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4 CULTURE & LEISURE > TRAVEL
【明報專訊】很多人以為行山必須高高在上,才能俯瞰壯麗景觀,但在香港島這片小天地,城市與自然就像混合體,即使只是在鬧市登上一座小山,依然可擁抱不俗的景觀。今次〈由我帶路〉就帶大家由繁華的灣仔石水渠街出發,經灣仔峽走向經常被人忽略的班納山。雖然班納山僅214米高,但開揚的地勢能讓行山人士一覽香港仔水塘的粼粼波光及黃竹坑的喧鬧城景,感受這座城市獨特一面。
2025-02-23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洛杉磯的災難級野火起於2025年1月7日,直到月底下了一場雨才告一段落,燒掉土地220平方公里,面積等於大嶼山加香港島,焚毁房屋和建構物萬多棟,包含直接損失、人命傷亡、醫療費用、工商停頓等在內的綜合經濟損失,估計高達2500億至2750億美元(註1),即2萬多億港元,相當於香港政府每年經營開支3倍多,超過了2005年美國Katrina颶風(1700億美元)(註2)和最近2024年Helene颶風(2250億至2500億美元,註1),成為美國有史以來損失最慘重的「天災」。
2025-01-19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城市住得久了,假日到離島走走,感受一下小島風情。長洲可謂香港人最熟悉的島嶼,疫情期間無法外遊,有人戲言在長洲的人比旺角還多。不過除了耳熟能詳的景點與手信,長洲還有些什麼?新書《聽說長洲》輯錄25位長洲人的故事,從他們的個人經歷,可窺探長洲的生活方式與歷史文化。在城市長大的你或會發現,這些故事不全然陌生。長洲與香港歷史時而錯開,時而交纏,使這小島恍如香港的縮影。
2025-01-10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你還記得上次查看紙本地圖是什麼時候嗎?身處「一機在手任我行」的電子地圖時代,紙本地圖已被逐漸遺忘,「10後」的小孩可能甚至沒見過它們。然而紙本地圖卻是無聲的寶藏,是前人以一筆一墨,細緻地繪製而成。即使畫的是同一個地方,不同的地圖也能呈現不同年代的歷史資訊與設計美學。本地攝影及打印工作室artellex與香港地圖收藏家胡兆昌合作舉辦的「Lost & Collected—香港地圖.舊物」展覽,展出50多張1950至90年代的香港地圖收藏,呈現香港過去60多年的變遷與地圖設計的美學創意。
2024-12-29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訪問當天是一個陽光充沛的冬天假日,文海林約我在一個面朝馬灣海峽的咖啡店,靠坐在一塊落地玻璃旁,講述那些她反覆往海邊走的故事,偶爾有一隻昆蟲嗡嗡地來旁聽,冒失地撞上透明玻璃,飛走,然後又折返。如是者,我們的訪問裏就有了嗡嗡聲的自然插曲。
2024-07-07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一場疫症怎樣影響一座城市?今年出版的Form follows fever一書,首次詳盡記錄殖民地香港自1841年英軍登陸,至1849年開埠初期的動盪歲月,當中主軸是1843年爆發的疫症「香港熱」(Hong Kong Fever,及後被認為是瘧疾)。撰書的建築歷史學家 Christopher Cowell(Chris)發現,人們對於突如其來的惡疾源頭,有着各種揣測,到底源於水、植被、風化的石頭,還是空氣不流通?他們對疫症的信念,影響日後興建建築物的地點與方式。疫症有如從天而降的無形之手,塑造初生的香港,斷定往後近200年的城市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