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30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老實說,一開始追看《混沌少年時》(Adolescence)我是期望看到答案的。也許是誤會?也許是欺凌?也許是管教問題?但到最後所有假設都被推翻,除了一鏡到底的手法,每一集的信息都混沌得令人窒息。
2025-03-24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英國劇《混沌少年時》(Adolescence)演員不為大眾熟悉,幕後班底也非黃金陣容,本月13日在影視串流平台Netflix首播,卻力壓眾多名牌作品,短短4天錄得2430萬觀看次數,在3月10至16日的Netflix一周收視,僅負於《怪奇物語》美莉布朗(Millie Bobby Brown)和《銀河守護隊》基斯柏特(Chris Pratt)主演的新片《電幻國度》。《混》劇在爛番茄網站綜合73篇影評文章,得分高達99%。究其原因,合共4集每集長約一小時,每集均一鏡到底,增強實感之外,亦技藝超群,加上探索13歲少年捅殺同齡女同學的動機及深層原因,造就此劇迅速廣受談論。《奇蹟男孩》積科恩(Jack Thorne)和《毒魔》系列演員史提芬嘉咸(Stephen Graham)擔任《混》的編劇,表示希望此劇帶出討論及改變。英揆施紀賢稱與家人看了《混》劇,還表示「需要解決新出現和日益嚴重的問題」,不正是比收視更好的回報?
2025-03-21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執筆之際,烏克蘭或有停戰的機會,或者長達3年的戰爭及糾紛終於有機會解決?如果成真,這將會是個意外的好驚喜,事態發展算是曲折離奇。
2025-03-20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孤狼之血》白石和彌執導、《全裸監督》山田孝之與《配角人生》仲野太賀合演日本古裝片《十一人賊軍》,去年獲選為第37屆東京國際電影節開幕電影,本月1日在影視串流平台Netflix上架。故事講述一班死囚被迫對抗官軍,在戰場上掙扎求存。小人物成為救國大英雄,題材不算新鮮,勝在熱血痛快,遺憾戲中角色欠缺鋪排,看完一齣2小時35分鐘的電影,竟沒一個「英雄」令人留下深刻印象。
2025-03-14 CULTURE & LEISURE > TRAVEL
【明報專訊】徵候,在字典中的解釋是「事物發生前所顯現的迹象或徵兆」,醫生常以徵候推斷病情,如咳嗽發燒是感冒的徵候。那麼,若新的科學與技術即將誕生,會有何徵候?北京798CUBE正舉行首屆798藝術、科學與科技雙年展「徵候|視界」(Symptomatica | Horizon),邀請觀眾做醫生,用藝術、科學與技術「診斷」人類面對科技高速發展的「徵候」——有憧憬,有恐懼,亦有焦慮與希望。
2025-03-13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影視串流平台Netflix的出現,令很多以前甚少拍劇的演員都交出第一次,像上月20日上架的《零日風暴》(Zero Day),便是《狂牛》81歲金像影帝羅拔狄尼路(Robert De Niro)首次擔正的劇集,雖然播出3周以來一直在收視三甲,並一度登上冠軍,但觀看次數不算突出;講述美國遭網絡襲擊這類政治驚慄題材,未知是否過於嚴肅沉重,評論毁譽參半,爛番茄的專業評分和觀衆好感分別只有52%及53%。即使有羅拔狄尼路為首的實力派演員陣容,亦無法彌補劇情虎頭蛇尾的缺點。
2025-03-09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上月底,收到波蘭攝影師朋友Nicolas Grospierre發來電郵告知,他的現代主義建築攝影檔案終於有動靜:modernforms.online。自2002年開始持續拍攝現代主義和粗獷派建築,不知不覺已積存數千張相片。網站暫時只有200多張,主要來自其2016年出版的結集《現代主義體現記——二十世紀建築主觀圖鑑》(Modern Forms: A Subjective Atlas of 20th -Architecture,Prestel Publishing)和2021年延伸版。
2025-03-04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受到美國加州山火影響,第97屆奧斯卡不單取消候選人午餐會,並兩度推遲提名名單的公布日期,昨日終於在洛杉磯杜比劇院舉行頒獎禮。製作費僅600萬美元(約4680萬港元)的《阿諾拉》橫掃最佳電影、導演、女主角、原創劇本及剪接合共5獎成為今屆大贏家,年僅25歲的美琪麥迪遜(Mikey Madison)首度提名即封影后,但她未算巴閉,辛貝克(Sean Baker)身兼《阿諾拉》監製、導演、編劇及剪接,個人包辦餘下4個獎,刷新奧斯卡紀錄才叫厲害。
2025-03-03 SHOWBIZ > LATEST 即時娛樂
第97屆奧斯卡於香港時間今日上午在洛杉磯舉行頒獎禮,年僅25歲的《阿諾拉》美琪麥迪遜(Mikey Madison)擊敗《完美物質》金球獎及美國演員公會獎(SAG)影后狄美摩亞(Demi Moore)、《艾美利亞變奏曲》跨性別演員卡娜加斯康(Karla Sofia Gascon)、《魔法壞女巫》辛菲亞艾利和(Cynthia Erivo)及《I'm Still Here》法蘭達杜利斯(Fernanda Torres),首度提名即奪得最佳女主角。
第97屆奧斯卡頒獎禮香港時間今早舉行,《阿諾拉》繼拿下最佳原創劇本,再擊敗《粗獷派建築師》、《教宗選戰》、《艾美利亞變奏曲》及《魔法壞女巫》,贏得最佳剪接,身兼剪接師的《阿諾拉》導演辛貝克(Sean Baker)再度上台,笑言「在剪接方面我拯救了這部電影,該導演不要再拍了」;又稱在剪接室他只跟從3者,分別是其妻Samantha Quan、監製及愛犬,並多謝他們。
2025-03-02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家人說從來沒去過雪祭,訂了機票在2月初遊北海道。出發前一星期看天氣預報,我開始後悔,擔心大雪延誤航班,影響回港後的工作。幸好所遊之處都避開了最強寒流的正面襲擊,交通沒有癱瘓,回程航班也只延遲了5小時。感恩移動途中天氣尚好,抵達酒店後才下大風雪,雖然我大部分行程都在酒店裏賞雪。
【明報專訊】有關特朗普與馬斯克的國際新聞每天充斥我接觸的大小媒體,所以,我決定寫一篇關於「後真相」政治或年代的文章,可是,正當我要下筆時,卻有一宗本地新聞更吸引我的注意,我決定以此為引子。
【明報專訊】上周看《華盛頓郵報》時看到新欄目Trump Tracker,介紹寫道:「特朗普今周做了什麼?這個追蹤器讓你緊貼最新消息。」除了侵粉,大概很多人已經有特朗普疲勞,不想全天候追蹤。但關心國際事務又逃不出其五指山。香港時間星期六凌晨正要睡覺之際,社交網絡卻傳來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的片段,顯示美國總統特朗普、副總統萬斯跟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一眾記者面前高聲互罵。雖然特朗普劇場已經看得有點厭,但今次仍然令人瞠目結舌。不過,在震驚之後,世界又如何自處?
2025-02-24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美國獨立精神電影頒獎禮(ISA)前日在加州舉行,早前橫掃美國製片人、導演、編劇3公會獎項的《阿諾拉》,捧走最佳電影之外,辛貝克(Sean Baker)和美琪麥迪遜(Mikey Madison)亦分膺最佳導演及主角,合共3獎成為大贏家;辛貝克致辭時不忘提醒業界必須改變制度,獨立電影才能發展下去。
2025-02-23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3周年之際,不妨暫時離開24小時新聞,重讀已故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的文章Un Occident kidnappé ou la tragédie de l'Europe centrale(「被綁架的西方:中歐的悲劇」,台灣譯本:《一個被綁架的西方國家或中歐的悲劇》)。昆德拉在該文由中歐小國的命運思考整個歐洲大陸的未來。何謂小國?他寫道:「小國是那種其存在隨時可能被質疑的國家;小國有可能消失,自己也深知這一點。」這段說話用來形容烏克蘭也恰當不過。
2025-02-21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早前收到公司公告,因為保安理由,提醒大家不要在公司電腦或電話上安裝DeepSeek或TikTok等中國程式。有些人最愛說不要時時講政治,但事實是政治就是生活。
2025-02-19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超級英雄片《奇異博士》史葛迪歷克遜(Scott Derrickson)執導,《壯志凌雲:獨行俠》邁爾斯泰勒(Miles Teller)與《后翼棄兵》安雅泰萊采兒(Anya Taylor-Joy)合演新片《斷崖谷》(The Gorge),本月14日在影視串流平台Apple TV+上架。表面上它是一齣科幻動作片,講述男女主角合力阻止神秘生物逃離峽谷的驚險過程,骨子裏卻是愛情電影,因此選在情人節首播,可謂合情合理。
2025-02-17 SHOWBIZ > LATEST 即時娛樂
現年62歲的湯告魯斯(Tom Cruise)最近忙於宣傳5月上映新片《職業特工隊:最終清算》(Mission Impossible-The Final Reckoning),並疑似發展新戀情;事緣上周五情人節這敏感日子,他被拍到與36歲「邦女郎」安娜迪艾瑪絲(Ana de Armas)在倫敦蘇豪區共晉晚餐,離開時拿着兩袋外賣。穿著灰色上衣深藍色外套的湯告魯斯瞬間被粉絲認出,要求他拍照亦沒有拒絕。穿著牛仔褲加黑色外套的安娜,腳踏金色平底鞋,亦有跟影迷打招呼,之後與湯告魯斯一同乘搭的士離開。英美傳媒找兩人的發言人回應他們的關係,但截稿前仍未有回覆。
2025-02-16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究竟疫後香港旅遊業有多大程度「由治及興」?教大客席研究講座教授呂大樂本月7號在本報撰文提醒,港人不應沉醉復常後的「勢頭向好」,即使去年底恢復深圳居民「一簽多行」後內地訪港旅客人次增加,其實去年12月零售業臨時銷貨價值按年跌近一成。一味盼中央「開閘」是「懶人」所為,這樣的旅遊業恐怕「旺丁不旺財」。除了爭取內地遊客,政府和業界可以怎麼轉型?記者梳理香港旅遊統計數據,發現近年不乏更具消費力的外國旅客;旅遊商會、工會和立法會議員均表示,若能補足外語導遊和充分推廣本港特色,旅遊業的「雞蛋」將不用放在同一個「籃子」裏。
2025-02-09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第30屆影評人選擇獎(CCA)原定上月在洛杉磯頒獎,受加州山火影響,兩度改期,前晚舉行頒獎禮;賽前獲最多提名的《教宗選戰》和《魔法壞女巫》,分別贏得2及3個獎,後者的朱浩偉更爆冷捧走最佳導演,但兩片在最佳電影雙雙敗給成本僅600萬美元(約4680萬港元)的獨立製作《阿諾拉》,令不少人感到意外;《粗獷派建築師》艾恩布迪(Adrien Brody)和《完美物質》狄美摩亞(Demi Moore)複製上月金球獎賽果,分別稱帝封后;最近受跨性別主角卡娜加斯康(Karla Sofia Gascon)種族歧視言論影響的《艾美利亞變奏曲》,亦贏得最佳外語電影等合共3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