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機艙內數百人擠在一起數小時,是傳染病的溫牀。遇上旁邊乘客咳嗽大作,如何自保?
曾祈殷便有妙法應對,「我的手提行李中,一定有四五個口罩,一包含酒精的消毒濕紙巾。由於職業病使然,我的防護意識很高。曾有一次乘直航機至英國開會,右邊座位的外國人不絕地咳,又不停擤鼻涕。我也懶理他的白眼,自己立即戴上口罩,以免病倒無法開會」。
酒精濕紙巾消毒餐桌
之後,曾醫生悄悄離座,向空姐遞上口罩,「請她轉交那位咳嗽乘客,若他不願意戴上,則麻煩空姐幫我調位。飛沫可傳染各種疾病,若前兩排、後兩排的乘客,咳嗽或流鼻水,便應戴口罩自保」。酒精濕紙巾,則用作消毒機上物品、小餐桌,「飛機空間狹小,人流眾多,始終較易傳播病菌」。
曾祈殷還說,身邊乘客又咳又打噴嚏,前後左右的人都不宜在座位進食,「食少一餐,或走到廚房站着吃」。
不少人好奇,醫生去旅行,到底帶備什麼藥物?「我是緊張大師,無論短途、長途,也一定帶上兩大包藥物。我本身有哮喘,容易眼乾,便帶有哮喘藥、眼藥水,阿仔皮膚敏感,則帶備止癢膏藥。當然,少不了針對各種傳染病,例如斑疹傷寒、瘧疾的抗生素,還有一般的喉嚨發炎、傷風感冒藥。」
一般市民,可否按曾醫生的「百寶袋」照單執藥?「萬萬不可,抗生素服用不當,可引起嚴重,甚至致命的過敏反應,必須經醫生處方。外遊不幸染病,應立即到當地較有質素的醫院、診所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