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31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什麼是學習?什麼是治療?我們學習技能知識或接受治療,總有一個明確目標;例如學游泳是為了強身健體或學懂求生技能;接受治療是因為健康或身體機能出現問題,要讓身體回復正常。不論學習還是治療,總有一個時限。嬰兒牙牙學語,一般到了兩歲便開始掌握語言能力;一個中風病人想要再次行走,可能需時數年。可是對於嚴重智障學員,學習事物或接受復康治療,過程總是漫長而且無盡。
2025-03-11 FAMILY > PARENT-CHILD
【明報專訊】在數碼時代,網上交流已成為學生社交與學習的重要部分。然而,對於患有讀寫障礙(Dyslexia)的學生而言,這一過程充滿挑戰。他們或因閱讀與寫作的障礙,難以順利參與在線討論,甚至成為網絡欺凌目標。幸運的是,AI發展為這些學生提供新機會,幫助他們提升讀寫能力,減少遭受網絡欺凌的風險,並增強自尊心。
2025-01-07 FAMILY > PARENT-CHILD
【明報專訊】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兒童,語言、社交溝通及認知能力較弱,情緒行為亦易受影響。他們普遍也有不同程度的體能發展遲緩情况,接受訓練時,往往難以配合。事實上,只要用心去了解每個孩子,就能明白他們的內心世界和學習模式,用合適的方法,讓他們發揮潛能。
【明報專訊】印度人來自印度,說印地語;華人來自中國,就一定說華語?現實的情况卻往往複雜得多。國籍、族裔、語言的概念各不相同,我們不應混淆。
2024-10-15 FAMILY > PARENT-CHILD
【明報專訊】最近,Konnie姑娘在醫院接收了幾個兒童失語症(Aphasia)的轉介。這些個案在接受言語治療後,有顯著的進步,無論是家長、醫生還是我自己,都驚歎不已。然而,在這些個案的診斷過程中,我發現大眾對失語症的認識,尤其是在兒童身上,真的十分缺乏。因此,這期我決定讓大家認識什麼是失語症。
2024-10-01 FAMILY > PARENT-CHILD
【明報專訊】見精神科醫生?即是那些神經失常,傻兮兮,甚至有傷害別人傾向的人,要送去青山醫院的意思嗎?社會普遍對精神病患者有這些刻板印象,記憶中是電影世界為他們塑造的形象。直至自己有需要出入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的一天,才開始明白: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孩子都要看精神科的原因,以及看與不看精神科,對孩子有什麼影響。作為父母,定期要帶孩子去見精神科醫生的感受是如何?孩子自己又有什麼想法?
2024-09-21 SHOWBIZ > LATEST 即時娛樂
鄭俊弘(Fred)近日接受商台《星光背後》訪問,宣傳新歌《爛好人》。《爛好人》跟去年推出的《左搖右擺》一樣,由金牌監製王雙駿伙拍填詞人Oscar創作,風格跟星夢何哲圖年代的劇集歌模式完全不同。Fred直言從前在舊老闆面前,大多時候都是當一個「爛好人」。他說︰「我好容易話為,老闆話唱咩就唱咩,有啲歌係我鍾意嘅,有啲就算唔啱我唱都要唱,變咗好似冇咗character。」Fred透露早在2021年何哲圖離開前,他已想約滿後不再續約星夢,直至何麗全回巢掌權唱片部,再找他傾音樂合約,承諾讓他在音樂創作上自主,促使他邀請王雙駿(Carl)合作。Fred表示︰「我依家嘅歌可以表達自己同有更多想法﹗我以前有爭取過,但最後都係老闆決定。我唔敢拒絕同講自己嘅立場,怕其他人點睇我,覺得自己要好合作,但心入面係唔想妥協,搞到自己唔開心。我依家仔都生埋,就覺得不如一開始就同人講咗自己諗法先,唔好浪費大家時間。」
2024-09-19 SHOWBIZ > LATEST 即時娛樂
鄭俊弘(Fred)與太太何雁詩的兩歲兒子鄭讚廷(Asher),去年底被診斷患有「天使綜合症」(Angelman Syndrome),患者因第15條染色體的基因缺失或基因表達異常,嚴重影響學習能力、語言能力、自主活動能力、亦會出現手腳痙攣和進食困難等徵狀。何雁詩和鄭俊弘以正面態度面對,更舉辦慈善演唱會讓更多人認識「天使綜合症」,希望能夠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協助,提高大眾對這個病症的認知及同理心。鄭俊弘日前接受鄭裕玲《口水多過浪花》電台節目訪問時,透露兒子的病情終於現曙光,他和太太準備去美國了解治療方案的最新研究進展。
2024-08-27 FAMILY > PARENT-CHILD
【明報專訊】家長湊孩子有遇過「trouble」嗎?所謂「trouble two(或 terrible two),即兩歲「可怕叛逆期」,常被用來形容幼兒在兩歲左右時期出現的一系列行為挑戰,包括頻繁的情緒爆發、抗拒父母要求、強烈的獨立和自我意識等。「叛逆期」通常會從兩歲左右開始,持續到3歲甚至4歲——其間孩子行為挑戰逐漸減少,隨着語言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的提高,情緒和行為逐漸穩定。
【明報專訊】暑期差不多結束了,這個夏天大家過得如何?孩子放暑假,家長「如臨大敵」這說法不足為過。孩子留家太久,可以跟他們玩的節目,已消耗得差不多,連帶耐性也如是。到底該如何安排暑假,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答案,對雙職家庭或支援不多的父母來說,讓孩子參加全天候的興趣班,似乎是最佳選擇。
2024-07-16 FAMILY > PARENT-CHILD
【明報專訊】暑假來了!我們不僅希望孩子們好好放鬆,還要為迎接新學年做好準備。今天,我想分享《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一書中,提到第7個習慣「不斷更新」(Sharpen the Saw),幫助孩子們趁着暑假,在生理、心靈、社交等方面充電、更新。
2024-06-25 FAMILY > PARENT-CHILD
【明報專訊】問◢ 我家女兒現於一私校讀PN(學前班),去年替她報考了青 衣商會將軍澳幼稚園,並獲取錄。不過在最近一兩個月,女兒開始更多表達自己,更是常用英文整句去表達,實在令我們感到驚喜。只不過常常聽說免費幼稚園的程度較低,所以我在想應否替女兒轉讀私幼,以免浪費了她已有的語言能力?
2024-06-05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ERROR成員吳保錡、鍾慧冰(冰姐)、陳月媚(媚姨)主持15集的ViuTV節目《Auntie妳好東南亞玩番轉》,播出第二周大受歡迎,在ViuTV網頁曾登「最多人睇」榜首。
2024-06-01 SHOWBIZ > LATEST 即時娛樂
鄭俊弘和太太何雁詩日前接受鄭丹瑞網上節目《健康‧旦》訪問時,首度公開分享他們的2歲兒子Asher被診斷患上罕見遺傳病「天使綜合症」(Angelman Syndrome)的心路歷程。何雁詩表示懷孕期間有定期進行各項產前健檢,但報告未發現胎兒有任何潛在問題。然而,隨着兒子的成長,他們發現兒子的發展進度明顯比其他同齡孩子慢。鄭俊弘坦言︰「起初以為只是需要多一點時間和耐心,直到兒子1歲半時,經過專家評估,確診患上罕見遺傳病『天使綜合症』。」
2024-05-21 FAMILY > PARENT-CHILD
【明報專訊】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從父親的角度來看,親子共讀遊戲書的感想。父母常常因為工作繁忙,而忽視了與孩子共度的寶貴時光。然而,透過閱讀遊戲書,家庭之間建立了一個特別的紐帶,同時增加了更多快樂。
2024-05-11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移動迷宮》韋斯保(Wes Ball)執導、《獵魔士》女星菲雅艾倫(Freya Allan)主演新片《猿人爭霸戰:猩凶帝國》(Kingdom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既可視為同系列電影第4集,亦是全新三部曲的第一章,美國昨日開畫,香港提前一日上映,故事以猿人領袖凱撒死後300年講起,全球觀眾一同見證凱撒接班人的誕生。截稿前「爛番茄」網站綜合148篇影評文章得分82%,觀眾好感度亦有81%,可謂雅俗共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