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4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腹痛困擾許多女性,背後可能隱藏着多種婦科問題,而情緒壓力更是加劇疼痛的隱形推手。
2025-03-03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耳穴按摩是一種簡單有效的自我保健方式,源於中醫經絡理論。中醫認為,耳朵與經絡有着密切的聯繫,《靈樞.口問》記載「耳為宗脈之所聚」,意指耳朵是全身經絡交會的地方。此外,耳朵與臟腑的關係也極為緊密,《靈樞.脈度》提到:「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這些古籍記載都說明了耳朵與五臟六腑之間的聯繫。
2025-02-03 BEAUTY & STYLE > FITNESS
【明報專訊】寒冷時節,對於正在備孕的女性,恰是借助中醫調理,「孕育」希望的好時機。
2025-01-13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不少人趁假期乘飛機外遊,本是開心事,但久坐導致下肢水腫,卻令旅途大受影響。
2024-12-09 BEAUTY & STYLE > FITNESS
【明報專訊】艾灸是中醫傳統療法之一,在《素問.異法方宜論》中有「北方者,天地所閉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風寒冰冽,其民樂野處而乳食,藏寒生滿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從北方來」的記載。艾灸療法易學易用,成本低廉,操作簡便,具有溫經散寒、行氣通絡、扶陽固脫、升陽舉陷、瀉熱拔毒、消瘀散結、防病保健、延年益壽的作用。
2024-10-28 BEAUTY & STYLE > FITNESS
【明報專訊】入秋後,早晚氣溫明顯清涼。在自然中金色秋天是令人歡欣的收穫季節,但對整個夏天都在冷氣中的都市人來說,秋天氣候改變,常會帶來身心影響。
2024-09-23 BEAUTY & STYLE > FITNESS
【明報專訊】秋天是滋養肺氣的好季節。在後疫情時代,感冒、咳嗽、鼻敏感等呼吸道疾病此起彼伏,日久不癒,綿綿不絕,諸多症狀均與肺氣不足、虛弱失養密切相關。肺與秋氣相應,如秋季養生不當,最易傷害的便是肺。正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所述:「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飱泄,奉藏者少。」
2024-09-02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從醫多年,我不時參加一些慢性病患組織的活動,無論是成人發病為主的强直性脊柱炎,還是多見於兒童的脊髓肌肉萎縮症等,在由衷敬佩患者勇敢與病魔鬥爭之餘,我更感慨家屬和照顧者心理和軀體所承受的壓力之大。
2024-08-12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素食是把雙刃劍。一項調查顯示,全球有18%人選擇素食,其中有因宗教信仰和對環境保護的初衷,但近乎七成人是為了追求健康。素食有助降低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膽固醇,不少人實踐素食後健康有改善。但近5年來英國等地的研究顯示,部分素食者甘油三酯偏高,維他命D和鈣偏低,骨質健康較差,甚至中風機率可能增加。素食並非包醫百病的神仙方。若素食製品的調味品較多,反而多鹽多油多糖。
2024-07-29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入夏以來,高溫持續不減,暑熱潮濕難耐,市民大多喜歡長時間待在冷氣十足的房中納涼避暑。過長時間處於這樣的環境,常常會感到疲倦乏力、精神不振、身體沉重、四肢無力、頭痛頭暈、眩暈、惡心、嘔吐、胃脘不適、腹脹、腹滿、腹痛、腹瀉、濕疹瘙癢、煩躁易怒等諸多不適,且伴有打噴嚏、流鼻水、鼻塞、全身痠痛、喉嚨痛、咳嗽、畏寒、發燒等外感症狀,這便是由於暑濕內傷,並因空調所致外感風寒引起的胃腸感冒。
2024-07-15 BEAUTY & STYLE > FITNESS
【明報專訊】香港是世界上最長壽地區之一,除了與地區經濟水平、醫療衛生、社會福利等良好條件有關之外,個人生活方式、基因等因素也密切相關。
2024-06-17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跑跳、大笑、咳嗽、打噴嚏,本是普通的日常,卻為部分產後或更年期女性帶來程度不同的小便失禁困擾,不僅影響正常社交和生活,還會打擊自信心,帶來情緒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