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3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談到書展,香港人一定會先想到每年暑假在會展的書展吧。琳琅滿目的小說、實用書、散文集甚至補充練習,書展是我青春時期一個重要的回憶。我這個80後,中小學時期最期待的活動,就是暑假去書展,拿着儲了一年的零用,花在心愛的書上,成就了每年最幸福的時光。雖然現在已是電子書的年代,但我還是喜歡書本的質感和每本書的香味,因此當我知道維多利亞州立圖書館有一個關於書的展覽時,我就急不及待去看看。結果我去了3次,認真地了解世界各地的藏書和書的歷史。
2024-11-19 FAMILY > PARENT-CHILD
【明報專訊】近日收到不少家長查詢有關繪畫比賽的事宜,可能他們又要為孩子升學作好叩門準備。由於涵蓋比賽問題的範圍非常廣泛,加上小六視藝科呈分試的呈二已相繼完成,家長和學生緊張的情緒可以稍微緩一緩,所以今期開始會以繪畫比賽為主題,再同大家談談最新情况。
2024-10-25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巴黎龐比度藝術中心(Centre Pompidou)自5月29日起至11月4日,策劃了一個名為「層層有漫畫」(La BD à tous les étages)的項目,於博物館每個樓層設有不同專題的特備展覽。「漫畫」一詞法語為bande dessinée,簡稱BD,在法國藝術史中被稱為「第九藝術」,亦在法國近代藝術史中佔一重要席位。Bande意即「條狀形式」,源於20世紀初在報章頁面下方所留有的條狀位置,予畫家刊登嘲諷時事的繪圖。後來,繪圖變成多格連貫,並增添故事性,便成了我們日後所說的「漫畫」。法語中存在着manga、comics和BD三個詞彙:manga為日式漫畫;comics則指涉美漫;而BD乃歐系漫畫,在印刷上偏向大本、精緻且偶有上色。由於BD大多非周刊連載,若有後續故事則會如小說般以獨立本子的續集形式出版,因而也有「圖像小說」(roman graphique)之稱。
2024-10-21 SHOWBIZ > LATEST 即時娛樂
鄭文雅以中國古文字藝術學會藝術顧問身分,出席「滙藝書畫展」,展出3個作品包括:「行書 岳飛滿江紅」、龜板白文刻字掛件《甲骨文蘭亭序》及陶藝掛件「甲骨文千字文」。
2024-09-06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6月訪問The Alter Space的主理人Bede的時候,被劇透了他們接下來這一次的展覽主題。我當時就在想,這個展覽,我一定要介紹一下。雖然在這一篇刊出的時候,展覽期大概只剩下一天了(展覽9月7日完結)……畢竟每月一篇,時間是比較難掌握的。 但是,它就是有這個魔力,讓我不想寫其他剛開幕的展覽。而它,就是經典港漫,上官小寶老師的《李小龍》50周年畫展。
2024-08-06 FAMILY > PARENT-CHILD
【明報專訊】人們都說童年時過的日子最快樂。但對香港的孩子來說,面對密密麻麻的測考補習興趣班,日子還算過得快樂嗎?如果現在給你一個神奇畫框,能讓你隨時找回快樂,你想要嗎?
2024-05-24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最近常在想藝術家為何會畫抽象畫?是想與現實保持距離嗎?回想之前在此專欄提及過的抽象藝術家,比如Samia Halaby,或是Mona Saudi,她們的作品都是專注於形狀、顏色,或是物料的研究。而在現實生活中,她們皆十分關心政局及社會事件。Mona Saudi曾提到,因為現實太紛擾了——她曾經歷黎巴嫩內戰,所以在藝術創作時專注於自然的形態及石頭之中,讓她可短暫抽離現實。以創作療癒心靈,修補在現實生活中的不如意,可算是驅使藝術家創作的動力。因此藝術創作總是能反映人的內心世界。
2024-05-05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漢字歷史源遠流長,從原始文字和象形文字,到現在的規範漢字,文字演變多樣。你試過在街上看到一些看似寫錯,卻又讀得懂意思的字嗎?它們有些是俗字,有些是錯字,有些則是古字,有些寫法更無從解釋。香港有一班從事建築設計的人蒐集這些「怪」字,嘗試以考現學的角度欣賞其字型設計,稱這些遠離官方主流的文字為「民體字」。文字只分正字和錯字嗎?我們又能以怎樣的另類眼光欣賞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