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課:DIY驅蟲香囊 種植草藥小盆栽 小小中藥課 長知識兼學語文

文章日期:2024年12月24日

【明報專訊】中藥治療日益普及,本地大學的中醫藥學院也漸受年輕一代歡迎。對小學生而言,雖然《本草綱目》等醫籍內容艱深,但他們一樣可以透過有趣的活動,如製作中藥香囊、種植草藥等,認識中草藥的特性和功用,不但能增進常識,也可利用這些活動來學好語文。

文︰顏燕雯

早前馬鞍山靈糧小學設計了一個以中草藥為主題的中文科、普通話科跨學科活動,為全體四年級學生而設,並採用翻轉教室的學習模式。學生先在家中預習教師提供的工作紙,包括看圖配對中草藥名,以普通話錄製1分鐘影片簡介最愛的中草藥等,之後配合中文寫作活動,如以不同描述方式介紹中草藥。

中藥主題結合中文、普通話課堂

活動重點是之後的講座和兩個工作坊。講座內容包括初步認識中草藥及正確種植方法。至於工作坊,其一是以紫蘇葉、蒼朮、白芷等藥材製成驅蟲香囊;其二是把一大棵植物分拆成每人一小盆的盆栽,由每名學生負責照顧。完成兩場工作坊後,學生亦有反思的功課,如思考生病時,服用中西藥各有什麼優勢等。

照顧植物 學習承擔責任

不要以為中草藥一定是來自藥性很強、味道很濃的植物,當中有不少如桂花、甜椒、薄荷等,都是日常容易接觸到且具一定藥效的植物。當孩子知道吃過的桂花茶和桂花糕中的桂花,原來有化痰功效,都感到很新奇。

校長胡俊秋表示,學校之前舉辦過一些更大型的跨學科活動,雖然今次只涉獵中文及普通話科,但其實也與常識、中國文化等學習有關聯,相信可為學生帶來不少裨益。「中文及普通話科有談及李時珍,以及如何照顧植物的課題。教師團隊在構思時,也想到中醫藥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可結合國民教育元素,甚至延伸到關注糧食、食物安全等問題,幫助學生開拓視野。」他又指,學生要事先預習,可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因着要照顧自己的中草藥盆栽,也是一個學習承擔責任的機會。

中草藥皆有用 上一課生命教育

是次活動,學校同時伙拍香港教育大學,並請來曾出版繪本《草物素問》的教大國學中心聯席總監金夢瑤擔任講者。她指中藥可分植物、動物和礦物三大類,其中源於植物的中草藥相對其他兩種危險程度較低,適合介紹給學生認識。「中草藥是中國文化的精粹,我們毋須講解到醫學的部分,只想向他們灌輸基本的概念,明白環境、氣候與植物之間的關係。而且當學生明白到每種中草藥都有其價值,並沒有一種是一無是處,這其實也是一種生命教育。」她更於每場工作坊帶來約20名於教大主修中文的研究生及碩士生來當義工,讓他們藉此揣摩教學模式,看看日後可否運用於自己的教學之中。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33期]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