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 (71) 「我是否以後不能再吃了 ?」

文章日期:2017年09月04日

【明報專訊】「陳教授,是否從今以後我不能夠再飲水、再吃飯了?」

我還記得這把沙啞、無助的聲音是來自一位還未到40歲的病人。

他一向身體健康正常,卻不幸於數年前患上鼻咽癌。由於確診時已是晚期,他逐漸失去吞嚥的功能。正常吞嚥是需要口腔及咽喉肌肉互相協調,但癌細胞或電療有可能影響及破壞這些肌肉、神經線及口水腺,令吞嚥愈來愈困難;甚至乎「落錯格」,食物因入了支氣管而導致肺炎。

這位病人過往兩年因為多次肺炎入院,最近一次更險些喪命。由於營養不良,他的體重亦由75公斤下降至不到40公斤。虛弱的身體令他更容易受感染,而每次感染又令他更虛弱,正正是一個惡性循環。

早於兩年前,語言治療師已經判斷他不能夠進食,需要用其他方法如胃管去吸收營養。只是他不願意面對這個壞消息,還是堅持進食。他曾經也嘗試透過不同方法,例如把食物煮成糊狀、慢慢吞嚥、用吸管等等,可是情况都沒有改善。

經過最近的一次肺炎後,腫瘤科醫生把這位病人轉介給我,希望我可以用其他方法去改善他營養不良的情况。經會診後,我們認為幫助這位瘦骨嶙峋的病人最有效的方法,還是進行一種內窺鏡手術。簡單來說,是首先在肚皮穿孔,然後利用胃鏡把膠管直穿過胃壁後固定於肚皮上,以後便可以由肚皮經膠管直接餵營養液進胃內,毋須再經口腔進食。手術很簡單,風險低又不用全身麻醉,日後生活跟平常人不會有多大分別。

可是對於這位正直壯年的病人來說,接受此項手術有如默認自己某方面是殘缺的,以後參加社交飲宴便不能如常人般飲食。他苦思了良久,最後為着健康着想,勉強地接受了這項內鏡手術。

食白粥清水 其實已是福分

最後手術一切順利,他第二天便出院,開始不再用口飲食的日子了。數星期後,他的體重已上升了三公斤,只是心情仍是有點低落,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可以完全接受自己的新生活模式。

疾病是無常的苦難,對於某些人,能夠喝一口清水,吃一碗白粥,其實已是求之不得的福分。

文:陳家亮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健康