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7 BEAUTY & STYLE > FITNESS
【明報專訊】復活節假期將至,許多人計劃外出旅行,無論是前往日本享受櫻花盛宴,到台灣品嘗夜市美食,或在泰國沙灘上度假,帶備「平安藥包」就能讓旅程更加安心。
2025-03-24 BEAUTY & STYLE > FITNESS
【明報專訊】諾如病毒近期爆發,日本、新加坡、台灣等地病例攀升,本港亦傳出參與內地交流團的學生陸續出現急性腸胃炎病徵。
【明報專訊】陳先生常覺得肚脹脹,看醫生後接受電腦掃描,發現胃部有一個8厘米腫瘤,而且擴散至肝臟,經過胃鏡抽取組織,證實患上胃腸道基質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 。
2025-03-24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腹痛困擾許多女性,背後可能隱藏着多種婦科問題,而情緒壓力更是加劇疼痛的隱形推手。
2025-03-09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密探霹靂火》金像影帝真赫曼與太太Betsy Arakawa上月26日被發現倒斃新墨西哥州聖達菲寓所,享年95及65歲;警方昨日召開記者會公布兩人的死因及推斷死亡時間,稱Betsy感染漢坦病毒肺症候群,先於上月11日離世,患有晚期認知障礙症的真赫曼,根據其心臟起搏器紀錄,約於一周後因心臟病逝世,至於警方到場後發現跟Betsy一起在浴室的愛犬Zinna,則需要驗屍確認死因。
2025-03-08 SHOWBIZ > LATEST 即時娛樂
《密探霹靂火》金像影帝真赫曼(Gene Hackman)上月26日與太太Betsy Arakawa被發現陳屍位於新墨西哥州聖達菲住所的不同地點,分別享年95及65歲。香港時間今日清晨,當地警方公布兩人驗屍報告。據美媒報道,Betsy因罕見的漢坦病毒肺症候群逝世,警方根據她於2月11日曾發出電子郵件計算,估計她當天或之後先走一步;真赫曼患有晚期認知障礙的阿茲海默症,有可能不知道妻子已逝世,根據其心臟起搏器在2月18日有不尋常紀錄,估計他當天因心臟病離世。
2025-02-24 BEAUTY & STYLE > FITNESS
【明報專訊】不少朋友試過太多胃氣引起不適。其實腸胃內的氣體主要有兩個來源:分別是我們進食時吞入的空氣,以及食物在腸胃內消化發酵時產生的氣體。所以,有小量胃氣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如果胃氣太多引致影響日常生活,甚至出現公眾場合打嗝的尷尬場面,就需要及早正視。
2025-01-27 BEAUTY & STYLE > FITNESS
【明報專訊】一代名將拿破崙出生於1769年,其軍事成就和政治手腕名留青史,兩年前一套講述他征戰的電影,再次勾起我對拿破崙生平的興趣!拿破崙擅長炮戰,每場戰爭他都胸有成竹,計劃周詳,但長久勝利亦令他心雄,結果第一次戰敗於俄羅斯的焦土策略上,而東山再起不到100日便再次敗在滑鐵盧戰役。兩次戰敗結果只令拿破崙流放孤島,而沒有被送上斷頭台,足以證明他在那個時代的影響力!
2024-11-18 BEAUTY & STYLE > FITNESS
【明報專訊】看待大便出血的態度,可以很兩極化——有些人一見便血就焦慮萬分,擔心患上重病;但也有些人對長期大便有血視若無睹,或輕描淡寫地認為只是小問題。
2024-11-18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孩子發高燒同時抽搐,可能由以下幾個較常見原因引起:
2024-08-19 BEAUTY & STYLE > FITNESS
【明報專訊】有一名病人,每年夏天總有3、4天頭痛發作,特別在外出玩水上活動之後,經過暴曬、喝水不足後便容易發作。
2024-07-29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入夏以來,高溫持續不減,暑熱潮濕難耐,市民大多喜歡長時間待在冷氣十足的房中納涼避暑。過長時間處於這樣的環境,常常會感到疲倦乏力、精神不振、身體沉重、四肢無力、頭痛頭暈、眩暈、惡心、嘔吐、胃脘不適、腹脹、腹滿、腹痛、腹瀉、濕疹瘙癢、煩躁易怒等諸多不適,且伴有打噴嚏、流鼻水、鼻塞、全身痠痛、喉嚨痛、咳嗽、畏寒、發燒等外感症狀,這便是由於暑濕內傷,並因空調所致外感風寒引起的胃腸感冒。
2024-06-03 BEAUTY & STYLE > FITNESS
【明報專訊】50歲的陳女士,自從30歲生過兩個孩子後,再沒有接受婦科檢查。最近她發覺月經量變多,而且睡覺時感覺有一個球狀物體在下腹凸起來,擔心得了癌症,因此預約婦科醫生檢查。醫生發現,原來一切都是子宮肌瘤引起。究竟子宮肌瘤是什麼呢?
2024-05-26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我這樣決定是否很差?令父母早點離世,我是不是好曳?再直接一點說的話,我是否一個衰女兒?」面對醫護人員是否搶救的詢問,當事人難免痛苦糾結。黎小姐先後兩次面對雙親病危,一次是代父親作出不搶救決定,另一次則順應母親意願不做急救,她仍記得二人因病辭世時的樣子:爸爸很辛苦,媽媽很祥和。政府就預設醫療指示訂立一個法律框架,究竟有何重要?可以減輕家人的掙扎和痛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