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網站

通識導賞:從內心幽暗探尋恐怖之源 再思愛倫.坡時代意義

文章日期:2024年11月24日

【明報專訊】牆內的黑貓、門外的半死女子、雕像上的渡鴉,這些文化符號立即令人聯想到希治閣、添.布頓或史蒂芬.金的電影與小說場景。畢竟,他們的作品無不劃時代地拓展了懸疑與驚悚的可能。與此同時,自20世紀以來,科幻與偵探小說更是異軍突起。無論是法國科幻作家凡爾納的瑰麗構想,令《回到未來》電影多次向其致敬,抑或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與阿嘉莎·克莉絲蒂的《東方快車謀殺案》,皆成為當代經典。然而,這長長的大師名單中有一個共通點:他們皆深受19世紀美國作家愛倫.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的啟發。Netflix去年更以現代手法改編他的短篇小說《亞瑟府的沒落》(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可見愛倫.坡的作品跨越時代,依然引發無數共鳴。2024年適逢愛倫.坡逝世175周年,我與內子有幸來到巴爾的摩,親臨其故居墓園憑弔。在導覽過程中,我不禁思索:在數位時代,驚悚早已成為現代人的日常娛樂,重讀愛倫.坡及其作品,是否仍具時代意義?


如要讀取全文,請按此登入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