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1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人口老化已成為廣泛關注議題。智障人士院舍同樣面臨老化挑戰,智障人士對預設照顧計劃的需求日益增加,專為他們而設的長者及晚期照顧服務需求也愈發迫切。
2024-09-09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死亡經常被社會認為是忌諱的話題,但近年人們對於死亡和安寧照顧的態度似乎有所轉變。「賽馬會安寧頌」計劃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團隊於本年初公布「香港安寧照顧服務社區調查2023」,透過全港隨機抽樣電話調查,訪問了1506名18歲或以上香港市民。一般人以為討論死亡是禁忌,但八成受訪者願意參與是項與死亡有關的調查,而且超過七成半受訪者在參與過程中,談論到生死與安寧照顧時都感到自在,沒有特別不適感覺;被問到如果家人選擇在家中離世時,八成以上受訪者表示不介意,並會繼續居住。由此可見,談論死亡、安寧照顧並不是忌諱,更可成為家中閒談的話題。
2024-05-26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我這樣決定是否很差?令父母早點離世,我是不是好曳?再直接一點說的話,我是否一個衰女兒?」面對醫護人員是否搶救的詢問,當事人難免痛苦糾結。黎小姐先後兩次面對雙親病危,一次是代父親作出不搶救決定,另一次則順應母親意願不做急救,她仍記得二人因病辭世時的樣子:爸爸很辛苦,媽媽很祥和。政府就預設醫療指示訂立一個法律框架,究竟有何重要?可以減輕家人的掙扎和痛苦嗎?
2024-05-19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家人中風,心跳停止,做唔做心肺復蘇好?佢咁辛苦……」什麼時候是末期病人的生死時刻,沒有人能說得準,但理性地想,如果治療只為勉強維持生命,病人可能比死更難受。政府現就病人或任何人簽立接受特定維生治療與否的預設醫療指示(Advance Medical Directives,又稱AMD)立法,容讓當刻到臨時,家屬毋須代作醫療決定。前食物及衞生局2019年曾就晚期照顧作公眾諮詢,並於2020年發表報告,建議政府在居處離世和預設醫療指示兩方面立法。政府去年展開這兩方面的立法和修例刊憲工作,可預計執行時會遇到不少誤解與操作困難,下文分兩部分討論。
2024-04-07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過去兩周,九龍塘筆架山道一宗年老照顧者謀殺及企圖自殺案,引發大眾「有錢人也有照顧壓力」的迷思,並關注照顧者的需要。適逢復活節和清明節,傳統意義上,我們會在清明節祭拜先人,對於先人,我們要緬懷;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逝去的人不會復活,便該好好對待在生者,不留遺憾。對瀕死病人來說,有時他們需要的不是治療,而是能在關懷中安詳離世,寧養服務正為他們及其照顧者提供護理和情緒支援。安老服務和善終服務為人熟知,寧養服務的名字相較陌生,香港寧養社會工作者學會創會會長吳宇峰說,寧養服務亦可稱為善終服務,「主要專注臨終關懷服務,例如被醫生診斷只餘下3個月至半年壽命的(晚期病人)」,通常這些病人到臨終階段不再接受入侵性治療,例如維生治療中的心肺復蘇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