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寸土寸金,雖然不乏藝術愛好者,但若要成為藝術收藏家,不僅要有財力,更要有放置收藏品的空間,尤其對於年輕一代來說,並非人人都負擔得起。不過,有一類藝術品,收藏門檻相對較低,尺寸細小而成品精美,容易收藏,價錢從數百元到數萬元不等,那便是藏書票。
書本擁有者藏書標誌
藏書票文化起源於15世紀歐洲,為黏貼於書籍封面內頁的小型版畫,作為獨特的藏書標誌,用來識別書本擁有者,類似於中國的藏書印,體現出古人對書籍的珍重。藏書票上必會印有「Ex Libris」,即拉丁文「此書為某某人珍藏」之意,可作個人收藏,也可以是商用,例如學術機構的圖書館或書商。後來藏書票逐漸變得大眾化和國際化,亦成為獨立於版畫的藝術品,更在18世紀,以日本為始傳到亞洲。如今國際藏書票聯盟(FISAE)更會每兩年在世界不同地方舉辦會議,讓各地收藏家匯聚一堂,交流與交換藏書票。
藏書票種類豐富,一般由票主直接向藝術家訂製,因此書票上的畫作頗為個人化,反映出收藏者的性格和品味,同時承載藝術家特色和年代風格。雖然這是冷門學問,但香港亦有一班藏書票愛好者。著名藝術家余元康於1989年創辦香港藏書票協會,自1980年代以來與同為畫家的太太熊美儀(Clara)和一眾好友,默默推廣和保育藏書票文化,使其在本地生根發芽。協會也是國際藏書票聯盟成員之一。
與藏書票結緣於日本
Clara與丈夫余元康同樣鍾情大自然題材,年輕時經常到世界各地創作和辦展。多年前,余元康在日本展示版畫作品時,獲得一名日本收藏家青睞,這名收藏家希望向他訂購一套藏書票,因而機緣巧合下認識藏書票。「當年我們並不知道什麼是藏書票,書局裏也只有一兩本梅創基先生著作的相關書籍,在大概了解藏書票文化後,我們便為日本那名收藏家製作藏書票,之後又有機會認識吾八書房。」吾八書房是東京一家從事版畫書籍與藏書票發行的出版社,會將藏書票包裝成精美組合。隨後,以水彩畫出身的Clara亦開始創作藏書票。
Clara的藏書票一般以銅版製作,風格與她的水彩畫相似,畫風柔和,善於運用線條和鮮艷色彩。余元康則常用鋅版,風格滑稽有趣且多變,充滿傳統圖案。Clara笑言自己是怕麻煩的人,因此喜歡用相對簡約的線條,但不難看出構圖仍充滿心思。她尤其喜歡四格藏書票,因為可以敘述更完整的故事。其中,以女性為主題的《姿》系列,是從自己在歐洲生活得到啟發,透過觀察當地人慵懶休閒的狀態,以藏書票捕捉那些漫不經心又性感的姿勢體態。Clara曾為中央圖書館製作藏書票,也為自己保留了幾張作紀念,她拿出其中一張,笑道:「你看,這幅畫裏的『港』字是錯別字,我把『巳』寫反了,因為雕刻時需要將畫面反過來,但畫的時間太久,把自己都搞糊塗了!」
起稿製版印版 工序繁複
別看藏書票尺寸不大(一般來說是3×5吋,也有較大如A6、A5尺寸),背後的製作其實並不容易,而且非常有學問。起稿、製版、印版等工序繁複,至少幾十個步驟,需具備工匠精神。以印版為例,香港只有一年春夏兩季、較為濕潤的時候,才適合印刷。書票上也都會有藝術家簽名、創作年份和版畫技巧等資訊。
藏書票主要以凹版、凸版和平版三大印版技巧為主,由銅版、木版、石版、絲網或彩色套印等印製而成。不同面料印版印製的作品,藝術效果亦會不一樣,例如石版作品帶有國畫效果,畫面柔和度較高;而銅版則可以達到更立體的畫面感。版畫光是上色/套色便要花許多工夫,「上色時需要確保顏色均勻,必須準確。50張銅版畫,若每一版都要有顏色,就需要上色50次」。被問到製作時遇過哪些困難,Clara想了想:「試過鬥雞眼囉!有時候盯着這麼小的版畫看幾個小時,真的會變鬥雞眼。我妹妹也試過花好幾個小時趴在桌頭上握着針筆,連手也變得僵硬,打不開呢!」
閉關創作 DIY工具
說到另一名香港創作藏書票的佼佼者,當然不得不提Clara的妹妹熊愛儀(Malou)。談及Malou,Clara難掩興奮,自豪地說:「大家都說,如果沒有收藏過熊愛儀的作品,就不算是藏書票收藏家!Malou還很年輕時便已獲得很高的榮譽。」
熊愛儀是本地數一數二的藏書票藝術家,為人低調,若不常關注藏書票,很可能沒有聽過她的名字。筆者看到她的作品時不禁驚歎連連,其中一套藏書票精裝集的古典油畫風格濃厚,另一套則在選材上完美展示中外元素交融,每幅都經過精雕細刻,巧奪天工,細膩得驚人。據Clara說,Malou習慣用數個月甚至數年閉關創作,每一件都是嘔心瀝血之作。「別人的工具都是買來的,Malou則自己發明工具,例如將恤衫內的領撐用來做版畫的夾子,避免出現夾痕。」她又讚歎道,Malou的銅版畫從頭到尾保持勻稱,有時甚至需要繁複腐蝕才達到想要的效果。「我也不知道她(在創作時)經歷了多少痛苦,但日子有功。」其作品確實具非凡的藝術價值。
按藝術家風格 訂購獨一無二藏書票
藏書票的收藏方式也頗為特別,收藏家喜愛互相交換書票,聯繫彼此。「我們喜歡稱藏書票交換為『情牽方寸』,因為小小的一張書票可以承載豐富的故事,耐人尋味。記得當年我一次製作了50張書票,拿了49張在國際會議上與其他票主交換,就算遇上言語不通的情况,也能透過對方的藏書票交流。」Clara認為,這種模式讓票主之間更親近,能了解彼此的心頭好,促進友誼,有些人更會訂製藏書票作為禮物贈送予人。「現在的人都不捨得把藏書票黏在書中,都是用來交換、買賣或自己收藏。」
香港的藏書票藝術家屈指可數,但風格鮮明、各有特色,例如新一代的藝術設計師蔡景康(Steven Choi)便曾以雷射切割、激凸、燙金等現代印刷方式,為衛斯理小說系列製作藏書票,摩登又保留藏書票的精髓。Clara建議,收藏者最好根據藝術家的創作風格訂購屬於自己的藏書票,這樣既能讓藝術家充分發揮長處,又能獲得獨一無二的書票。香港藏書票協會裏的大師和收藏家多年來嘗試保存這消失中的文化,為大眾打開認識藏書票之門,看到這些風格不一卻同樣精細有趣的藏書票,你會否開始對它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