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大角嘴是個感覺模糊的社區。西邊填海而成的「奧運」奪去了它的海灣生態,東接旺角又使它常被誤會為旺角西一部分。處於老店式微、商廈林立的「轉角」路口,夾在兩者之間的大角嘴讓人無法以單一概念定義,反而促成其獨特處。「人有情感與記憶,如果城市也有,又會是怎樣?」社區博物館Move on to TKT展覽藝術總監陳寶鋒選取了大角嘴的6個人物與3個地方,以金工改造舊物,回應大角嘴從昔日至今的社區變遷。
Move on to TKT是香港藝術中心與社區藝術項目「轉角:」合作下的其中一個項目。展覽聚焦於「過去」,大角嘴五金店林立,故項目通過展示10件由舊物改造而成的金工藝品,重新連結和探索大角嘴物、人、地之間的故事,引發大家思考和想像。計劃的藝術總監陳寶鋒本身也是香港金屬工藝品牌Playback Concept的創辦人:「改造金工的傳統一直存在。我們發現比起價值,人們更在意當中蘊含的意義。」他去年展開的RE: move on計劃,透過選取舊物和了解物主背後故事,加入金工師的想像和設計,將物件重組成新的模樣與意義,作品在展覽後會交還物主,使它們以另一形式陪伴主人。
尋找經歷大角嘴轉變的人
陳寶鋒這次選取了大角嘴的一些人物與地方,看看在大角嘴生活和工作的人們帶着怎樣的舊物與視角看待大角嘴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並透過金工改造將他們的故事以藝術形式表達給觀眾。他挑選對象的條件是經歷過大角嘴轉變的人,初時想刻意找一些在這裏經歷過讀書、工作、結婚等不同階段轉變的人取材,深入了解後卻發現其實並不需要。「沒人能真正見證大角嘴完整的轉變,不同年代的人眼中可以很不一樣,但他們都會在這裏經歷一些人生轉變,就這樣把不同小小的時段拼拼湊湊,像碎片一樣聚在一起,其實已是大角嘴的情感與記憶,這亦是我在作品中想表達的東西。」陳寶鋒說。
分厘卡尺量度世代矛盾
作品《互相量度》表面上講述大角嘴三代機械維修師的時代更迭與產業變遷,實則想表達的是不同世代的人之間的傳承和矛盾。趙敏浩(浩哥)的父親是汽車維修師,但1960、70年代汽車業轉型令他們生意大減。由於機械維修當中涉及大量五金零件的應用技術如改造安裝等,故五金行業與機械維修間有着緊密的聯繫。浩哥繼承了父親在汽車維修中的五金技術,並隨着大角嘴產業轉型,亦將這些技能應用到升降機維修領域。浩哥當時的副業為升降機維修師,剛好趕上香港新市鎮發展,大量公共屋邨落成,機緣巧合下便正式轉型做電梯維修,浩哥形容「救了工房一命」。他們在轉型的挑戰及傳承中充滿兩代間紛爭,在矛盾中又互相合作。然而歷史重演,輪到浩哥與他視為己出的徒弟陷入傳承上的紛爭,在五金行業式微的當下,徒弟至今前途未卜。
浩哥給陳寶鋒的舊物是一把很舊的英制分厘卡尺(採用英式單位,即哩、碼、呎、吋),卡尺中的量度刻度單位極為精細,因為機械上的分毫之差足以致命,故卡尺對機械維修師非常重要。然而自1980年代起香港的量度單位主要轉為公制單位(即公里、米、厘米、毫米),這件舊物現已無用武之地。這個制度轉變給予陳寶鋒靈感,他利用3D打印特製出不存在的弓字配件,並將一把新的公制分厘卡尺與舊的英制分厘卡尺連接,它們的活動軸向中間伸展並相連,呈現出世代間雖然矛盾卻需要相連合作。他認為不同量度單位也代表量度成功的標準隨時代改變。
殯儀館的友善大使
九龍殯儀館是大角嘴的地標之一,周邊商戶從事花店、殯儀等相關行業,形成一種以它為中心的生態圈,其中一個與社區連結的是成長於殯儀館的唐狗大耳。大耳被在殯儀館工作的陸偉明(明哥)收養,經常游走於區內不同街道,街坊形容大耳有靈性、聽話,是該區人盡皆知的狗狗。大耳喜歡吃牛油,甚至懂得自己打開牛油鋁箔包裝,他健康地活到14歲,卻於2021年遇上交通意外身亡。大耳離世時甚至有新聞報道,生離死別對明哥而言不過是家常便飯,可牠意外離世還是令他特別傷心——沒有好好跟大耳道別。
明哥分享了很多大耳的相片,其中一幅相令陳寶鋒格外深刻。大耳站在兩隻紙紮狗公仔面前,這給予陳寶鋒創作《我這次不會再離開》的靈感。「紙紮會被燒成灰燼,讓逝者安息,生者釋懷,可金工卻永遠不會消失。」於是他仿照傳統紙紮公仔做法,先以3D打印技術製作紮作支架,再用大耳最喜歡吃的牛油的包裝鋁箔代替紮作紙糊包裝支架,重塑出大耳的外形。作品一反紙紮公仔的傳統意義,令大耳永不消失,能一直陪伴、守護明哥與街坊。
透明船上銅鐘響叮噹
大角嘴在填海前有個海灣,有水上人家與漁民聚居。1875年,大同船塢於大角嘴建成,其相關產業如造船、船隻維修、五金零件等曾養活整個社區。團隊本想走訪大角嘴「僅存」的拆船店舖,希望以工業廢棄物資重塑船隻,像一個循環般從製船、拆船,再回歸製船,最後卻發現店舖已經結業。店舖雖然不在了,但區內的福全街洪聖廟卻依然屹立。為求一帆風順,以前大角嘴的漁民與水上人都會拜祭海神洪聖爺以求平安,本來建於沿海位置的它在社區重建下已遷至內陸,結果填海又讓它離海岸線愈來愈遠。
「為什麼每次看,海岸都不一樣?」陳寶鋒表示,如果洪聖爺真的存在,想必會如此問道。「可能每個人都只能經歷時代中某個片段的轉變,假設有一個『超自然的存在』能完全經歷所有變化,他會有什麼想法?」於是陳寶鋒製造了一艘透明的船,象徵若有若無,穿梭過去、現在與未來的「超自然存在」,並在船上放一盞參考洪聖爺廟鐘上圖騰製成的銅鐘。陳寶鋒表示,這是一個接收和表達大自然信息的藝術裝置,他把船放到海輝道海濱公園旁的海上,拍了一分鐘的影片:任由船隨浪濤漂浮的起伏帶動銅鈴搖動,清脆鈴音噹噹作響,悠悠訴說大角嘴百年變遷的故事(影片在場地中展示)。陳寶鋒表示這是他印象最深刻的作品,亦是展覽的總結之作。
社區博物館Move on to TKT展覽
日期:即日至12月31日
時間:上午10:30至晚上6:30
地點:大角嘴必發道100號One Bedford Place 1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