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1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近日關於AI模仿宮崎駿畫風的小風波正鬧得熱烘烘,不禁驅使我重看他早年關於AI的訪問,宮崎駿曾道:「我強烈覺得,這是對生命本身的侮辱。」的而且確,那些年他燃燒生命般去創作,如今只用兩秒鐘作品就能複製出來,實在是讓人感到憤怒,卻同時無力,彷彿那個努力創作的年代已成過去,一切的創作變得無甚價值。
2025-04-02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香港著名漫畫家王司馬離世多時,但他創作的《牛仔》四格漫畫卻承載着一代香港人的集體回憶,以「牛仔」與父母生活點滴之間的愛與關懷為主題,陪伴不少人成長。資深出版人金成是《牛仔》忠實粉絲,經多年構思、籌劃,打造首齣「牛仔」動畫短片《牛仔返嚟喇!》,親任監製及編劇,聯同屢獲殊榮的動畫導演何歷,「香港獨立漫畫之父」利志達任美術總監及角色設計,以及三奪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原創歌曲的配樂大師戴偉,百分百香港製作,向王司馬致敬。片長6.75分鐘的《牛仔返嚟喇!》與奧斯卡及金球獎最佳動畫《貓貓的奇幻漂流》聯乘上映,4月4日起於百老匯院線和大家見面。
2025-03-30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姜濤連續3年參與連鎖快餐店「兒童愛心馬拉松」活動,明年想落場跑,但要視乎右腳膝頭舊患,因有時會少少痛及有風濕。下月26歲生日的他獲後援會安排無人機及海上煙火表演等活動慶祝,有神徒(盧瀚霆粉絲)指姜糖(姜濤粉絲)抄襲用無人機慶生。他認為是小部分粉絲之間輿論,無話抄唔抄,相信兩邊粉絲不會太在意。在CHILL CLUB頒獎禮「跳唱歌曲」、「流行歌曲」及「年度歌手」均躋身五強,他稱平常心面對,獎項是認可,但不代表一切;對新設獎項「人人樂壇 年度歌手大獎」亦隨緣。
2025-03-25 CULTURE & LEISURE > TRAVEL
【明報專訊】談起北海道,札幌向來是港人旅遊首選熱點。如果想為札幌之旅注入一點新鮮感,從JR札幌車站搭乘函館本線,只需23分鐘車程便可來到江別市。這個北海道近年新興的旅遊景點,雖不似札幌般熱鬧,但勝在小麥及酪農業發達,充滿田園氣息,還可結合觀光打卡、歷史文化、文創購物及地道美食;無論你是文青、吃貨,還是熱愛探索特色小鎮的旅客皆能享受其中!
2025-03-25 FAMILY > PARENT-CHILD
【明報專訊】除了台灣,日本也是不少香港家庭的親子旅遊熱門選擇,很多大小鐵道迷更加會到當地的鐵道博物館「朝聖」。全日本的大型鐵道博物館有很多,定居東京的媽媽Joyce亦曾帶6歲的電車迷兒子到訪過其中一些。她指這些博物館大都有一定歷史,亦珍藏了不同年代、款式的電車,絕對能滿足一眾電車迷,而小朋友亦可透過不同活動,例如親身操控模型火車認識火車的操作,享受駕駛樂趣。
2025-03-02 SHOWBIZ > LATEST 即時娛樂
早前有網民在threads發文,稱乘坐Uber時遇到疑似沈震軒的司機,網民寫道:「呢位Uber司機,有啲眼熟。」又指疑似沈震軒駕駛的車輛是黑色BMW iX新款電車。
2025-02-28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Chiikawa、龍珠、007電影,都是街知巷聞的IP(Intellectual Property)。由卡通角色到電影系列,看似萬物都無不可IP,到底我們常常掛在口邊的「IP」是什麼?網上搜尋IP的中文意思,頭幾項都彈出「智慧財產權」,似是而非、難以參透;再點擊下一頁,方發現原來是似曾相識的「知識產權」。但用來保障創作者的法律框架,又如何突然變成近年的「知識產權經濟」?
2025-02-27 SHOWBIZ > LATEST 即時娛樂
近日有網民在threads發文,稱乘坐Uber時遇到疑似沈震軒的司機,網民寫道:「呢位Uber司機,有啲眼熟。」又指疑似沈震軒駕駛的車輛是黑色BMW iX新款電車,在截圖中亦見到名叫Ho Ming的司機照片,是沈震軒照片,湊巧沈震軒真名叫沈浩明。
2025-02-25 HOT PICK
新鴻基地產旗下將軍澳三大商場(東港城、將軍澳中心、PopWalk天晉滙)即日至3月31日攜手推出車主專屬獎賞「將軍澳泊車賞」,The Point會員在該三大商場泊車及消費滿$3000,可獲三大商場合共$600商場電子購物贈券組合,以及3小時免費泊車組合,禮券回贈總額高達20%。
2025-02-24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自從港珠澳大橋開通後,最新大灣區港人吃喝玩樂熱點轉移到珠海、中山和佛山等,北上已不再食買玩般簡單,有人考慮在灣區生活,開始留意中山及珠海的租樓、置業、交通、醫療、教育或養老等生活配套問題。由樂翊榆主持的HOY TV節目《好好生活在灣區》,一連十集介紹大灣區最新樓盤、二手市場、租買攻略、港深中交通指南、裝修設計免中伏地方、港人中山生活真實訪問、粵港澳創業新機遇和港人退休生活質素等,為有意移居大灣區的港人提供更多資訊。
2025-02-21 SHOWBIZ > LATEST 即時娛樂
王寶強、劉昊然、周潤發合演的電影《唐探1900》,目前於內地票房已衝破32億人民幣,早前在香港上映時更成為新片開畫票房冠軍。電影為將觀眾直接帶返回1900年的美國舊金山,不惜工本將整個戲中的舊金山重建出來。為了更貼近當時的真實,所有建築及當時候用的電車或馬車等交通工具、當時人的器具、甚至日用品,都是1比1完全按照歷史真實還原。
2025-01-25 CULTURE & LEISURE > TRAVEL
【明報專訊】在日本體驗穿和服、在韓國穿韓服打卡,相信是不少人的旅遊指定行程吧?但說到香港的代表服飾,你腦海裏有沒有閃過《花樣年華》中張曼玉那身妸娜多姿的旗袍?那優雅的姿態,古典的韻味,簡直就是復古時尚的最佳代言!臨近農曆新年,何不換上一身旗袍,漫步於中西交融的中上環區,來一趟充滿懷舊氣息的打卡之旅,留下最美的倩影。
2025-01-19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兩張中環天星碼頭明信片上工整地貼着1998年天星小輪百周年紀念郵票,是擅寫意識流的小說家劉以鬯之心頭好,劉的遺孀羅佩雲翻開這塵封在透明護郵袋的記憶,向記者娓娓道來劉以鬯集郵、寫作,以及與她的愛情故事。「他(劉以鬯)有兩樣東西從小到大沒變過,一是文學,二是(收藏)郵票。」
2025-01-10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隱身幕後,為香港攝影藝術家、博物館及收藏家專業印刷相片四十載的王建賢(賢哥),與上回(2024年12月20日)「攝影印匠」林偉(Robert Lam)一樣,邊做邊學起家。賢哥早在1990年代看重數碼攝影潛力,千禧年代把跨媒介色彩管理技術引入香港。上月他辦了場生涯告別展「隱.現」,現在正攜VR(虛擬實境)相機到處拍。「Arts tech(藝術科技)」、「AI(人工智能)」、「沉浸式」等高科技來襲,平面攝影是否已經落後於時代?賢哥卻說攝影師應該繼續拍,每個人亦要把舊照趁早曬。
【明報專訊】你還記得上次查看紙本地圖是什麼時候嗎?身處「一機在手任我行」的電子地圖時代,紙本地圖已被逐漸遺忘,「10後」的小孩可能甚至沒見過它們。然而紙本地圖卻是無聲的寶藏,是前人以一筆一墨,細緻地繪製而成。即使畫的是同一個地方,不同的地圖也能呈現不同年代的歷史資訊與設計美學。本地攝影及打印工作室artellex與香港地圖收藏家胡兆昌合作舉辦的「Lost & Collected—香港地圖.舊物」展覽,展出50多張1950至90年代的香港地圖收藏,呈現香港過去60多年的變遷與地圖設計的美學創意。
2025-01-09 SHOWBIZ > LATEST 即時娛樂
霍汶希(Mani)任製作人,容祖兒、蔡卓妍(阿Sa)與鍾欣潼(阿嬌)主理的旅行綜藝節目《因為是朋友呀》開拍第2季,繼續以她們的友情作切入點,通過到不同地方旅遊展現閨密情。第2季首站由香港開始,除了3位主理人,關智斌(Kenny)亦將以嘉賓身分現身。這集主要介紹香港地道的特色,如手寫小巴牌、電車、港式絲襪奶茶等。
2024-12-17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想過白色聖誕,歐洲當然是最好不過的目的地。若再貪心一點,想要一個白色聖誕加聖誕市集,不少人首選德國,其實鄰國捷克也一樣是熱門過聖誕地點。相比享負盛名的首都布拉格,較少人提的捷克第二大城市布爾諾(Brno)原來被評為the European Capital of Christmas 2024。當地歷史名勝處處,踏入12月,更到處洋溢歡欣熱鬧的聖誕氣氛,有多樣的聖誕市集,迷人的聖誕電車,還迎來自由廣場豎立聖誕樹的第100年,趕快到這個2024年歐洲聖誕之都,來一趟獨特的聖誕之旅吧!
2024-12-08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上回寫到《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提及要重塑公共圖書館及文化設施的功能和設計,然後呢?原來是要推廣及加強閱讀氣氛,推介優秀作品和鼓勵寫作,並支持出版業界的工作。但藍圖沒列出具體方案,也來不及問上周被免職的文化體育及旅遊局長楊潤雄,只好先參考孕育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韓江的韓國,還有同為繁體中文書刊市場的台灣怎麼做,看看本地書籍出版業有何出路。
2024-11-26 CULTURE & LEISURE > TRAVEL
【明報專訊】宮崎駿迷注意!吉卜力工作室展覽移師新加坡藝術科學博物館展出,重現不少電影經典場景。你可以與《千與千尋》中的無臉男一起搭電車;走進《天空之城》,接着從天而降的希達;在公車站與龍貓一起,撐着紅傘等貓巴士……
2024-11-15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春去冬來。雖則《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未見影,2024《施政報告》先提及多項文化藝術及創意產業的政策措施,可見現屆政府仍積極推動文藝創意產業化發展,繼續鞏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角色。上月中,香港首次以特區政府身分參與杭州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文博會)。記者隨策展方三聯文化基金及6個香港藝術家和品牌前往杭州會場,察看別處文博會和香港館的規模,並思忖未來香港文博會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