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30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公營醫療收費改革出爐,急症室收費由180元倍增至400元(危殆和危急病人豁免),住院服務、專科門診、藥費統統加價;與此同時醫療保障加強,費用減免機制降門檻,引入無需審查的全年一萬元封頂。這是近年最大規模的醫療收費改革,難免引起社會強烈反響。政府與市民的醫療開支共付比例應如何考慮?這次改革未有提及醫療融資,在關注醫療系統可持續性之時,相關融資討論是否可以再擺上枱面?
2025-03-29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講述13歲少年殺害女同學的《混沌少年時》,本月13日在影視串流平台Netflix上架,僅11天累計6630萬觀看次數,蟬聯英語節目收視冠軍,亦刷新英國劇在串流平台最多人收看紀錄,同時被看好可角逐今年9月的艾美獎最佳劇集、最佳男主角、男配角等獎項。英國《每日郵報》引述獎項預測網站Gold Derby數據及消息人士稱,Netflix計劃為扮演少年殺人犯的15歲天才演員奧雲谷巴(Owen Cooper)報名角逐最佳男配角,以增添勝算。劇中「爸爸」史提芬嘉咸(Stephen Graham)接受美媒Variety訪問,對於《混》劇會否開拍第2季,他稱要視乎收視數字,就算拍續集,也將會是全新故事。
2025-03-25 FAMILY > PARENT-CHILD
【明報專訊】筆者在10多年的家庭社工生涯中,接觸過不少基層家庭;他們有些為生計而奔波勞碌,有些則為管教子女而費盡心機。我見證了不同人為「家庭幸福」而努力。至於「家庭幸福」何以體現?以下的個案分享,希望能與你分享家庭幸福之道。
2025-03-24 BEAUTY & STYLE > FITNESS
【明報專訊】政府鬧財赤,財政預算發表前,已不斷有消息說許多政府部門都要瘦身,官員還特別點名醫療和教育,說兩者都有節省空間,令大學和醫療界的舊同事大感困擾。到財政預算正式公布,大學撥款是減了,但醫管局的撥款不減反增。據說政府花在醫療,尤其是醫管局的支出,近年間已經以倍數增加,但始終都好像入不敷支,而且還鬧醫護荒,看專科或者做檢查的輪候時間,比以往更令病人望穿秋水。怎麼錢多了反而服務愈來愈捉襟見肘,不但市民有微言,當局也正在大傷腦筋。
2025-03-23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去年5月,勞工及福利局批評社工註冊局「五宗罪」,其後火速提出改組修例,將註冊局民選成員比例由主導變弱勢。在這天之前,社工註冊局較少出現在公眾視野,究竟發生什麼事引來當局「窮追猛打」?記者訪問歷屆多名註冊局民選成員,以及關注局內發展的社工,由社工註冊局1998年成立開始,分析多年來的發展,並逐步拆解註冊局如何走入政治風眼之中。
2025-03-12 SHOWBIZ > LATEST 即時娛樂
仁美清叙主席程瑤,副主席盧曉琳及理事會莊韻澄、吳夢婷、馬溱禧、李芷菱、陳美濤及練樂儀等,日前參與趙曾學韞太平紳士發起的「善愛同行步行日2025」,以行動支持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基層兒童,莊韻澄更帶同兒子出席。程瑤說︰「趙太係仁美清叙嘅永遠名譽顧問,其實每年我哋都會出席呢個慈善步行日,不過今年就唔同啲,今年加入咗一班小師妹,佢哋係第一次跟住仁美參加慈善活動,所以成個感覺又會變得好新鮮。」
2025-03-05 SHOWBIZ > LATEST 即時娛樂
陳豪日前聯同陳瀅、朱敏瀚、潘靜文、陳懿德、林智樂、冼靖峰、丁子朗、孔德賢、黃庭鋒及梁采貽等人,到尖沙咀跟過百名孩童及中風康復者,一同觀看中國賀歲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簡稱《哪吒2》〉。
2025-03-02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周六凌晨,地球另一端的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內,3個總統(兩正一副)在吵架,特朗普又再次震驚世界。新聞報道說從來未見過外交會談會這樣有失斯文,扯破臉皮地大吵起來;有人說特朗普是刻意設陷阱要公開羞辱澤連斯基,著名學者Timothy Snyder發表短片指摘特朗普深深傷害了美國,一如往常,為特朗普吶喊助威的大有人在。林康琪今周專欄本來想定了不要再寫特朗普,無奈地再一次受他的瘋狂激發,特朗普這些盛氣凌人的架勢、腔調和語言套路,背後真的是只有瘋狂?她問。
2025-02-28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Chiikawa、龍珠、007電影,都是街知巷聞的IP(Intellectual Property)。由卡通角色到電影系列,看似萬物都無不可IP,到底我們常常掛在口邊的「IP」是什麼?網上搜尋IP的中文意思,頭幾項都彈出「智慧財產權」,似是而非、難以參透;再點擊下一頁,方發現原來是似曾相識的「知識產權」。但用來保障創作者的法律框架,又如何突然變成近年的「知識產權經濟」?
2025-02-23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經濟下滑,就業困難,美國對華加徵關稅。路透社突然爆料,北京要召開私營企業家會議,馬雲也會現身。2月17日會後,出來一條簡訊,畫面中一排排著裝樸素的私營企業家面對主席台,低頭認真記筆記。馬雲真的參會了嗎?那麼多背影,非藍即黑,哪一個是他?歸來的還是那個我們熟悉的馬雲嗎?
2025-02-21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政府去年底公布《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文體旅局時任局長楊潤雄指,文化藝術資源不應只由政府付出——市場力量要一同參與。不過,本港當下經濟疲弱,商界投資藝術與文化,對自身有何幫助?據報在藝文圈紅極一時的商場K11 Art Mall仍未能售出,而2024年整體樓價跌約6.5%,零售業總銷貨額跌逾7%;港人不斷北上。
2025-02-09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問問星星吧》上月4日在韓國有線頻道tvN首播,香港觀衆則可透過影視串流平台Netflix收看;雖然台前幕後陣容強勁,包括《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朴信宇執導、《嫉妒的化身》徐淑香編劇,《彈珠人生》李敏鎬與《山茶花開時》孔孝真合演,而且籌備5年,耗資500億韓圜(約2.6億港元)製作,號稱韓國首部以外太空為背景的劇集,一直備受關注,結果首集收視低開3.3%,其後低見1.8%,並連番下挫,口碑也不理想,「死因」何在?大概劇情「離地」最致命吧。
2025-02-09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就在《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登上中國影史票房冠軍的那天,筆者去看了這部動畫片。此時春節黃金周已過,戲院裏仍是少見的墟冚:父母帶着子女,甚至爺爺嫲嫲帶着孫子女,還有結伴同行的少年、卿卿我我的情侶,買好爆谷可樂、準備好3D眼鏡,在戲院門口排起長龍。
2025-01-29 SHOWBIZ > LATEST 即時娛樂
「愛心獎」2006年創立,過往「愛心獎」得獎人包括星雲大師、慈善家田家炳,還有林志玲等。上月(12月)舉行「第19屆·2024愛心獎頒獎典禮」,9個得獎者與單位中有兩位香港代表,分別是紀文鳳與曾醒明,還有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丁和木、富士康科技集團、潘江雪、法鼓山慈善基金會、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與方李邦琴。得獎者各獲得19萬美元(約148萬港元)獎金。
2025-01-28 FAMILY > PARENT-CHILD
【明報專訊】女兒重讀《天龍八部》,要做大學功課,忽然指出,段譽、蕭峯、虛竹、慕容復4個主角的名字,近音通「裕、豐、足、福」,皆為塵世欲望,偏偏他們的姓氏,近音通「斷、消、去、無」,大有叛離和出世之意。她進一步指出,4人中3人名字與《易經》卦名契合,那就是雷地豫(段譽) 、雷火豐 (蕭峯)和地雷復(慕容復) 」3卦;無獨有偶,3卦中俱包含震卦,象徵變動。女兒甚至懷疑,虛竹的「竹」亦是「風天小畜」與「山天大畜」之變,因為「竹」與「畜」讀音相近云云。
2025-01-24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瓦拉東(Suzanne Valadon,1865-1938)這名字對香港人來說可能比較陌生,但她卻是巴黎人的驕傲,代表着女性在藝術上能靠自身努力和悟性,獨力闖出一片天!瓦拉東不止是法國藝術界標竿——法國國家美術協會——公開認可的第一名女性畫家,她更是首批打破性禁忌的畫家之一,將男性和女性的性器同時呈現於畫作中而不感羞恥。她的畫作風格游走於印象派、野獸派和象徵主義之間,幾近「無門無派」,而在長年的創作中,她不滿父權社會的男性目光,因而發展出一套獨特的表現手法,摸索着如何以女性角度來刻劃胴體:例如她不需要女模特兒擺出時興的誘人動作或姿勢,以避免「取悅」男性觀眾;她也會繪畫年老或肥胖的女性或其胴體,並拒絕「隱藏」她們的皺紋或「缺點」;此外,她明知當時的畫家討厭看到男性性器,她還是堅持畫出來,也會故意刻劃她所欣賞的男性胴體線條,挑戰當時的審美觀……一切正如她在訪問中提到:繪畫是為了快樂,而這並非某些人的專利!
2025-01-19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Randy,
2025-01-12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近月幾套香港紀錄片相繼上映,包括黃肇邦執導、以拾荒為題的《十方之地》。該片沒有選擇以人物故事為主軸,大多時候觀眾隨着鏡頭,旁觀特定時空下的紅磡,構建自己的思考。拍了紀錄片十數年的黃肇邦形容,《十方之地》似是他「踏進中學」的里程碑,慢慢掌握以自己慣常看社會與人的視角拍片。紀錄片本應多元,十方眾生的故事仍有很多敘述方式。
2025-01-06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踏入2025年首周末,《彈珠人生》李敏鎬與《山茶花開時》孔孝真合演韓國有線頻道tvN重頭劇《問問星星吧》,前晚(4日)首播即掀起各大電視台周末劇集收視大戰。李敏鎬自《The King:永遠的君主》相隔5年再拍韓劇,《問問星星吧》首集收視錄得3.3%,遜於上一檔《愛在獨木橋》開播3.4%成績,難免令人失望,反觀同時段播出JTBC《玉氏夫人傳》第9集首次突破雙位數(10.3%);MBC《現在撥打的電話》第12集大團圓結局,收視升至8.6%亦創同劇新高。
2025-01-05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新年伊始,人們互送祝福,對長輩少不了說一聲「祝你長命百歲」,長壽是福,不過健康地長壽和衰弱地長壽是兩回事。香港中文大學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副教授鍾一諾與中大研究團隊發現,港人雖長壽,但老年殘疾問題嚴重,他說:「長壽但活得不好、不開心、不健康,其實也是一種煎熬。」他認為量度壽命不能只看生命長度,也要納生活質素為量度指標,計算「健康預期壽命」(healthy life expectancy )。面對人口老化,思考如何改善醫療和護老服務之餘,不如先想想如何健康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