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3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蛇年賀歲檔在港上映的英美電影代表,只有昨日本欄介紹的《完美伴侶》及大年初一開畫的《柏靈頓:秘魯大冒險》(Paddington in Peru),後者已是同系列的第3集,去年11月在英國上映,不過美國等地要到情人節才開畫,目前全球票房約8300萬美元,跟上集《柏靈頓2》總收入2.83億美元仍有頗大差距;在爛番茄網站的評分則不相伯仲,今集亦由首兩部導演保羅京(Paul King),換成首次執導劇情長片的德格衛奕信(Dougal Wilson),成績已算保持水準。
2024-11-25 BEAUTY & STYLE > FITNESS
【明報專訊】點解有人食極唔肥,又有人飲水都肥?
2024-11-24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牆內的黑貓、門外的半死女子、雕像上的渡鴉,這些文化符號立即令人聯想到希治閣、添.布頓或史蒂芬.金的電影與小說場景。畢竟,他們的作品無不劃時代地拓展了懸疑與驚悚的可能。與此同時,自20世紀以來,科幻與偵探小說更是異軍突起。無論是法國科幻作家凡爾納的瑰麗構想,令《回到未來》電影多次向其致敬,抑或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與阿嘉莎·克莉絲蒂的《東方快車謀殺案》,皆成為當代經典。然而,這長長的大師名單中有一個共通點:他們皆深受19世紀美國作家愛倫.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的啟發。Netflix去年更以現代手法改編他的短篇小說《亞瑟府的沒落》(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可見愛倫.坡的作品跨越時代,依然引發無數共鳴。2024年適逢愛倫.坡逝世175周年,我與內子有幸來到巴爾的摩,親臨其故居墓園憑弔。在導覽過程中,我不禁思索:在數位時代,驚悚早已成為現代人的日常娛樂,重讀愛倫.坡及其作品,是否仍具時代意義?
2024-11-03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日本動畫《吉伊卡哇》(Chiikawa)在兩岸三地引起熱潮,港人想看就要上YouTube或用VPN連去日本Netflix。小孩以前想看動畫,多趁爸媽上班,放學立即回家掌管電視機遙控大權,動畫大多從日本或內地外購,難道我們沒港產動畫嗎?香港也有家喻戶曉的《老夫子》和《麥兜》,再看香港動畫導演石家俊2017年奪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後,今年再次入圍,便知香港不是無動畫,只是欠缺大規模放映的渠道。日本動畫如何一步步走向世界,影響香港動畫創作者?香港業界又能否借鏡日本動畫的發展模式?
2024-09-17 SHOWBIZ > LATEST 即時娛樂
黃浩然正忙拍ViuTV新劇《數字人生》,在劇中飾演凸腩中年,拍攝在即,浩然趁拍廣告空檔,把握機會邊拍邊吃零食增肥,他說:「由於要增磅,我不能做運動,已有3個多月沒有舉重及做任何運動,新劇有多場拍攝,我需要赤身不能穿上衣,因為要增肥,其中最辛苦是一日要食5餐,現在已增了10多磅,在埋位拍攝前,如果肚腩不夠大,更會喝兩支水谷大肚腩,初時擔心自己能否增肥成功,因為我入行初時也只得120多磅,從來沒肥過,現在效果總算可以。」
2024-05-10 CULTURE & LEISURE > TRAVEL
【明報專訊】荷蘭梵高博物館現正展出畫作The Starry Night,但並非梵高(1853-1890)所畫,而是已故加拿大籍畫家、曾在香港攻讀碩士的王俊傑(Matthew Wong,1984-2019)的致敬畫作。
2024-04-24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香港電台第五台長壽節目《香江暖流》與中英劇團合作,將刻劃香港銀髮族真實經歷的舞台劇改編成廣播劇《十八區傳耆》,並請來程可為、倪秉郎、威利及胡美儀等藝人,跟電台主持、大學生、銀髮一族共同演出,推動跨代共融。其中一名《香江暖流》主持,是去年在節目跟林婆婆玩「極速15秒」問答遊戲時,他說:「唔係菜呀!」成網上爆笑金句的鄧添樂,未知在廣播劇中會否再說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