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9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雖然已經過了逾周,不少人仍在消化方大同的死訊。愈來愈多本非歌迷或粉絲,因聽說死訊而開始接觸和認識他,邊讀不同的悼念文字邊跟着歌單聽歌,再而感到惋惜和心痛。趙雲流了很多眼淚。她一開始是忠粉,繼而淡出,近日一再重新發現。潘拔筆下,方大同更是奇葩一般的存在——「他為我們唱出的,不也是魔法般的音樂嗎?」想起早前在一場文學講座裏黃碧雲談創作,談得真誠也很袒露,其中一處她說到創作的熱情,她相信「熱情去到最後會變成意志,一種喺退卻同前進之間循環嘅力量」。讀着聽着,就是無法不受方大同對音樂與生命的熱情和意志打動。
2025-02-23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編按:2025年2月6日,香港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田家炳中華文化中心及創意藝術學系合辦「一部作品是由無數失敗煉成的」講座,作家黃碧雲受邀與師生分享過往創作的歷程,並由該校創意寫作與電影藝術榮譽文學士課程主任羅展鳳主持講座,與黃碧雲對談。)
2024-11-15 CULTURE & LEISURE > TRAVEL
【明報專訊】香港是間大型精神病院嗎?「同意,絕對同意。」藝術家楊秀卓不假思索答道。最新個展「病有我」髹黑展覽空間牆壁,扭曲的人形和文字現於牆上,整體燈光昏暗,恍似走進一個人壓抑的思緒。全球戰爭衝突不休不止,各地光怪陸離的社會現象屢見不鮮。楊秀卓閱報得知,2012年世界衛生組織已推算精神病會在2030年躋身引致殘疾的疾病首位,難道屆時沒有精神病才是不正常?
2024-10-06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網上常常流傳名人金句圖,好像名人照片加上一句警世名言便有着無比說服力——華文作家之中最常被人亂套金句的很可能是魯迅、楊絳和張愛玲;西方世界亦流傳一句「生活是B(生)和D(死)之間的C(選擇)」(Life is C between B and D.),互聯網說它可能是由莎士比亞,或是沙特——或是某位有「沙」字的人所說。或許愛情以外,死亡也是文學作品和金句最常用的概念吧:它作為世上生靈必然面對的東西,其神秘和不可抗力的特色使人神往,更是很多人生命的轉捩點,以及需要修煉的課題。
2024-06-23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從小愛寫日記的盧妤,在2019年出版了她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蓉蓉》。而這本書在今年榮獲台灣彩虹平權大平台主辦的第二屆Q POWER Awards中首次設立的「Q Literature文字創作獎」。主辦單位對《蓉蓉》的評語是這樣的:「一部誠實而動人的小說,以成熟的語言打開女同志文學新局面,陳述的故事真實動人,也直視身體以及慾望,作品兼顧個人情感與議題性,令讀者在各種認同、身分、國際文化的邊界流動,呼應了酷兒的精神。」與此同時,她的第二本書《接木法》,亦在5月以長篇小說的姿態,印刷面世。盧妤在訪問時坦言,女同、離散的故事將會是她一直書寫的母題。
2024-04-21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法國作家穆杭(Paul Morand)曾對比長篇小說與短篇小說在創作手法上的差別,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