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8 BEAUTY & STYLE > FITNESS
【明報專訊】Fix You、Yellow、Viva la Vida……英國樂隊Coldplay的歌曲有如心靈雞湯撫慰人心。主音Chris Martin早前隨隊來港開演唱會後,拍片透露自己受抑鬱症困擾,並分享一些有助管理情緒的方法,如自由書寫12分鐘再將紙張燒掉、超覺靜坐等,希望幫助到面臨同一處境的人。
2025-03-20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歌手兼臨牀心理學家廖嘉敏(Ashia)去年展開「自我關懷三部曲」計劃,繼首支《私人風呂》帶出「善待自己」信息,近日推出第二部曲《給世上不可或缺的人》,延續她對自我關懷的探討,透過旋律和MV傳遞「Common Humanity」(共同人性),喚醒大眾對自身價值的覺醒,並在彼此的連結中找到力量。
2025-02-24 BEAUTY & STYLE > FITNESS
【明報專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在2019年全球近9.7億人患有精神障礙,佔全球人口13%,約2.8億人患有抑鬱症。香港人口約735萬,按全球數字推算,估計香港約有91萬人患有精神障礙。到了2030年,抑鬱症將成為全球最主要「殘疾調整生命年數」疾病。
2025-02-18 FAMILY > PARENT-CHILD
【明報專訊】聽到「親子靜觀」這個名詞,你會想起什麼?腦海浮現怎樣的畫面?
2025-02-17 BEAUTY & STYLE > FITNESS
【明報專訊】ADHD屬精神科範疇的疾病,但亦緊扣心理學層面,精神科醫生與臨牀心理學家在治理ADHD患者上,可說是合作無間。臨牀心理學家朱嘉麗表示,以往在醫院管理局工作,處理ADHD患者,精神科醫生負責診症及開藥,心理學家則協助診斷及訓練患者。
2025-02-04 FAMILY > PARENT-CHILD
【明報專訊】或許不少爸媽,也常對幼兒的情緒起伏感到困惑,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舉辦講座,教家長們如何化解親子溝通難題。在講座中,臨牀心理學家和社工會分享幼兒腦部發展與情緒的關係,並提供協助孩子調節情緒、說出內心感受的貼士,幫助家庭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2025-01-24 FAMILY > PARENT-CHILD
鑑於學童自殺及年輕化的趨勢上升,「匡喬心迎情緒健康中心.匡喬心迎兒童發展評估中心」將於農曆新年後的2月至3月,舉辦一連五場「全港免費校園好精神講座」,由精神科專科醫生、註冊臨牀心理學家,以及「校長爸爸」梁紀昌及校長惲福龍主講,預計約有1330名教職員及社工參與。匡喬心迎希望透過是次活動,提升教育界對學生身心健康的認識,並探討如何為學童建立正向價值,共同守護學童的心理健康。
2025-01-06 BEAUTY & STYLE > FITNESS
【明報專訊】年末歲晚,是旅遊和消費的高峰期。由雙11、Black Friday,到聖誕、元旦及農曆新年,「低至半價」、「最後一天」、「期間限定」……商家炮製出一個又一個宣傳主題和優惠活動,爭相吸引消費者的目光和錢包。
【明報專訊】商家的行銷策略,其實都是指向令消費者合理化自己的消費行為,臨牀心理學家吳雁詞解釋,「商家的目的就是讓消費者告訴自己現在買就是『抵』、機會難得,減低了內心的判斷力,減少矛盾及思考,將一切合理化」。那麼,我們要如何對抗商家的誘惑呢 ?
2024-12-31 FAMILY > PARENT-CHILD
【明報專訊】即將告別2024年了,大家準備好迎接2025年了嗎?新年新氣象,也是家長引導孩子制訂奮鬥目標的大好時機,但如何令小朋友有動力並持之以恆地實踐,箇中卻大有學問。爸媽們,不妨聽聽專家教路,看看可怎樣助子女一臂之力,落實新年大計!
【明報專訊】這一年好像過得特別快,轉眼又到了2024年的最後一天。不論今年過得是好是壞,明天踏入2025年,象徵一切都重新開始了!小時候,長輩都會鼓勵我在新年訂立目標,推動自己努力向前,但現在回想起來,其實從來沒有人告訴過我,應該如何把它們實踐出來,怪不得「我的目標」十居其九都是「爛尾」收場。如此年復年,設定目標也變成只是行禮如儀,恍如新年習俗一樣。
2024-12-24 FAMILY > PARENT-CHILD
【明報專訊】「我好憎你呀!」父母其中一件最心痛的事,莫過於子女討厭自己。有家長在輔導室表示,子女到了青少年時期對自己的態度突然改變,愈來愈多負面情緒,對父母不瞅不睬及經常發脾氣。家長感到以往溝通的方式已失效,想關心也無從入手,彼此之間不知何故築起了無形的隔膜。
2024-12-23 BEAUTY & STYLE > FITNESS
【明報專訊】聖誕、元旦、農曆新年,節慶假期接踵而至,亦是年末歲晚趕工趕貨的時間。繁忙工作已令人焦頭爛額,還要計劃親友聚會、買禮送禮,滿足身邊人的期望……是否有點喘不過氣?又或是,濃濃聖誕氣氛,勾起了與前任的幸福回憶,為免觸景生情,每每看見節日裝飾就掉頭走,只想獨自待在家中。「聖誕節壓力」一詞,來自德文Weihnachtsstress,泛指聖誕節期間因各類原因而產生的壓力。佳節當前,是否感到壓力重重?專家處方「壓力疫苗」,讓你安度佳節!
【明報專訊】聖誕元旦狂歡後回歸日常,卻遲遲不能收拾心情,無法恢復精力?可能是假後綜合徵(post-holiday syndrome)。
2024-12-09 BEAUTY & STYLE > FITNESS
【明報專訊】香港出生率偏低,有議員倡議貼BB相吸引生兒育女,這招「賣萌」鼓勵生育,原來有一定根據。研究發現嬰兒的可愛特徵如圓臉、大眼睛,會讓人愉悅,甚至激發照顧行為。然而,即使家居和辦公室貼滿BB相,都未必影響生育決定,還有多種因素左右大局。
【明報專訊】不少長者抱孫心切,向年輕一輩明示暗示催生,有時卻成為衝突的導火線。中大醫院名譽臨牀心理學家張詠晶表示,長輩急於表達抱孫的願望,可能讓對方感到壓力。她分享一個案,媳婦與老爺奶奶同住,因奶奶詢問「昨天是不是行房」而非常尷尬;該夫婦後來搬出,壓力減小後成功懷孕。
2024-11-19 FAMILY > PARENT-CHILD
【明報專訊】與很多其他情緒一樣,害怕和焦慮是與生俱來的。兒童成長過程中會面對和經歷不同的恐懼和焦慮,它們亦會隨着年紀增長而自然減少和消失。然而,部分兒童的恐懼和焦慮會過度或不合理,並且持續出現一段長時間,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他們可能患上焦慮症。
2024-10-30 SHOWBIZ > LATEST 即時娛樂
憑《紅雪》拿下第14屆洛杉磯日本電影節最優秀作品獎的45歲女導演甲斐沙耶,新作《徒花ーADABANA》由《大叔的愛2》井浦新及《彼女》水原希子主演,入選第37屆東京國際電影節婦女賦權單元,昨日在東京接受本報專訪。
2024-10-28 BEAUTY & STYLE > FITNESS
【明報專訊】今年8月,大熊貓盈盈誕下一雙兒女,牠們成為首對港產大熊貓寶寶;加上是龍鳳胎,尤其難能可貴。可是,由於熊貓寶寶出生後十分羸弱,新手媽媽也似乎有點不知所措,所以需要動物護理人員全天候悉心照料。事隔3個月,熊貓寶寶愈見壯健,早已離開保溫箱了。
2024-10-15 FAMILY > PARENT-CHILD
【明報專訊】秋意漸起,孩子們的新學年已經揭幕。孩子一生會經歷大約15至20次這樣的新學年。有沒有想過,其實,我們任何時候都可以重新開始,我們有無限的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