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搖擺舞在香港非新鮮事,早在2006年已有團體舉辦舞會、開班,推廣搖擺舞。Hong Kong Swings創辦人之一唐嘉儀(Karen),在英國倫敦讀書時已開始接觸搖擺舞,回流香港後想延續興趣,卻找不到跳舞的地方。2006年,她與其他愛好者一同創立本地的搖擺舞組織,將搖擺舞的種子從外國帶來香港。他們初時在藝穗會外派傳單,向途人介紹搖擺舞,招募一起跳舞的朋友、學生;18年過去,慢慢凝聚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愛好者,即使經歷場地搬遷和疫情,至今每星期仍有40至80人一起跳舞。
Hong Kong Swings從藝穗會起步,後來在怡和大廈地庫的意大利餐廳Grappa's Cellar舉辦免費搖擺舞課程和舞會;隨着餐廳於2019年結業,他們重返藝穗會的表演場地「奶庫」。但因成本上漲,舞會不再免費入場,每名參加者需付100元入場費,她指費用全數撥予場地租借,多年來她和團隊都是義務推廣,只因太愛搖擺舞,「我想將這件事盡可能維持在可負擔的水平,讓大家可以容易地接觸到音樂、舞蹈,或者只是來與其他人聚會也不成問題」。
每月邀爵士樂隊現場演奏
每逢星期三,是Hong Kong Swings的搖擺舞之夜。3小時的活動,先是近45分鐘的新手體驗班,之後是搖擺舞舞會;每月還會邀請爵士樂隊,現場演奏爵士樂曲,就像回到上世紀爵士樂與搖擺舞的流金歲月。或許因為舞會地點位處中環,搞手們又以說英語為主,這裏的參加者多是外國人。有些在舞池跳舞,有些聆聽爵士樂曲,有些則與身邊人熟絡地聊天,舞會的核心是連結不同人,大家都以各自舒服的方式享受這社交場合。
雖然來跳舞的人10多年間來來去去,但都有不少熟識臉孔固定出現,漸成朋友。Karen說,18年來在這裏見證不少老朋友走過人生不同階段,有人在舞會遇上另一半,最終走入婚姻;有人成家後不再跳舞,卻在某天與家人再現舞池,重拾興趣。記者採訪那天,還有移居美國多年的舞者趁留港期間特意來舞會,與老朋友重溫舊日時光。而Karen也在這段時間成為媽媽,卻沒因此而放下搖擺舞,每星期仍維持跳舞的習慣,盡情享受me time,「當我跳舞時,會將電話放下兩三小時,拋開腦海中所有想法,只專注在當下與舞伴的溝通與音樂」。她偶爾還會帶小朋友來跳舞,將快樂傳承給下一代。●
Hong Kong Swings
facebook:Hong Kong Sw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