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8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上回寫到《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提及要重塑公共圖書館及文化設施的功能和設計,然後呢?原來是要推廣及加強閱讀氣氛,推介優秀作品和鼓勵寫作,並支持出版業界的工作。但藍圖沒列出具體方案,也來不及問上周被免職的文化體育及旅遊局長楊潤雄,只好先參考孕育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韓江的韓國,還有同為繁體中文書刊市場的台灣怎麼做,看看本地書籍出版業有何出路。
2024-11-10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編劇是什麼‧系列完】
2024-09-27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今期《開眼》創刊一周年,再次邀得本地漫畫家Pen So圍繞周年主題——「接觸」(Encounter)作畫。畫作的主角歷經一年終於自海心浮出水面,由創刊號的章魚着陸化作一頭從海邊礁石步向洞窟的大象,自洞口凝視這一年來散落《開眼》之泉裏頭的不同藝術品,以及鑽探水面下盤渦蕩潏、生機勃勃的藝術汪洋。象雖體大,但粗中有細、感知能力極強,將象鼻貼近地面便能感知遠方傳來的震動,蟲蟻蠕移、走獸呼嚎之聲無一例外。Pen So以此發想,寄語「讀者都可以和大象一樣敏銳,透過《開眼》接觸更多、思考更多,繼而體察到藝術品內裏蘊含的情感、話語,以至背後呈現的一整個世界」。
2024-09-24 FAMILY > PARENT-CHILD
【明報專訊】近年流行AI,也不知聽過多少次類似這樣的話:「現在再不學AI一定會被淘汰。」AI恐懼,見諸倪匡的《筆友》,也見諸寇比力克 (Stanley Kubrick)和克拉克(Arthur C. Clarke)的《2001太空漫遊》……
2024-07-26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一代武打女星鄭佩佩於美國時間7月17日離世,享年78歲。提到鄭佩佩,很多人聯想到由周星馳、鞏俐主演電影《唐伯虎點秋香》,她在戲中飾演「華夫人」,至今在觀眾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不少網民感嘆:「華夫人走了!」
2024-07-17 SHOWBIZ > LATEST 即時娛樂
資深電影人吳思遠今日到會展出席《香港電影裏戲外傳奇》座談會,分享數十年電影生涯拍戲的經歷和點滴。見證香港電影業最輝煌時期與興衰的吳思遠表示香港電影跟香港其他工業一樣,由無到有,由弱到強,更值得驕傲是香港電影可以去到全世界,一講起李小龍、成龍和李連杰,無人不曉,所以現在政府稱要說好香港故事,倒不如再拍好香港電影。他說:「我當年監製,成龍演出的《蛇形刁手》在哥倫比亞電影展上映,原本只放映1場,因反應熱烈,連放3場,外國發行公司對我說這部片在中南美洲票房好過007《鐵金剛》,所以電影影響力很厲害。我們要知香港的價值何在,不要因為地方細人少,其實每個香港人都很聰明。」
2024-05-26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假如真的要比併金庸小說角色哪一人武功最高,不曉得原著作者心裏有沒有標準答案,但適逢金庸百年誕辰,最近忽發雅興重玩DOS年代經典《金庸群俠傳》懷舊一番,電子遊戲裏就有一個所謂「版本答案」。綜觀遊戲主人公小蝦米的所有同伴之中,於摩天崖上招攬的石破天成長曲線最為驚人,由於他的資質參數是全遊戲角色最低,練功需要別人幾倍的經驗值,但同時他可以跟周伯通學習左右互搏,也只有他才能修煉「太玄神功」(跟原著所述一樣,只有石破天看得懂那些蝌蚪經文),如果玩家肯花時間一直帶着石破天通關,將他練到最高等級,其戰鬥力到了後期將會超過張無忌和令狐冲等基數較高的角色,甚至可以單挑打贏郭靖和東方不敗。最蠢鈍、最沒有慧根的人,反而能夠大器晚成,武學修為達至最高峰,雖然是遊戲設定,但這個設計正正準確解釋了金庸在《俠客行》所形塑的石破天。
2024-05-25 SHOWBIZ > LATEST 即時娛樂
林溥來(Patrick Sir)、何泳芍(Honey)、伍韻婷(Juliana)及涂毓麟(Oscar)主持的《開卷》明晚(26日)播出第100集,請來「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瀾擔任嘉賓。Patrick Sir推介蔡瀾的散文集《老友寫老友》,內容圍繞蔡瀾與老友倪匡的相處軼事;蔡瀾則推介其著作《在邵逸夫身邊的那些年》。對於被封為「香港四大才子」,蔡瀾立即掩着臉說怕醜。
2024-05-23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TVB Plus節目《開卷》周日播映第100集,邀得久未在電視熒幕露面的蔡瀾任嘉賓。82歲蔡瀾去年4月在社交平台發文稱因跌倒致股頸骨碎裂入院,要休養,暫停更新。
2024-04-21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星期二(23日)是世界閱讀日,昨天起至下周日則是「香港悅讀周」,生活再忙也得停下喘息,著名法國文學家雨果說過,「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然而在資訊爆炸時代,按幾個鍵即可找到幾乎所有生活所需的答案,閱讀之於個人如何建立意義?除了上學時讀過的教科書、親友執屋丟棄的舊書、查找正字和文法的字典等「藏書」以外,你最近的閱讀成果是什麼?為了在這天給閱讀加溫,星期日小隊邀來多位來自不同社會界別的人士分享最近讀過的一本書,並談談閱讀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