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4 BEAUTY & STYLE > FASHION
【明報專訊】近年Gucci易帥頻繁,對品牌當然有一定影響。然而作為一個百年品牌,Gucci擁有深厚的創作和工藝傳統,即使創作總監一職偶有懸空,反而是個適當時機重溫品牌經典,甚或與不同界別的創作人交流合作,激發更多創意。品牌最近就發表The Art of Silk跨界企劃,頌讚其世代傳承的絲綢工藝,同時拓展創新設計的道路。
2025-04-06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人類把動植物分為本地和外來種,九龍山一帶(即金山及獅子山郊野公園)的恆河猴(又稱普通獼猴,Macaca mulatta),是這分類法中異數。原生港島林區的恆河猴,早在上世紀中因市區發展絕迹;目前九龍的猴群,是一戰期間被引入香港,再繁衍而來。猴子搶食常有見聞,去年香港更首次有人感染「猴疱疹病毒」離世。猴群要求生,總數約2000隻的牠們,選出一代代「猴王」保護同胞,有如港人年底將選出下屆立法會議員為民發聲——選民登記於今月底開始。愛猴人士稱近代猴王為「孖趾」、「阿七」和「骷髏頭」,對於被猴群襲擊過的人而言,這些名字聽起來可會像惡霸?
2025-02-07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前排在研究新的物料,去了一間位於東京偏遠地區青梅市的紙製品店。在那裏遇上一個年輕獵人。狩獵在日本有着悠久的歷史,自古以來,都有以狩獵為生的獵人(日語「猟師」)。獵人擁有與山林、野生動物相關的豐富知識,將山林當作是一種信仰,遵循傳統方式狩獵。但自1975年起的四五十年間,獵人的數量減少了約60%,老年獵人的比例持續增加。加上全球暖化,鹿及山豬的數量大幅增加,棲息地不斷擴大,大量的山野植物和農作物被破壞。其中受獸害影響的,就是這個年輕獵人的祖業。他告訴我,他的爸爸是農夫,靠菜田的收入生活,後來因農作物屢次被毁,又遇上一位狩獵老手肯當他師父,於是下決心考取狩獵執照。
2025-02-04 FAMILY > PARENT-CHILD
【明報專訊】「蛇沒有耳朵,如何聽東西?」、「蛇舌頭為何會開岔?」、「若我們在市區發現蛇類該如何處理?」蛇往往為人類帶來莫名的恐懼感,但其實只要了解牠們的生態習性,便能消除不必要的恐懼,甚至懂得尊重其棲息地,拒絕購買蛇製品,好好與牠們和平共處。
【明報專訊】剛過去的聖誕假,我參加了北京大學潘文石教授在廣西的「潘文石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所舉辦的生命教育營。這次生命教育營的體驗印證了「感‧創‧做」人文與科學科結合的理念的可行度和力量。我見證了人文與科學的有機結合,不僅是學術上的探索,更是對生命的深刻思考與尊重。
2025-01-05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披粉紅皮膚、滴答哨叫的中華白海豚(Sousa chinensis,下稱白海豚),在香港回歸時被人類喻為「海上大熊貓」。27年後的今天,白海豚的命運不似大熊貓,反而更似「海上野豬」:香港野豬5年間數量減少近三分之二,中華白海豚的數量則在廿年間減少八成,最新公布數據是34條。「徵用」海豚生境的機場三跑於2024年11月啟用,寄望航班於聖誕回復疫情前水平;跑道經濟未起飛,政府提前送白海豚聖誕禮物——北大嶼海岸公園,有望加強保育。白海豚近日兩次上報,一是擱淺二澳的豚屍,另有被繩纏入肉的「V仔」;若出海找剩下的卅多條的豚,在「生態補償」見效前,大概看到垃圾(或水花)的機會會更多。
2024-12-24 FAMILY > PARENT-CHILD
【明報專訊】(上集回顧:https://link.mingpao.com/83447.htm)
2024-12-06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11、12月的倫敦其實文藝活動不少,畢竟是年尾,會有特別的展覽或表演。但是我最近去了一個地方,令我今期決定要離題,不談藝術、不說倫敦,我要寫一篇遊記。
2024-11-19 CULTURE & LEISURE > TRAVEL
【明報專訊】花蓮面向美麗的太平洋,住進可欣賞無敵海景的酒店,正是享受花蓮的最好方式。建在海拔220米山丘上的「遠雄悅來大飯店」經過兩年改裝後,變成一家帶有英倫風格,適合親子旅遊的度假酒店。
2024-11-03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施政報告》發表後有關香港未來造地建屋的土地需求大小引起社會討論,面對經濟下行樓市及商廈單位需求大幅向下,政府仍決意推展兩大焦點發展規劃,並將興建一個新展館介紹北部都會區(下稱北都)和交椅洲人工島,前者填塘89公頃以開拓創科用地,後者則填海造地約1000公頃。家住新界東北、有份為保育塱原濕地免被鐵路劃開說項,關注生物多樣性並參與生態修復工作逾30載的香港大學生物科學院首席講師侯智恒直言,自他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入行,「從未見過這麼大面積的濕地用來發展」,亦覺得沒必要填海造人工島,「香港這麼細,你不可能無限增加人口」,他認為政府規劃土地發展時,應先審視香港整體人口容量上限。關於這些問題,問別人或有其他看法,侯說這便需要做公眾諮詢,「這才能取得社會大部分人的意見」,有關生態保育與城市發展之間如何取得平衡方面,其實國際間的認識亦有與時並進,且聽他入行多年來的觀察……
2024-10-13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繼大熊貓盈盈和樂樂於8月誕下龍鳳胎,中央政府送給香港的新一對大熊貓安安(下稱小安安)和可可近日已平安抵港,政府正為牠們徵新名字。從小安安的隔離生活影片見牠不停翻找竹子,有幾分老安安的影子。海洋公園公司高級研究員Eszter Matrai(馬思慧)對小安安與她深入研究了2年半的老安安同名感驚喜,「(逝去的)安安一直是安安,那是屬於牠的記認(brand),但與此同時我(對牠們同名)也感到高興,因為我們想念老安安,我希望小安安可以像老安安一樣長壽」。
2024-10-06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自畢加索畫創作《和平鴿》系列作品以來,走路搖頭擺腦的鴿子便化身為和平使者。1997年香港回歸當天,時任特首董建華在香港大球場舉行的佛教大會,以放生「和平鴿」儀式,為香港回歸祈福。同日來自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1萬隻和平鴿,在沙田運動場展翅飛翔,其後於香江落地棲息。這些和平鴿,連同香港賽鴿業沒落後流浪的同類,成為今天香港部分野鴿的祖先,受過人類違規餵飼麵包雜食的恩惠。27年前的「和平鴿」,可有想過子嗣有天會被貶稱為「飛天老鼠」?
2024-09-16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張雨綺、靳東與祖峰等主演內地劇《歡迎來到麥樂村》,以中國援外醫療隊在非洲救死扶傷,與當地人民建立深厚友誼為主題。劇組為求真實,籌集逾30個非洲國家醫療隊的真實事迹創作,並成為內地電視劇史上最大規模的赴外合作拍攝項目。《歡迎來到麥樂村》配音版今年7月在肯尼亞國家電視台播出,陸續在非洲多國播放。
2024-09-07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門庭冷落,生意淡薄。」
【明報專訊】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的野生動物拯救中心希望市民能一起參與保育野生動物,然而雀鳥的金屬腳環細小,一般人都難以看見其編號。為了建立大家的參與感,中心以本地常見的中型猛禽麻鷹為計劃對象,為不同麻鷹佩戴翼標。翼標按British Trust for Ornithology的建議改良,令人更易看見。市民若看見佩戴了翼標的麻鷹,可到中心網頁(tinyurl.com/5ak7akxb)搜尋所見編號,除了能查看該麻鷹的資訊,更能填表上報牠的狀况。現時計劃野放了13隻帶有翼標的麻鷹,亦收到10多份來自市民的相關報告。●
【明報專訊】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的野生動物拯救中心多年來已接收逾7萬隻動物,當中最多是爬行動物,約有28,787隻,大多是經海關查獲的走私野生動物。
2024-08-25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海洋公園大熊貓盈盈誕下「龍鳳胎」,在香港是首次,實屬可喜。大熊貓的生育率之低之難,在動物界可算是數一數二,似乎只有瀕危的非洲黑猩猩可比。但是,香港人似乎對錢更關心,適逢中央再送兩隻大熊貓來港,許多人提議要搞旺「大熊貓經濟」。
2024-08-13 CULTURE & LEISURE > TRAVEL
【明報專訊】張家界多年來以奇山秀水聞名天下,近年亦積極發展夜經濟。2022年就在離高鐵張家界西站約10分鐘車程的地方,開設網紅景點「七十二奇樓」,讓這個曾經被戲謔「白天看山頭,晚上抱枕頭」的城市,搖身一變成為繽紛的不夜城。七十二奇樓斥資10億人民幣(約10.8億港元)建成,位處景區中心的奇樓以土家族的傳統房屋吊腳樓為原型,中間鏤空的門洞與千米之外的天門洞相互呼應,每當夜幕低垂,奇樓亮起燈來,就是遊客打卡的時機。景區內有多條食街,可嘗到來自新疆、天津、西安等地的特色小食,門外的「茶顏悅色」亦是當地人氣的手搖飲品店。
2024-08-11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擬興建的新田科技城,約有32個維園大,近四成面積位處濕地保育區和緩衝區,須填平大片魚塘。工程已通過了環評和城規程序,在等立法會復會撥款,如箭在弦之際,有人以香港巿民身分入稟法院提請司法覆核推翻決定。另一邊,粵港澳三地仍有人繼續努力:有香港環團在新田四處爬山找一個高點,即使推土機殺到,工程圍板豎起,仍能在山頭上好好地看那大片濕地,監察環境變化;有內地環團計劃在兩會期間找政協提案,反映新田科技城違反「生態優先」的國策;還有澳門環團建議導賞和記錄,留住新田的風光。這罕有的粵港澳環團合作,即使結果可能沒什麼分別,也是這形勢的新嘗試。
2024-08-01 BEAUTY & STYLE > FASHION
【明報專訊】迪士尼的動畫陪伴無數人成長,每部感人的故事不僅富有想像力和創造力,更傳遞出愛與希望的信息,引起不同觀眾的共鳴。對於Balmain創意總監Olivier Rousteing而言,《獅子王》的故事,一直深深觸動着他的心弦,更啟發他表達他埋藏心底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