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4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受到美國加州山火影響,第97屆奧斯卡不單取消候選人午餐會,並兩度推遲提名名單的公布日期,昨日終於在洛杉磯杜比劇院舉行頒獎禮。製作費僅600萬美元(約4680萬港元)的《阿諾拉》橫掃最佳電影、導演、女主角、原創劇本及剪接合共5獎成為今屆大贏家,年僅25歲的美琪麥迪遜(Mikey Madison)首度提名即封影后,但她未算巴閉,辛貝克(Sean Baker)身兼《阿諾拉》監製、導演、編劇及剪接,個人包辦餘下4個獎,刷新奧斯卡紀錄才叫厲害。
2025-03-03 SHOWBIZ > LATEST 即時娛樂
最佳電影:《阿諾拉》
第97屆奧斯卡於香港時間今日上午在洛杉磯舉行頒獎禮,《家不成家—我生於巴勒斯坦》(No Other Land)獲頒最佳紀錄片,電影講述居於約旦河西岸馬薩費爾亞塔地區的巴勒斯坦人,世代在此務農,卻被以色列士兵武力驅逐,強行劃為軍事禁區。巴勒斯坦青年巴素不滿土地遭掠奪,堅持抗命,用攝影機記錄自己村落被侵佔的過程,期望喚起世界關注。
2024-12-19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第97屆奧斯卡頒獎禮明年3月2日舉行,美國影藝學院昨公布最佳紀錄片、髮型化妝、視覺效果等多個獎項的初選名單;分別代表香港及台灣的《九龍城寨之圍城》和《老狐狸》出局,最佳國際電影十五強名單中,僅泰國《全職乖孫》一部亞洲片入圍,且看這部正在Netflix上架的溫情片,能否躋身明年1月17日公布的最後五強名單,為泰國電影寫下歷史新一頁。
2024-11-24 SHOWBIZ > LATEST 即時娛樂
最佳劇情片︰《一部未完成的電影》
2024-11-24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第61屆金馬獎頒獎典禮》昨晚假台北流行音樂中心舉行,29歲鍾雪瑩連續兩屆入圍,憑《看我今天怎麼說》爆冷首度封后,擊敗《女兒的女兒》張艾嘉、《我談的那場戀愛》吳君如、《從今以後》區嘉雯及《小雁與吳愛麗》夏于喬。同樣憑《看我今天怎麼說》角逐影帝的游學修落敗,《餘燼》張震亦大熱倒灶,雙雙敗給《漂亮朋友》內地演員張志勇。香港傳媒工作者陳卓斯、王紀堯憑《顏色擷取樣本.mov》獲最佳紀錄短片。最佳劇情片由內地導演婁燁執導《一部未完成的電影》奪得。
2024-11-23 SHOWBIZ > LATEST 即時娛樂
台灣《第61屆金馬獎頒獎典禮》今晚(23日)舉行。繼香港動畫導演石家俊憑《房間裡的你》奪得「最佳動畫短片」,香港的記者陳卓斯及王紀堯亦憑《顏色擷取樣本.mov》獲頒「最佳紀錄短片」。
2024-11-10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鮮浪潮」不獲藝術發展局資助,「影意志」於香港解散了,《港區國安法》生效後香港藝文圈不無關於政治形勢變化影響創作土壤的討論。風頭火勢下,9月底「ifva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節」宣布暫時停辦,即使主辦方電郵通知「尊貴朋友」時,優雅修辭「take a brief hiatus(暫停一會兒)」,亦難免令人聯想決定與ifva近年經歷的電檢事件有關。「Hiatus」是個多義詞,醫學上指「裂口」。坊間對ifva暫別的理解亦有多個難填補的裂口:有猜測遭政治壓力,有人說新任高層經營不善,也有指資源緊絀;主辦方則稱活動形式需要革新,然而說法未獲多少人信服。記者找到參賽者、前員工、評審,查核官方年報後提問,嘗試從模糊輪廓中找出中軸。
2024-10-20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歷史長達29年的「ifva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節」,9月底傳出停辦的消息,一個具認受性的短片比賽,就這樣無聲無息地暫停運作。停辦消息最早從主辦方香港藝術中心向部分「友好」發出的郵件而來,事後經網媒報道才廣傳公眾。有關電郵指ifva會暫時停辦(take a brief hiatus,電郵以全英文書寫),理由源於近年短片發展、媒介藝術的持續影響,以及社交平台的興起。消息傳出近3周後,官方依然未有發出任何正式的公開聲明,在回覆傳媒查詢時即指會有「特別工作小組」推進籌備工作,完成研究並確定新方向,才會在香港藝術中心及ifva的網站上公布相關資訊。
2024-07-08 SHOWBIZ > NEWS 娛樂
【明報專訊】加拿大樂壇天后Celine Dion於2022年12月宣布確診僵硬人症候群(簡稱SPS),導致軀幹、肢體肌肉僵硬,被迫取消巡迴演唱會,停工專心治療。Celine的抗病過程拍成紀錄片《世紀天后:席琳狄翁》(I Am: Celine Dion),上月25日在影視串流平台Prime Video上架,反應熱烈,不但迅即登上該平台全球電影收視冠軍,第2周觀看次數更增加逾八成;綜合爛番茄評論網站35篇文章,更得出100%的一致好評。
2024-05-31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從前香港有個「荷李活」,一籮籮商業片送到戲院門口,新片每周上映,電影文化蓬勃也孕育一批前衛電影。或許出生太遲未有機會在大銀幕上看到它們,現在可趁亞洲前衛電影節翻看過去60年來的亞洲新舊影像,當中多少已成老生常談,或依然太前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