解倫敦不同地區的文化和歷史,最有趣的莫過於發現倫敦市內原來有一個羅馬浴場遺址。每當提起羅馬浴場大家只會想起巴斯(Roman Baths in Bath),沒料到在倫敦郊區奧平頓(Orpington)亦有一個。
2024-04-28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今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由梁朝偉憑《金手指》勝出,頒獎時機巧遇《佳寧神話——陳松青的造神毀神》出版,由醉心研究香港家族和大亨的中大學者鄭宏泰與太太李潔萍,為電影補回複雜但重要的神話拼圖。鄭宏泰是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副所長(執行)。自2002年港大社會系博士畢業後,前前後後寫了超過38本書,又編輯了15本書。這些書目主題統一,不是家族就是大亨——何東、利希慎、何福堂、永安、渣甸、太古、沙遜等都在他的筆下。只是,這些研究對象都是達官或貴人,為什麼新書會寫以股票、地產弄虛炒作聞名的陳松青(由梁朝偉飾演的程一言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