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月,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聲名大噪,票房連連報捷。風潮當中,中國動畫業備受讚許,古典神話亦再次進入大眾視野。對香港人而言,千禧年代的電視劇《封神榜》堪稱集體回憶,自然不會對「噴火仔」哪吒感到陌生。不過,影視作品終究是改編性質,現代的人物設計難免與古書描述有異。乘此機會,不妨整理線索,一探哪吒形象的源流。
【明報專訊】近月,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聲名大噪,票房連連報捷。風潮當中,中國動畫業備受讚許,古典神話亦再次進入大眾視野。對香港人而言,千禧年代的電視劇《封神榜》堪稱集體回憶,自然不會對「噴火仔」哪吒感到陌生。不過,影視作品終究是改編性質,現代的人物設計難免與古書描述有異。乘此機會,不妨整理線索,一探哪吒形象的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