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3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廿一世紀過了四分之一,生於1990年代末的「Gen Z」小朋友,逐個變成青年人。自小有智能電話作伴的他們,對影像一點都不陌生。在香港的30個Gen Z年輕人,參加了「青少年影像共學計劃2024」,不是學拍片做導演,而是學寫影評和做電影節策展。幾個影像教育工作者想帶給青年人什麼?青年人眼中的影像,又是什麼回事?
2025-02-16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著名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日前預告,受自身癌症病情影響,由他建立的財經數據庫網頁Webb-site.com將有序結束。他在聲明中提及,花費逾1000萬元營運數據庫,亦發現靠義工運作並不可行,故只餘下停運的出路。除了Webb-site,香港不少有心人按各自興趣,構建非牟利、無資助的民間資料庫,為求珍貴數據得以公開。Webb-site面對的困境是否常見?為資料庫出心出力,所為何事?
2024-12-08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上回寫到《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提及要重塑公共圖書館及文化設施的功能和設計,然後呢?原來是要推廣及加強閱讀氣氛,推介優秀作品和鼓勵寫作,並支持出版業界的工作。但藍圖沒列出具體方案,也來不及問上周被免職的文化體育及旅遊局長楊潤雄,只好先參考孕育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韓江的韓國,還有同為繁體中文書刊市場的台灣怎麼做,看看本地書籍出版業有何出路。
2024-11-10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鮮浪潮」不獲藝術發展局資助,「影意志」於香港解散了,《港區國安法》生效後香港藝文圈不無關於政治形勢變化影響創作土壤的討論。風頭火勢下,9月底「ifva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節」宣布暫時停辦,即使主辦方電郵通知「尊貴朋友」時,優雅修辭「take a brief hiatus(暫停一會兒)」,亦難免令人聯想決定與ifva近年經歷的電檢事件有關。「Hiatus」是個多義詞,醫學上指「裂口」。坊間對ifva暫別的理解亦有多個難填補的裂口:有猜測遭政治壓力,有人說新任高層經營不善,也有指資源緊絀;主辦方則稱活動形式需要革新,然而說法未獲多少人信服。記者找到參賽者、前員工、評審,查核官方年報後提問,嘗試從模糊輪廓中找出中軸。
2024-09-29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今年上半年,香港平均每日有9280名在囚人士,是2000年以來新高。同時,本港零售氣氛黯淡,旺區也現不少吉舖;有網民戲謔月前在赤柱開業的「探監用品」店「喻記士多」,是當區多間地舖結業後,由治及興的新氣象,或可藉探監需求賺一桶金。但原來士多掌櫃不是精明生意人,只希望薄利多銷幫到人。近日懲教署推出網上平台,讓人為在囚親友直接訂購用品。看着店舖內掛着近50款探監用品的商品牆,兩個掌櫃有點迷惘——探監經濟或將式微,他們的生意需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