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2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杭州最近很火。2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民營企業座談會會見31位來自各行各業的民營企業家,包括華為、比亞迪、小米、阿里巴巴等民營巨頭,讚揚民營經濟「前景廣闊」、「大顯身手正當其時」,連一度被邊緣化的馬雲也現身其中。除了這些創科老商家,深度求索(DeepSeek)、宇樹科技(機器人福兮)等新興科創公司竟也在席上,令杭州的與會代表一下子上升到5位,數量與北京和廣東省持平。
2025-02-27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今年內地賀歲片競爭激烈,徐克執導《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預售票房一枝獨秀、《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上集叫好叫座、《唐探1900》邀得周潤發加盟,還有《蛟龍行動》及動畫《熊出沒·重啟未來》,最後破盡票房紀錄的卻是《哪吒之魔童鬧海》(《哪吒2》),截至昨日累收137.5億人民幣,為了在全球排名更上層樓,內地宣布延長影期至3月30日,香港四大發行商亦罕有聯手,上周六(22日)開畫放映超過800場,首3日票房收1500萬,相當理想。
2025-02-26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改編自明代魔幻小說《封神演義》的內地現象級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哪吒2》),上月29日(大年初一)開畫至今不足一個月,截至昨日內地票房累收137億人民幣,並打破多項紀錄,包括取代《長津湖》成為內地最高票房電影、超越《玩轉腦朋友2》躋身全球最高票房動畫,甚至史上最高票房十大位置唯一華語片等,繼內地電玩《黑神話:悟空》、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後又一軟實力展示。
2025-02-23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俄烏戰爭打了3年,隨着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宮,事情有了劇烈的突破性發展。不少人想起上世紀30年代的《慕尼黑協定》,以當日的捷克比作今日的烏克蘭,甚至有人想起中英會談的「三腳櫈」;網上自是例牌吵個面紅耳熱,有人深深相信特朗普,認定他在下一盤大棋,當然覺得他是亂來的也不在少數。史謙明來回往復前事與今天之間做比對,見出一番美俄和談背後的考量。林康琪則寫小國之窘與歐洲的無聲。
2025-02-09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就在《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登上中國影史票房冠軍的那天,筆者去看了這部動畫片。此時春節黃金周已過,戲院裏仍是少見的墟冚:父母帶着子女,甚至爺爺嫲嫲帶着孫子女,還有結伴同行的少年、卿卿我我的情侶,買好爆谷可樂、準備好3D眼鏡,在戲院門口排起長龍。
2025-01-31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兩頭蛇、大懶蛇、蛇蠍美人……對比起「龍」,人們對「蛇」的愛意少得多。為了聽起來吉利些,蛇更要依附去年主角的光環,改稱「小龍」,沒有淚腺的蛇快要傷心得蜷縮一角,暗暗自問「難道蛇真的那麼差嗎?」
2024-10-10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黎明(Leon)昨日推出新歌《七十二變》,MV以AI(人工智能)製作帶來驚喜,在YouTube上架12小時點播次數逾10萬。工作以外極低調的黎明對上一次更新個人社交平台是去年8月,昨日他突然「現身」,留言:「秋風起!巴BQ!咪着涼!燒燶咗!禁食佢!出新歌之黑話題:『七十二變』。」歌迷看帖文後,隨即廣傳兼讚新歌MV。為《七十二變》填詞的林日曦封黎明為「黎喪明」,稱對方永遠身處另一個維度。
2024-10-09 SHOWBIZ > LATEST 即時娛樂
取材自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的內地動作角色扮演單機遊戲《黑神話:悟空》(下稱︰《悟空》),今年8月上架後全球熱賣,截至9月初的銷售量已達1810萬份,廣受海內外好評,更有娛樂企業考慮改編成電影及短劇。黎明(Leon)食正《悟空》熱潮,今天(9日)推出新歌《七十二變》,向來予人正經形象的他更在MV裏大放笑彈,化身成動漫《火影忍者》角色「鼬太知」、湯漢斯(Tom Hanks)於電影《劫後重生》中的角色「Chuck」、電影《功夫》裏的包租婆、《阿拉丁》的燈神、《破壞之王》中的斷水流大師兄、《賭神3之少年賭神》的高傲等。
2024-10-01 FAMILY > PARENT-CHILD
【明報專訊】剛過去的8月和9月,作為父母和教師的我們忙碌地準備迎接新學年的到來。然而,對於遊戲愛好者而言,這段時間也是關注國產3A遊戲《黑神話:悟空》的高峰期。這款遊戲在短短一個月內銷售達到2000萬份,成為中國文化輸出的代表作,讓全球玩家深入了解中華文化。作為一名遊戲愛好者,我非常欣賞這家開發商「遊戲科學公司」,他們突破傳統遊戲格式,從全新的遊戲本質出發,為玩家帶來嶄新體驗,並在全球範圍內獲得廣泛認可。提到「科學」二字,不禁讓我聯想到香港教育局於2023年宣布的科學課程改革,兩者之間有着有趣的相似之處。
2024-08-31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黑神話:悟空》締造中國遊戲業的神話,8月20日推出後3天內已賣出逾1000萬套,外界估計最終收入可高達60億人民幣。玩家反響亦十分熱烈,不少人盛讚遊戲質素足以匹敵外國的3A大作。想感受這話題遊戲的頂尖水平,但家中電腦規格或許跑不動遊戲,又或者Xbox用家不想特意另購一部PlayStation 5,有些人或考慮購買近年大熱的掌上遊戲機。不過牌子眾多,花多眼亂,不如看看「e潮」貼心送上的掌機推介。
【明報專訊】開發《黑神話:悟空》的遊戲公司「遊戲科學」10年前於深圳成立,跟香港僅一水之隔。初期只是一間不足10人的小型工作室,但陸續推出《百將行》、《赤潮》等手機遊戲打響名堂。賺得第一桶金後,遊戲團隊決定一擲千金,向3A遊戲世界開荒,最終花費6年開發,加上騰訊注資推動,成就了《悟空》神話。那麼繼《悟空》後,還有沒有更多內地作品延續中國遊戲的威勢?以下幾款正開發中的遊戲正備受網民注目,值得留意。
2024-08-30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關關都卡,點打?」
【明報專訊】早在數年前《黑神話:悟空》的預告片出現時,遊戲界對其討論已極為熾烈。作為少數中國內地製作的3A大作,討論度高是意料之內,但發售後能登上Steam全球銷量排行榜的首位,更超越了《電馭叛客2077》和《艾爾登法環》等作品的最高Steam同時上線人數,峰值超過200萬人,就算當中內地玩家佔了九成,也的確令人喜出望外。
2024-08-25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近日新聞緊密追蹤海洋公園一對熊貓誕下孖胎,不過記者也沒有機會親眼見到熊貓BB,寫報道時也只能用官方發相,以及抄錄專家的話例如「見到黑眼圈」,有人便急不及待建議發展「熊貓經濟」;育有年幼女兒的葉蔭聰對於這些絮絮不休並不反感,反而遁入歷史去尋索有關熊貓被人類首次發現的歷史軌迹,寫寫吓忽然領會,熊貓跟香港的命脈竟有共通?不知算不算是給出了發展「熊貓經濟」的彈藥。
【明報專訊】8月20日,國產遊戲《黑神話:悟空》(Black Myth: Wukong)正式發售。坊間一直對此作寄予厚望,認為是中國遊戲業挑戰「3A大作」的里程碑。以億元計的製作費用,以年月計的開發時間,除了傳統海外遊戲大廠之外,相信沒多少開發商膽敢挑戰。製作人馮驥和楊奇在媒體訪問講及,長達7年的開發過程壓力山大,唯有靠熱情和決心熬過。幸而市場數據顯示,這份努力換來出眾成就;其預售收益已是理想,發售首日的銷量更突破450萬套。在Steam平台上,它更創下逾210萬人在線遊玩的紀錄,僅次於流行多年的手機遊戲《絕地求生》(PUBG: Battlegrounds)。
2024-07-13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來到暑假的新遊戲推出旺季,尤其今年內地製作的遊戲聲勢特別浩大,前有《鳴潮》、《絕區零》,後有《黑神話:悟空》,遊戲畫面愈來愈精緻,對硬件規格要求也愈來愈高,家中電腦、屏幕等應付得來嗎?韓國品牌如Samsung、LG都推出新一代電競芒,無論是反應時間、更新率都有所提高,還有電競專用筆電、滑鼠、鍵盤,想升級裝置的用家便要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