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8 CULTURE & LEISURE > TRAVEL
【明報專訊】「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大乘佛教經典《金剛經》中所言,認為眼見耳聞皆是虛妄的表象,只有洞穿表象,方可尋見真知。人們常說的「見山非山」,想來也有相似的道理。
2024-10-27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我第一次見到聶華苓的時候,她已經92歲了。2017年秋天,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International Writing Program,簡稱IWP)舉行50周年慶祝活動,一直嚮往IWP的我有幸獲邀到愛荷華城採訪。飛機沒有延誤,但我還是來得太晚,聶老師在我出生以前已經從國際寫作計劃總監一職退休,來到2017年,她亦不再經常參加公開活動。不過,她仍是廣受尊敬的IWP共同創辦人、「世界文學組織之母」,無論她是否在場,IWP活動主持人的致謝辭都總會提到「Hualing」這個名字。專程來參加慶祝活動的華語作家,包括1967年參與第一屆駐留的台灣詩人瘂弦,還有香港作家董啟章、潘耀明,內地小說家畢飛宇、李笛安等。他們在愛荷華的那幾天,除了參與慶祝活動,亦會跟聶老師及親友一起到Paul Engle墓前致意、到聶老師的家「安寓」聚會聊天、外出觀光等。同樣長着華人面孔的我,因着記者的身分獲許混在其中一同參與,尋找機會訪問聶老師。
2024-10-20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詩人瘂弦離世翌日,我趕到學校圖書館借他的詩論集《記哈客詩想》,途中一直擔心被誰搶先借走。然而我多慮了,連代表作《瘂弦詩集》也靜立在書架上。我先是安心,卻又有點難過——莫非年輕讀者都對他不好奇了?他那些迷人的句法,只能輾轉從流行曲〈老派約會之必要〉的歌名中再生嗎?我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