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30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唔講仲有邊個記得,醖釀20年的垃圾徵費本應去年4月1日正式實施,到期日前宣布延至8月1日,其間政府又突然宣布無限期延遲,料今年中將向立法會匯報工作進度。「垃圾徵費……好耐無人講啦喎」,香港有機資源中心(下稱中心)總監、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榮休教授黃煥忠說道。面對記者在愚人節前突如其來的一問,不知黃會否以為記者想整蠱他,但他仍堅持垃圾徵費不應推遲,「做不到的原因是我們的決心不夠大,要做好配套,再立法,你什麼都沒有就叫人去分類垃圾,這樣不行。」
2024-09-27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推門走進10號贊善里畫廊,右邊牆上掛有一幅人像畫Aidan。畫中的紅衣長髮男子Aidan面畫小丑妝,肩掛聖誕彩帶。友人伸前雙手玩弄他毛衣上凸出來的貓咪眼睛。毛衣、彩帶、皮膚等不同物體的質感細膩逼真,畫家江穎斯像照片般描繪朋友間的互動畫面。「她是在YouTube學習畫畫!」畫廊創始人Katie de Tilly雀躍介紹。此話間接點出生於數碼科技時代Gen Z的特質,Katie de Tilly稱,新一代藝術生的學習方式或藝術品題材在稍稍改變。
2024-09-22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甘詠雯讀建築出身,是我教書時的舊同事,共事只一年多,但對她的爽直印象很深。一段日子沒通訊,近日重新聯繫,她現在是維也納大學東亞研究漢學系助理教授,專研東亞後殖民建築空間,例如台灣人如何改造日本留下的神社,她曾給我看一張照片,屏東一個阿婆把神社一個石燈籠拿回家起灶頭,灶頭邊因此刻着「奉獻」二字。更有意思的是,她現在應是歐陸唯一每學期在大學開辦香港研究課程的香港人。
2024-08-11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雙腳凌空、雙手撐着地板、頭部側貼在地面,這個靜止的畫面定格好幾秒,不是因為按了暫停鍵,這是霹靂舞(Breaking)的定點(freeze)動作。雷健青(Ching)連續示範定點,雙頰漲紅,一旁的工作伙伴Endy打趣說沒見過她這模樣。她說笑回應:「對啊,好久沒做了,快要死了。」霹靂舞今年首被納入巴黎奧運賽事,若這事早在十幾、廿年前能成,說不定雷健青也會想追一追奧運夢。
2024-07-14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2020年,蘇朗欣交出了以新界東北土地為背景的中篇小說《水葬》。與此同時,她懷着另一些故事,漂洋過海,赴台深造,在花蓮的東華大學修讀文學創作。讀華文所的期間,蘇朗欣已經想寫一些與反修例事件有關的故事,而慢慢地,創作意念在提交畢業計劃時有了雛形,其後反覆審視、修改,最終成了《觀火》。她說:「我當初寫的時候,是想要聚焦在一個族群或一些毫不起眼的人身上。這些人物,都是鎂光燈以外的人。他們可能路過現場,行行企企,沒有發出聲音,然後回家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