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親子台:我快樂,所以你快樂

文章日期:2022年05月24日

【明報專訊】《明報》的親子版叫「HappyPaMa」,我猜想,作為父母的,會明白,想一個家庭幸福快樂,必須要有開心的爸爸媽媽!自孩子出世後,我們經常說︰「只要孩子快樂,我就快樂。」但實情這句話應該倒轉來說︰「只有我們快樂,孩子才會快樂。」一方面,是孩子對父母的情緒及壓力有非常敏感的反應,另一方面,是我們如何生活,是給孩子示範,他將來要怎樣過人生。為人父母,特別是媽媽,最需要的,是照顧好自己的心情,希望更忙也要記下這3點︰

自己是值得被寵愛

1. 不忘感受自己

「上班、下班、接送孩子、照顧孩子、做飯、處理家務、看功課、處理孩子的情緒」,每樣都是花精神,需要投放時間去處理的。有時連上個廁所都感覺奢侈,又如何找一個專屬時間呢?

但,如果你感覺累了,甚至覺得精神不振,也許,我們真的需要刻意讓自己停下來,感受一下自己的心聲。在孩子睡後,刻意不趕着收拾,把自己放空一下,放鬆自己。在小朋友網課的30分鐘,嘗試放下手頭上的東西。趁此時間做15分鐘瑜伽、深呼吸靜觀一回、冲杯咖啡,或做一件自己喜歡的小事。把注意力,重新回到自己身上。

時常緊記,自己是值得被寵愛的,被愛惜不止是家中孩子的專利,也是我們的權利。不要因為自己身分升級了,就以為自己已經失去了「可以有感受」的權利。

2. 找伙伴同行

通常最難受的,是沒有人能真正明白自己。當情緒被接納,感受被諒解,辛勞中有支持,那麼就算再苦,也覺甜。

當我們情緒穩定時,就更能得心應手地處理孩子的奇難雜症。另一半的支持,往往是最重要的。但同時,若感情只集中在一個人身上,那麼不論對誰而言,都會構成太大壓力。更好的方式,是有隊友之餘,也有其他可傾訴的伙伴。育兒的課題,與媽媽朋友探討,也許比另一半更能明白自己。職場的辛酸,可能是雙職媽媽更能感同身受。當有了適當的傾訴對象,在教養路途上就不會孤單。

3. 懂愛與被愛

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事負責,即使是小朋友,也要他們明白這個道理。比方說,孩子學習的責任不止在父母,也在小孩。父母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幫助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充足的「保護網」——這就是安全感,或學術一點的說法是「安全依附關係」。

唯有在愛及安全感中成長的孩子,才會一往無前地找尋自己的目標。因為他們知道,自己背後有最強的後盾。因此,我們只需要讓孩子知道自己被愛、值得被愛,更是無條件地被愛;卻毋須執著於每天一定要替他們核對功課,替他們收拾書包,因為這些都是孩子自己要負的責任。

在這個前提下,我們更要讓孩子看見媽媽也是懂愛、自愛,而且值得被愛。

文:Hello Bonnie

作者簡介:修讀國際關係,成為兩女之母後變身3職媽媽,在小助教鞭策下,完成兒童與家庭教育碩士,仍繼續在工作、讀書及湊女角色中努力掙扎。網誌:FB.com/hellobonniemami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8期]

相關字詞﹕名人KOL 國際親子台 親子筆陣 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