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9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美利樓,這座從中環遷移到赤柱重建的19世紀維多利亞時期建築,最近化身為一座巨型文化實驗室,迎來設計節「未.信言節2025:The Art of Transformation」。它不僅是一場藝術展覽,更是一場關於城市未來的社會思辨,匯集超過60名設計師、藝術家和建築師,在美利樓充滿歷史的空間中,探索設計、建築與文化遺產的轉化可能。
【明報專訊】2025年春天,大阪世博於夢洲開幕,是日本第三次舉辦世界博覽會,主題為「讓生命閃耀光輝的未來社會藍圖」(Designing Future Society for Our Lives)。我在開幕首周參觀約40個展館,深深感受各國如何透過建築、科技與展覽敘事,提出對未來的想像。主辦國提出極具完善系統的未來藍圖,成為本屆最核心的空間與概念實驗場域。
2025-05-02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早前筆者的「日本現代建築先驅系列」介紹了日本現代建築思潮下三大脈絡的主要代表人物丹下健三、村野藤吾及原廣司,而其後進者亦有不少值得關注的建築新星。1974年出生於日本神奈川、師從妹島和世(村野藤吾一系)的建築師石上純也,2004年成立了自己的建築設計事務所。2005年石上純也入選許多日本年輕建築師循此嶄露頭角的「SD Review」賞,並獲得肯定。石上純也對建築有着與現在普遍的現代主義不同的思考方式,試圖模糊內外空間的概念,同時亦承襲老師妹島和世的建築特色,希望能創造出輕巧、顛覆傳統建築結構的建築物。
2025-04-26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美國《時代》雜誌早前公布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名單,《花邊教主》碧琪麗芙莉(Blake Lively)榜上有名,但因與《痛愛完成式》導演兼男主角積斯汀巴東尼(Justin Baldoni)互告而形象受損,當時已有網民暗諷她畀錢買榜是最差劣的「宣傳伎倆」;前晚「《時代》百大」舉行晚宴,碧琪致辭時提到其母年輕時遭受暴力對待險喪命,稱別低估女性承受痛苦的能力;言論再次刺激一衆網民,批評她去年宣傳講述家暴問題的《痛》片時沒為受害者發聲,反而宣傳丈夫旗下的酒精飲品,斥責她的言論只是「公關手段」。同樣有份出席晚宴的霍士電視台前新聞主播凱利(Megyn Kelly)接受英國《每日郵報》訪問時直接表示碧琪不應出席晚宴「根本是個荒謬笑話」。
2025-04-25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坐落台中市草悟道上的勤美術館,經過6年的重建迎來蛻變,並終於在2024年對外開放。繼承過往美術館「無牆」的概念,勤美術館從大地掀開無縫連接草悟道的林蔭大道,也將周邊的藝術氛圍延續。它不僅是一個融合美術館、餐廳、公園和天台休憩空間的藝文空間,更是連結鄰近大型綜合發展項目和社區的一個節點。美術館請來日本建築師隈研吾重新思考一座美術館該如何成為台中鬧市的公共藝術空間,將創意設計融入城市生活。
2025-04-24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首隊進駐啓德體育園主場館開騷的英國搖滾樂隊Coldplay早前引來全城熱話,主音Chris Martin完騷後拍片多謝香港樂迷,提到自己及不少人受抑鬱症之苦,以過來人身分提供了幾個方法應對,除了介紹超覺靜坐這類冥想或治療師Jim Costello的方法之外,他也推薦了對自己有效的書籍、音樂及電影,後者正是今日在港上映的《鐵窗劇團》(Sing Sing)。
2025-04-18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美國《時代》雜誌前晚公布年度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名單,藝人包括《完美物質》金球獎影后狄美摩亞(Demi Moore)、《幕府將軍》艾美獎視帝真田廣之,以及《花邊教主》女星碧琪麗芙莉(Blake Lively)等均榜上有名,後者因與《痛愛完成式》導演兼男主角積斯汀巴東尼(Justin Baldoni)互相控告而形象受損,有網民對於《時代》選她為「巨人(Titans)」之一、跟facebook創辦人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平起平坐不以為然,亦有人暗諷她畀錢買榜是最差劣的「宣傳伎倆」。
2025-04-18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在日本南海海槽地震預測公布僅兩周後,大阪世界博覽會於本月13日如期揭幕。回顧日本歷屆重大國際盛事,東京與大阪一向輪番登場——上一次已是半個世紀前的1964年東京奧運及1970年大阪世博。今屆世博會,也是在大疫情延期的東京奧運之後,再度回到大阪,吸引約160個國家與地區參展。
2025-04-11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鞍山蒼蒼、吐露洋洋,位於香港中文大學本部的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隨館藏漸增,歷經1988年、2007年兩期擴建後,近日再度建成新翼。但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下實現「天人合一」的理念,又如何延續建築與環境的對話,似乎並非容易事。
2025-04-08 CULTURE & LEISURE > TRAVEL
【明報專訊】2019年巴黎聖母院尖塔大火,經多年復修,去年尾終於重開,遊客蜂擁而至。若想避開喧囂,不妨把目光轉向捷克第二大城布爾諾(Brno)。這座低調古樸的古城,內藏一座同樣歷經火海卻依舊傲然挺立的哥德式建築——聖雅各伯教堂(Kostel sv. Jakuba)。大家可以攀上43米高的古老塔樓觀景台,透過沉浸式燈光投影穿梭教堂百年光景,再深入地底往歐洲第二大藏骨堂「探險」,這趟「上天下地」的旅程,相信能全方位領略到這座教堂的靈魂。
2025-04-06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連日濕冷的下雨天後,感恩迎來陽光普照的星期日。我參加了速寫香港(Urban Sketchers Hong Kong)的活動,游走沙頭角、荔枝窩和梅子林。速寫香港跟國際城市速寫社群(Urban Sketchers)不僅「一畫一世界」(show the world, one drawing at a time)的理念一脈相承,連發起人的背景都很相似,核心成員大都是建築師。今次更有熟悉香港歷史建築與保育的建築師兼教授帶路,沿途講解當地歷史與文化,是一趟充實的寫生探索之旅。
2025-04-04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粗獷派建築師》(The Brutalist)在香港上映近一個月,筆者直至此刻才動筆,既可毫無顧忌地劇透,亦能深入分析導演畢迪高比(Brady Corbet)如何在虛構與現實之間,將一群包浩斯(Bauhaus)學派出身的建築師在英美兩地推動現代主義(Modernism)建築的歷程,巧妙地串連成這部電影的故事框架。導演以建築師拉斯洛‧托特(László Tóth,下稱托特)一角的創作過程為主軸,通過對「粗獷」風格的詮釋,運用強烈的視覺衝擊來反映當時美國社會的不公、戰後創傷、移民情感等諸多複雜的面向。
2025-03-28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因緣際會,在一次建築學系老師的聚會上,我意外遇見了傳奇的荷蘭藝術家弗里森多普(Madelon Vriesendorp)。當我怔怔地坐在餐桌前,竟不曾察覺當時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就坐在我的正對面。直到老師提點她的身分,整個場面頓時嘩然!我們這年輕一代,大多只熟悉她的作品,卻未曾想像這位以作品說話的重量級前輩,竟會現身於小社區會堂的一個活動室裏。弗里森多普坐在餐桌旁,與一群熱情的年輕人侃侃而談,態度親切,讓人完全感受不到名家的距離感。我們胡說要到她家湊個熱鬧。此話一出,她竟然爽快地答應,二話不說便拿起拐杖起行。這樣的慷慨與隨性如何不教人倍感驚喜?
【明報專訊】戰後英國百廢待興,令當時剛興起的粗獷主義滲透各式各樣的公共建築。除上期(3月21日)介紹的民生案例外,還有國家級或市級的地標公共建築,例如圖書館、市政大樓、音樂廳、美術館等政府機構和文化設施。在首都倫敦中心的泰晤士河畔,便可找到兩棟舉世聞名、至今仍然運作優良的粗獷建築。而由上世紀60年代起,也有赴英學成歸來者及由英移居的建築師,把粗獷建築的技術和美學,帶到本地片場、工業大廈等項目,為粗獷建築雙城記增添精彩紛呈的幾筆。
2025-03-26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樂隊Nowhere Boys今年成軍10周年,以全新音樂企劃做紀念,過往作品主要寫他們的故事和想法,今次以別人的故事為藍本創作4首歌,化身郵差叔叔派送力量,以歌曲鼓勵樂迷。首支新歌《給失敗者的一封信》,由Nowhere Boys包辦作曲和監製,與樂隊Turbulent主音Zackery一同編曲,Oscar(李文曦)填詞兼任MV導演。
2025-03-21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香港粗獷建築的研究由2020年開始,直至2023年中。長達3年多的歷史探索,除了埋頭研讀檔案資料、尋覓隱藏城內的案例及與相關人物交流訪問之外,還包括遠赴粗獷建築發源地——英國倫敦,了解當地的經典案例之餘,也嘗試透過研究當地檔案、與粗獷建築代表人物彼得‧史密森(Peter Smithson)的兒子西蒙‧史密森(Simon Smithson)和現代建築保育組織C20 Society(The Twentieth Century Society)主席克羅夫特(Catherine Croft)交流,確立兩地建築歷史背後的關聯性。雖然這些零碎的發現均在《未知的香港粗獷建築》一書中略有提及,卻一直未有整合爬梳雙城的戰後互聯。兩地的粗獷建築關係密切,接下來將會一一拆解。
2025-03-18 SHOWBIZ > LATEST 即時娛樂
第97屆奧斯卡頒獎禮剛於本月初落幕,美國廣播公司(ABC)公布今年有1970萬觀眾收看直播,收視比去年微升1個百分點,主辦方稱滿意首次擔任司儀的名嘴哥南奧拜恩(Conan O'Brien)表現,歡迎他再當主持。言猶在耳,今日即傳來喜訊,哥南奧拜恩將於明年3月15日舉行第98屆奧斯卡強勢回歸,他笑言:「我再當司儀的原因,是為了聽完艾恩布迪(Adrien Brody)的得獎感言。」
2025-03-16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去年威尼斯影展參賽電影,除了《粗獷派建築師》、《我生如是繼續》(I'm Still Her)、《美聲歌后:瑪麗亞》、《隔壁的房間》大放異彩之外,還有《惡的序章》賈斯汀高索(Justin Kurzel)執導的《秩序》(The Order),雖然沒得任何獎項,但《心計》祖狄羅(Jude Law)與《熱血喪男》尼古拉斯侯特(Nicholas Hoult)片中分別飾演聯邦密探和白人至上恐怖組織首領,演繹貓捉老鼠戲碼,相當可觀,在爛番茄評論網站綜合155篇文章,得分92%。不過香港沒有發行商購入版權,如果觀眾有興趣可透過影視串流平台Prime Video收看。
2025-03-16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彩虹邨重建方案去年底出爐,日後社區商店街、七色外牆能否重現仍是未知數,居民網絡想必會被打破。不過屋邨樓宇內外確有老化情况,還有增加單位數量及改善毗鄰一帶交通的需求,重建豈非唯一選擇?建築師康清華(Don)發起「保育彩虹邨」計劃,團隊近日發布研究報告(bit.ly/41Deufa),嘗試提出全面清拆以外的保育方案。彩虹邨只是起點,團隊還望延展至公共屋邨甚或現代主義建築的保育討論。
2025-03-14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常說土地問題是香港發展最大藩籬,今年藝術三月前夕,藝術相關學系的大學生便在處理這老大難題。據城大學生會「城市廣播」報道,校方收回創意媒體學院(SCM)原來用作年度展覽場地的一間課室,更曾打算收回大樓內的藝廊,學生則以塗鴉及標語表達關注,有如電影《青春末世物語》情節。不對勁,明明這學院成立26年來創意人才輩出——如金馬獎最佳新導演卓亦謙和眾多得到香港藝術發展獎的藝術家,更曾有政府各部門委約創作,該為學校寵兒,為何空間仍然緊絀?記者調查各大專院校藝術相關學系展覽空間情况,發現學生在校內展出作品普遍有困惑經驗,建議院校對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